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昨晚十点下班回来继续写报告到凌晨两三点的成照宇却已经醒来,因为他依然魂牵梦系着那份项目报告。
成照宇是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核工业在役检查中心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他所在的研发小组承担的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焊缝(简称“Ω焊缝”)检验装置马上就要收关,验收人员当天就到。作为项目第二负责人,成照宇忐忑不安,就像送自己的孩子上考场,尽管很有信心,还是担心出现哪怕再小的纰漏。
环环相扣初孕育
研发小组本身就是一个围绕项目任务环环相扣的集体。成照宇负责这个“环”两端对接的调试和验收环节,因此他也见证了项目研发的整个过程。从两年前任务下来以后,项目的第一负责人丁冬平就开始发愁了。成照宇知道老丁挑研发重担不是第一次,但这回却是最具挑战的一次。
项目难度大不言而喻。控制棒驱动机构如丛林般密集分布,树根处就连接着反应堆的“心脏”——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这就要求设计出来的设备能沿着“树”爬下去,并且绝不能刮擦CRDM(控制棒驱动机构),因此,设备材料必须既不过硬又不过软。
除此之外,CRDM下部Ω焊缝正好处于中部较粗直径与下部较细直径成90度的交界处,检查装置如何通过最大直径段?通过后又如何实现抱紧CRDM?检验系统如何安装到位?安装时又如何在设计上避开排气管的干扰?进行超声检查时如何供水?如何密封?检查结束后水又如何回收?……一个个“如何”增加着设计的难度,而每一个细节也都关系到现场检查实施的成败。那段时间老丁总是眉头紧锁,做梦都在思索如何啃下并消化这堆“硬骨头”。
人员紧张也让丁冬平和成照宇急在心头。公司的现场生产任务多,研发任务也多,项目组人员有限且多数成员在公司的时间很短,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尽快完成设计图纸,才能给后续的调试和改进留出足够的时间。
怀胎九月费周折
好在项目团队个个都是好汉,根本不怕“硬骨头”。从设计思路萌芽到形成初稿,再从初稿到草稿,一次次讨论,一次次肯定和否决,肯定的部分保留,否决的部分重新来过,大家像是在不断思索和反复打磨一件瓷器,既大胆创新,又小心呵护。在不断的思索和反复的尝试后,老丁和项目组设计人员决定选择设计笼形支撑结构来实现扫查器逐步接近。一段一段吊装杆拼接,一个一个吊装法兰连接,颇像猴子捞月的场景。
同时,能保证检查设备顺利通过最大直径的让位机构设计思路也确定下来。思路很简单,但设计却并不简单,布局也要很有技巧。为此,丁冬平创建了CRDM和扫查装置的三维模型,按实际尺寸进行最接近真实的模拟。每一次模拟,都会发现需要克服的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相当于创建了一个新的模型。不知创建过多少个模型,经过多少次更改调整,最后的设计方案终于成形并通过评审。
新生“婴儿”细呵护
前期设计环节困难重重,后续的调试、试验与问题改进也并不轻松。从调试开始后,设备本身就成了项目组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爱女”。成照宇和项目组的几个大男人变得耐心又柔情,慢慢摸清“她”的脾气,引导“她”培养作息规律,管教“她”戒除坏习惯,还要经常给“她”保养身体……连续两个月,成照宇带领他的团队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往公司赶,奋战到晚上十点多钟。周末依旧无微不至地照顾工作上的“孩子”,却无暇顾及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为了离工作地点更近一点,路途上时间节省得更多一点,更为了拿出一份令自己满意也令别人信服的成绩单,家住汉阳的成照宇借住到了家在公司附近的同事那里。
在几个月的调试时间里,项目组先后完成了上、中、下部Ω焊缝多种检验的系统功能测试,并针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机械问题、控制硬件问题、控制软件问题一一反馈,保证随时反馈,随时有人解决,解决后随时有人测试,并针对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力求一次性把事情做完美。
终于等到最后验收的时刻,项目组成员如数家珍般向验收专家介绍着倾注了他们心血与汗水的检查设备……30分钟后,验收专家组宣布项目成果优于既定目标,设备顺利通过验收。老丁和项目组成员们长舒一口气,成照宇一向腼腆,但想到大家半年多同甘共苦的日子也不禁咧开嘴笑了。(郑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