近日,国资委与中核集团在福建福清联合举办了“走进央企 创新中核”媒体见面会。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表示,“华龙一号”海内外工程目前进展顺利,海外项目开发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已与阿根廷、英国、苏丹、巴西、埃及、加纳、马来西亚等达成了合作意向,积极推进核能领域国际合作。
“华龙一号”海外第二台机组6月开工
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消化吸收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汲取日本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机型。
2015年5月和8月,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和海外工程分别开工建设,标志着华龙一号作为国家自主化三代核电技术和“走出去”战略的主力机型正式落地。
巴基斯坦是“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走出去”的第一站。2013年2月,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原委会于签订了卡拉奇2、3号核电项目华龙一号出口合同。这也成为了“华龙一号”在海外开发“打前站”的两台机组。
图为卡拉奇2号常规岛开工
中核集团核动力事业部副主任李卓群介绍,卡拉奇2号机组已于2015年8月20日实现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567项设备采购合同包括16项长周期设备的采购合同已签订,相关设备制造正在按计划进行,首台预装设备安注箱已抵运现场。
他同时表示,卡拉奇3号机组预计2016年6月中旬实现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
中核集团是我国唯一出口过核电站并实现批量出口的企业,已成功向7个国家出口过6台核电机组、8台反应堆或核动力装置,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经贸关系,正与世界近20个国家商谈核电及铀资源、核燃料、核技术应用及研发等核工业全产业链合作。
“华龙一号”海外项目开发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已与阿根廷、英国、苏丹、巴西、埃及、加纳、马来西亚等达成了合作意向,积极推进核电技术走出去。
2015年2月,中国和阿根廷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标志着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出口拉丁美洲。
在此基础上,2015年11月中核集团和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压水堆项目框架合同。目前双方正在保持紧密的工作联系,积极推动华龙一号压水堆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此外,与苏丹的合作最近也取得了新进展。5月22日至2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率团出访苏丹期间,中核集团与苏丹签署了两个框架协议,其中包括帮助苏丹建设首座核电站。
李卓群表示,因为目前商业合同还没有签订,建设规模还没有最终确定,只是到现在为止双方都比较倾向于ACP600。
中核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每出口一台核电机组,需要8万余台套设备,200余家企业参与制造和建设,可创造约15万个就业机会,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考虑到天然铀、核燃料等全产业链的贡献,单台机组全寿期直接带动约1000亿元。
关键核燃料技术突破 摆脱出口受限
华龙一号设计团队代表、中国核电(6.920, -0.01, -0.14%)工程公司设计院副院长荆春宁透露,中核集团在核燃料技术自主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燃料技术是反应堆的核心技术之一,此前这一技术长期为国外垄断,国内只能照图加工,即使有改进也必须征得技术拥有国的同意。
中核集团研发的18个月换料的CF3燃料组件实现了自主设计,关键锆合金材料的自主供应和燃料组件的制造,并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N36锆合金,从而解决出口受限问题。
2016年年初,4组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3先导组件在秦山二期核电站2号机组完成首个完整长循环辐照考验,正式出堆,辐照后检查结果表明,组件性能良好,燃料棒包壳各项堆内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符合设计预期。
荆春宁表示,预计CF3将在2017年实现工业化应用,未来将用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荆春宁介绍,“华龙一号”国产化率已达到85%以上,设计技术、软件实现自主化,极大改变了我国核电过去被进口“卡脖子”的状况。华龙一号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共获得700余项专利和100余项软件著作权。
记者实地参观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机组,这也是“华龙一号”的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国才告诉记者,福清5号机组开工一年以来进展顺利 ,正按照62个月的总工期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现场施工、项目管理等进程,“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进展好于预期。
记者了解到,福清核电站是目前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自主化、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核电站之一。福清核电站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次规划、分期连续建设。1-4号机组建设采用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5-6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50亿千瓦时。
陈国才表示,福清核电6台机组全部建成之后,可拉动地方GDP4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