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碳中和打开成长空间——环保行业2021夏季投资策略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1-06-24

行业迎来新机遇:行业基本面整体向好,碳中和带动新一轮景气提升。2020年以来, 国家陆续发布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等重大政策,并为环保行业提供REITs等配套金融工具,保障融资环境,同时首次提出碳中和3060目标,推动环保行业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行业定位转向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行业由此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生物柴油:低碳环保,碳中和进一步打开空间。当前国内生物柴油主要市场需求来源于欧盟,伴随欧盟对生物柴油的原料及生产工艺进行升级调整,以地沟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迎来发展机遇。目前中国生物柴油仍处于试点阶段,增长潜力巨大,伴随交通领域推广生物柴油,可有效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长期目标,此外,碳交易市场启动可直接提升效益。重点推荐卓越新能。

垃圾焚烧:行业成长仍有空间,龙头企业强者恒强。十四五期间我国仍有24万吨产能新建空间,对应建设空间大约为1200亿元,考虑行业存在约15万吨零散产能有望被龙头企业整合,市场仍有空间。伴随国补确权加快,地方垃圾收费制度建立,行业基本面有望进一步改善。企业层面则向精细运营及产业链协同扩张,同时碳交易启动带来额外利润增量,我们持续看好行业发展,尤其是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资源循环利用:固废+金属+危废+污水资源利用大有可为。废弃物资源利用覆盖多种领域:1)大宗固废量大面广,减排特征显著。目前国家十部门印发指导意见,顶层设计推动综合利用减污降碳。2)废钢减碳前景最为广阔,可通过利用废钢,提升电炉钢比例,减碳6亿吨。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通过发展再生铝产业,有望减碳3亿吨。4)再生铜原料来源包括多种固废危废,治污降碳效果显著。5)危废市场竞争加剧+标准提升,行业迎来整合期,伴随21版名录及危废十条出台,危废资源化春天到来。6)污水资源化+十四五规划相继出炉,国家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达25%。7)海淡十四五规划产能增长75%,膜企业迎来契机。重点推荐浙富控股、高能环境、德林海、金科环境。

环卫:服务综合化带来新一轮集中度提升,看好设备商转型服务以及全国性专业服务商。2015年环卫开启市场化改革,2020年因疫情加速市场化进度,2020年至今环卫市场前十大订单相比2019明显扩张。尽管行业面临地产转型、下游向上游延伸等多种新进入者参与竞争,我们认为全国拿单与精细化管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我们看好设备转型服务商及全国性的专业服务商,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1. 环保行业重要性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1.1 两办推动现代环境治理 六部委发文支持民企发展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我们认为,中共中央直接发文,彰显环保产业发展决心,政策强调培育环保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有望被优先扶持并受益。同时,美丽中国建设指标对空气、水、土壤以及综合生态修复提出了全面要求,龙头公司通过把握美丽中国建设历史机遇做大做强值得期待。

2020年6月,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6部委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市场环境、金融政策等12个方面鼓励环保民企发展。


1.2 再融资放开,环保板块有望开启新一轮扩张

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的决定》、《关于修改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 施细则> 的决定》及《关于修改 <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 的决定》,同时修订《发行监管 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

目前环保板块资产负债率处于历史最高位,企业加杠杆能力遇到瓶颈;而板块营收同比增速处于2011年以 来历史最低位置,本轮再融资放开,有望激发环保民企新一轮扩张式增长。

1.3 REITs首批试点反响热烈 助力运营资产加快周转

2020年4月,证监会与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指出REITs优先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固废危废处理等污染治理项目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

2021年1月,发改委印发《关于建立全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库的通知》,要求地方抓紧从严办理,将入库项目分为意向项目、储备项目、存续项目3类。

2021年5月,首批9只公募水务面向公众投资者的募集REITs公开发售,获得市场热烈反响,首钢绿能的公众配售比例低至1.76%,网下投资者认购配售比例为10.72%;富国首创水务REIT的配售比例约1.5%。首创上限为0.9亿元,该基金仅当日上午便获得认购逾30亿元;首钢绿能募集上限为1.34亿元,31日上午全渠道认购约46亿元;

我们认为REITs试点将助力优质运营资产加快周转,拓宽融资渠道,有望带动优质运营类公司估值提升。


1.4 2035远景:碳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提出2035年生态环保方面的目标是: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1.5 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减污降碳协同发展

国家将从六大方面实现碳达峰以及碳中和:1) 大力调整能源结构;2)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3) 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4)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5)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6) 大力增加生态碳汇。

生态环境部正抓紧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同时2021年将启动碳交易市场建设。黄润秋部长表示,生态环境部将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加快推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本月上线运行,碳交易将有力增厚环保企业收益,直接推动行业发展。


