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已经在上海注册了6家公司,要将其资金运营总部落户在上海自贸区,初步选址在上海自贸区世博片区。
9月21日,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世博管理局副局长袁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6家公司注册资本共计20亿元,“还会继续注册更多公司。”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了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中核集团已于 2015年12月22日在上海设立了中核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
上海自贸试验区世博片区覆盖2010年世博会浦东园区、耀华地区和前滩地区,总面积9.93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世博地区的定位,就是要打造世界级水准的中央公共活动区,大力推动总部经济、创新服务经济和文化产业在本地区集聚升级,依托自贸区优势,努力形成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副中心。
中核集团之所以选择在上海自贸区打造资金运营总部,袁涛说,更重要的是要作为中核集团服务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充分利用自贸区的政策走出去,推动中核集团的技术和产品走向世界。
而要进一步落实“走出去”战略,中核集团已经明确建立2家股权投资公司。
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此前曾表示,践行核电“走出去”战略,中国力争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造约30台核电机组。
据孙勤介绍,国际上现在有70多个国家已经或计划发展核电,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40多个。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新建约130台核电机组,到2030年前这一数字将达到约300台,“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的新建机组数将占到约80%。
在这个过程中,孙勤说,中核将以华龙一号为龙头,带动核燃料、核电运行服务、核设施退役治理及核技术应用等全产业链“走出去”。
2015年6月,上海市政府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就提出,上海市政府将积极支持中核集团建立集团第二总部,打造区域总部经济。未来五年,中核集团将把上海作为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进一步加大投资合作力度。
除此之外,根据框架协议,中核集团和上海市政府还将加强产业金融领域合作。中核集团将联合上海有关企业设立国内核能产业基金和海外核电投资基金,建立集团外汇资金结算平台,探索新兴业务;另外,双方还将开展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中核集团将依托上海核电装备制造和研发的技术优势,吸收各方力量共同建立先进核电装备技术产业联盟,并在部分先进技术科研领域加大合作力度。
不仅是中核集团,更多的央企也选择在上海自贸区集聚并建立金控平台。
目前,共有包括中国商飞、宝钢、中化国际、中国铝业,中国黄金,中国建材,中船重工等16家央企,将结算中心、金控平台、融资租赁公司放在世博片区。
比如,中船重工集团拟设立中船重工财务分公司、产业发展基金(规模约200亿元)、融资租赁公司。
袁涛表示,在上海自贸区扩区后,由于制度创新和功能创新,为央企推进包括外汇业务、服务贸易项下开放、国际业务带来了便利,因此加快了央企落地的速度。
今年年底,世博区域B片区的28栋央企总部大楼将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世博A片区也即将建设4栋央企总部大楼。也就是说,在世博区域已经出让的土地中,已经有32栋央企总部大楼,分属于上述16家央企。
大量央企的集中落户,也带动了民企、外企金融板块的集聚。
近期,规模约为10亿元的中国万达集团的金融控股板、规模约为6.6亿元的上海寅联文化传播合伙企业的基金管理板块、注册资本200亿元的信沪尚海(上海)投资管理中心已顺利落户。而亿利集团、益海嘉里拟分别设立总规模为20亿元和2.3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基金项目。
袁涛说,世博片区将打造世博前滩新型金融带,发挥自贸区金融政策创新以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落户的优势,重点集聚金融总部机构、大型央企和民企发起设立的金融机构,着力打造产业金融高地、资产和财富管理中心、高端金融活动集聚地、跨国公司国际资金管理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