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高铁之后,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为国务院国资委评选出的第二张自主创新“国家名片”。
“华龙一号”与其他核电站有何不同?安全性到底如何?为何会受到巴基斯坦、英国、阿根廷、苏丹等众多国家的青睐?日前,记者来到福建福清,实地探秘“华龙一号”。
安全壳可抗商用飞机撞击
站在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的基坑旁,中核集团福清核电副总经理陈国才告诉记者:“日本福岛核事故对世界核电发展影响巨大。为了更加安全,‘华龙一号’采用双层安全壳设计,内层确保核反应堆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放射性物质不会外泄,外层抵抗外部撞击的损害,可抵御类似商用大飞机的撞击。”
能抗飞机撞击的双层安全壳,只是“华龙一号”安全性能的一个缩影。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告诉记者:“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我国三代核电站,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更加安全。”
据潘建明介绍,除了“华龙一号”建设厂区可抵御相当于日本福岛核事故中的地震震级,“华龙一号”的反应堆设计也“从157堆芯扩容到177堆芯”,相比国内在运核电机组,发电功率提高5%至10%,同时还降低了堆芯内的功率密度,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自主化率达89%
在施工现场,几千名工人在同时作业,创新也无处不在。以施工设计为例,由于“华龙一号”设计过程中需要多专业、多单位之间协同设计,中核集团便结合“互联网+”的理念,将核电的设计、应用软件集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异地综合协同设计平台。
潘建明介绍说:“光这个设计平台,集团就调动了北京、石家庄、成都等多地近千名设计人员参与,加快了设计数据传递,有效提升了设计图纸的出版效率,完成了型号工程设计工作总量的85%。”
“作为目前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面实现了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首堆设备国产化率达89%。”中核集团核电工程公司设计院副院长荆春宁表示,放眼世界市场,“华龙一号”也有很强的商业竞争力。它共获得743件专利和104项软件著作权,覆盖了设计技术、专用设计软件、燃料技术等领域,满足核电“走出去”战略要求。
据中核集团核动力事业部副主任李卓群介绍,目前“华龙一号”首批项目已经确定的包括6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5、6号机组、巴基斯坦K2、K3机组以及中广核集团防城港3、4号机组。此外,中核集团已同阿根廷、苏丹签署框架协议,积极推动在当地的“华龙一号”项目早日开工建设。预计“华龙一号”具备批量化建设条件的时间点为2016年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