2. 生物柴油:低碳环保,碳中和打开空间

2.1 生物柴油符合低碳方向,全球已普及使用

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性能与普通柴油相似,是优质的石化燃料替代品。常见的生物柴油的原料包括油料作物(大豆、棕榈、菜籽等),地沟油,动物脂肪等。

技术进步推动生物柴油品质不断提升。第一代生物柴油(biodiesel)是通过动植物油脂或废弃油脂与甲醇经酯交换反应得到脂肪酸甲酯,第一代生物柴油含氧量高、稳定性较差,有腐蚀发动机的缺陷,目前第一代生物柴油使用占比约80%。第二代生物柴油(HVO)通过将动植物油脂氢化、异构化制得与石化柴油完全兼容的无氧烷烃,克服了以上缺点,具有稳定性好、可以与石化柴油任意比例混合等优点,目前第二代生物柴油常用做燃料添加剂。


2.2 生物柴油产量集中度高,欧盟是最活跃市场

生物柴油产量前五国家占比近60%。根据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2019年全球生物柴油总产量约3700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排名前五的国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57%,印度尼西亚2019年产量629万吨,位居全球第一。欧盟拥有全球最大、最活跃的生物柴油市场,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欧盟生物柴油生产、消费、进口量均遥遥领先。

2.3 欧盟市场机会来自生物柴油结构优化

欧盟在交通运输领域可再生能源使用份额的设定目标为2020年10%,2030年达到14%。考虑到先进生物燃料(Advanced Biofuel)在计入份额时可以双倍计算,预计2021-2030年生物柴油的年消耗量提升较为平缓,未来十年欧盟主要是对生物柴油的原料及生产工艺进行升级调整,从而带来结构优化。

2.4 欧盟废油脂类生物柴油进口空间巨大

我们认为欧盟未来十年生物柴油进口格局会逐渐由以大豆、棕榈等农作物为原料转向以废油脂为原料及第二代生物柴油,废油脂类生物柴油未来成长空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 1、欧盟以废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未来10年消耗量有望从2020年的270万吨左右,增长至500万吨以上,考虑到欧盟本地废油脂类供给受人口增长及饮食习惯限制基本已经达峰,未来增量需求有望通过进口填补,进口量有望从60万吨左右增长至290万吨以上;

• 2、第二代生物柴油生产工艺先进,技术难度大,目前欧盟HVO产品主要靠本地供应,随着国内公司等新进入者逐渐打通先进工艺,未来有望通过成本优势逐步抢占市场份额。


2.5 中国生物柴油市场起步晚,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生物柴油仍处于试点阶段,原料以废油脂为主。

交通领域推广生物柴油有利于我国碳中和长期目标实现。

我国柴油表观消费量巨大,2019年达1.46亿吨。假设推广5%生物柴油掺杂比例,我国将催生约 730 万吨生物柴油需求,基本可以解决地沟油的合理回收利用。


2.6 顺应碳中和大背景,碳排放权交易有望增厚利润

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有望为公司带来可观增量利润。

假定2023年龙头公司生物柴油产量60万吨,可减少149.5万吨碳排放,每吨碳排放权交易价格 30元,则全年碳排放权交易额 理论值可达4485万元。


3. 生活垃圾焚烧:Beta仍有空间,Alpha持续验证

3.1 垃圾发电:十四五规划推进24万吨产能释放

《“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到2025 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 万吨/日。相比2020年的56万吨处置产能,十四五期间垃圾焚烧仍有24万吨产能空间,按照吨投资50万元计算,十四五期间垃圾焚烧建设空间大约为1200亿元。

持续推进焚烧处理能力建设。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达到建设规模化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条件的地区,可适度超前建设。不具备建设规模化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条件的地区,可通过跨区域共建共享方式建设焚烧处理设施。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 吨的地区,

加快建设焚烧处理设施。  地级城市零填埋。原则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具备焚烧处理能力或建设条件的县城,不再规划和新建原生垃圾填埋设施。

厨余沼渣可焚烧处理。厨余垃圾堆肥处理设施能力不足、具备焚烧处理条件的地区,可将沼渣预处理脱水干化后焚烧处理。

3.2 垃圾发电:多因素推动,15万吨零散产能有望整合

垃圾焚烧竞争格局基本成型,CR10达51%。经过前期的市场激烈竞争,目前垃圾焚烧发电市场竞争格局已基本成型,行业前十大企业产能达34万吨/天,市占率达51%。

多重因素夹击,超25%市场份额的零散产能将向龙头企业集中。目前市场仍有25%的产能零散分布于地方中小民营企业和地方国企手中,大量企业只掌握个位数焚烧厂。这类企业所掌握的零散产能未有望在政策(国补退坡)、技术(垃圾热值提升及排放指标趋严)、管理(供热及大固废协同扩张)、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因素夹击下,被行业龙头企业吸收合并,从而为龙头企业进一步释放约15万吨的产能空间。


3.3 垃圾发电:国补确权加快,应收账款有望改善

历史国补存在拖欠现象。上网电价“国补”主要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快速扩张,补贴资金难以满足补贴需求,导致国补资金存在拨付不及时、甚至拖欠现象。

• 国补确权进程加快。2020年以来,国家陆续发布多项关于非水可再生能源国补政策,财政部4号文和5号文明确了国补基本政策“新增项目足额兑付,存量项目纳入补贴名单确权,按序拨付资金”。自2020年7月以来,国家电网先后公示了18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补贴清单,涵盖了从2016年到2020年并网的231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其中垃圾焚烧项目134个,农林生物质发电60个,沼气发电37个项目。在政策不断完善后,存量拖欠补贴发放有望得到提速。


3.4 垃圾发电:国补退坡,地方垃圾收费制度建立

国补退坡靴子落地。2020年10月21日,财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明确生物质发电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为82500小时。生物质发电项目自并网之日起满15年后,无论项目是否达到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核发绿证准许参与绿证交易。1000吨/日垃圾焚烧项目IRR为8.51%,净利率为37.3%。

新政施行后,一个1000吨项目IRR/NPV/净利率将分别减少0.57%/16%/7.05%。若IRR保持不变,垃圾处理费需上调8.7元/吨。

垃圾收费制度纲领文件出台。2021年5月,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深入推进价格改革,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包括:持续深化城镇供水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推动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合理制定调整收费标准。推行非居民餐厨垃圾计量收费。完善危险废弃物处置收费机制。健全铁路货运与公路挂钩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清理规范海运口岸收费。


3.5 垃圾发电:精细运营+产业链协同提升效益

垃圾发电企业已将产业链延伸:清运、中转和餐厨、污泥、渗滤液、建筑垃圾等协同配套业务,完善大固废布局,符合产业发展趋势;

运营收益取决于投运产能*负荷率*吨发电量。此外,设备自产、项目边界范围及项目运营管理等影响项目投资回报率,在下沉市场和后补贴时代,更考验运营和成本控制能力。



3.6 垃圾发电:CCER有望直接提升项目收益

垃圾焚烧可有效实现碳减排。碳减排原理主要基于垃圾焚烧避免了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及焚烧生物质替代化石燃料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CCER交易,垃圾焚烧带来的碳减排可为公司带来额外收益,改善现金流。

CCER交易可有效提升主要垃圾焚烧企业收益。保守情况下,CCER=30元/t,主要垃圾焚烧企业通过碳配额交易,可提升相应上市公司净利润1%~26%,乐观情况下,CCER=100元/t,主要垃圾焚烧企业提升净利率3%~6%。



4. 资源循环利用:固废+金属+危废+污水资源利用大有可为

4.1 大宗固废:量大面广,综合利用减碳潜力显著

大宗固废主要指单一种类年产生量在1亿吨以上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建筑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七个品类。

量大面广:年产量超70亿吨,累计堆存量约600亿吨,年新增堆存量近30亿吨。

减排显著:尽管目前我国尚无大宗固废相应的碳核算的方法学及标准,但通过利用大宗固废制备建材等资源化利用,能直接减少开采、运输、研磨、生产等环节的碳减排,效果显著。



4.2 大宗固废:危害突出,多部委发文推动减污降碳

大宗固废目前累计堆存量约600亿吨,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十三五”期间,累计综合利用各类大宗固废约130亿吨,减少占用土地超过100万亩。

大宗固废造成水-土-气复合污染突出,成为诱发环境和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环保举报情况显示,2019年各类固废举报中,一般工业固废(含矿渣尾矿)举报案例超过37.3%,超过生活垃圾,成为最主要的固废举报类型。

十部门印发指导意见,顶层设计推动综合利用减污降碳。2021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了《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是“十四五”期间推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文件。《意见》聚焦七大主要大宗固废,并提出了利用效率提高的路径,要求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存量大宗固废有序减少。


4.2 废钢:减碳前景最为广阔,可减碳6亿吨

钢铁行业生产以“长流程”工艺为主,2020年行业碳排放量达16亿吨左右。

若电炉钢比例提升至50%,钢铁行业可减排6亿吨。钢铁行业碳减排进程主要取决于电炉钢占比的变化趋势,据我们测算,电炉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0.2吨,大幅低于高炉吨钢的1.7吨碳排放,即每吨废钢可减排1.5吨二氧化碳。假设我国电炉钢比例达到50%,我国钢铁行业将直接减碳6亿吨。

电炉钢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废钢资源,废钢综合利用是保障。根据国际回收局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废钢消费量增长15%至2.16亿吨,废钢行业迎来快速爆发。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到2030年,我国废钢资源量将超3.3 亿吨,按照2000元/吨的价格测算,中国废钢市场届时将达6600亿元。


4.3 再生有色金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污降碳

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战略新兴产业。中国是有色金属消费大国,但资源相对短缺,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可解决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短缺、实现废有色金属高附加值资源转化、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2019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1437万吨,同比增长1.9%。

有色金属冶炼是高能耗行业,约占全国碳排5%。有色金属冶炼是从矿物原料或二次资源中分离出伴生元素从而提取高纯度金属的过程。在大多数金属冶炼过程中,焦炭、煤等能源和电力必不可少,根据我们测算, 2019年主要有色金属碳排放总计约5亿吨,碳排放约占全国5%。

再生铝及再生铜减排潜力最显著。电解铝和精炼铜能耗高,产量大,是有色金属行业碳中和最主要的减排对象,与此同时,再生铝吨碳排放仅为原生铝的2%,再生铜碳排放为原生铜的21%。

4.4 再生铝:最高减碳3亿吨,催生市场空间4500亿

原生铝碳排放占全国的4%,是能耗最高的有色金属。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2019年中国电解铝产量3580万吨,经我们测算,2019年电解铝行业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约为4亿吨。

再生铝碳排放量仅为电解铝碳排放量的2%,减排空间巨大。再生铝主要工艺为熔炼,根据我们测算,相比吨原生铝12.48吨碳排放,再生铝碳排放量仅为电解铝碳排放量的2%。

我国再生铝占比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再生铝有望减碳3亿吨,市场空间4500亿。2019年我国再生铝产量达到725万吨,占比约20%,未来随着我国铝废料大量报废及机制完善,假设我国再生铝产量达到美国同等水平(83%),则将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亿吨,按照万吨再生铝产值1.25亿测算,再生铝市场空间将从2019年的900亿增长到4500亿。



4.5 再生铜:碳排放仅原生铜的25%,治污降碳显著

原生铜冶炼为高耗能产业,吨铜碳排放超4.8吨。国内铜冶炼企业以火法冶金为主,铜精矿经闪速/熔池熔炼-转炉吹炼-阳极炉精炼-电解精炼过程最终产出阴极铜。根据我们测算,吨铜冶炼碳排放超过4.8吨,按照2019年我国精炼铜产量942万吨计算,我国精炼铜行业碳排放达4587万吨。

再生铜碳排放仅为原生铜的25%。根据有色金属协会和再生金属分会的统计,生产再生铜的能耗为390千克煤,相比原生铜的1吨碳排放,再生铜碳排放仅为原生铜的25%。

再生铜物料来源包括多种危废,治污降碳显著。除了来源于废弃含铜线缆及铜合金和进口的再生铜原料外,再生铜物料来源还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产生的含铜污泥,含铜蚀刻液等含铜废物,这类含铜废物往往属于危险废弃物,对环境危害较大,再生铜利用可实现治污降碳。

原生铜冶炼为高耗能产业,吨铜碳排放超4.8吨。国内铜冶炼企业以火法冶金为主,铜精矿经闪速/熔池熔炼-转炉吹炼-阳极炉精炼-电解精炼过程最终产出阴极铜。根据我们测算,吨铜冶炼碳排放超过4.8吨,按照2019年我国精炼铜产量942万吨计算,我国精炼铜行业碳排放达4587万吨。

再生铜碳排放仅为原生铜的25%。根据有色金属协会和再生金属分会的统计,生产再生铜的能耗为390千克煤,相比原生铜的1吨碳排放,再生铜碳排放仅为原生铜的25%。

再生铜物料来源包括多种危废,治污降碳显著。除了来源于废弃含铜线缆及铜合金和进口的再生铜原料外,再生铜物料来源还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产生的含铜污泥,含铜蚀刻液等含铜废物,这类含铜废物往往属于危险废弃物,对环境危害较大,再生铜利用可实现治污降碳。


4.6 危废:竞争加剧+标准提升,危废行业迎来整合期

2020年产能密集释放+疫情冲击,危废市场竞争加剧,部分量价双杀,加速行业整合。2020年伴随产能密集释放,叠加疫情冲击,部分地区量价双杀,行业暴利时代结束,危废市场随着经济复苏、供需关系适度平衡,叠加监管及技术和管理升级,行业将逐步进入理性、健康、正常的轨道。

时隔19年,危废焚烧新国标下月施行,加速低端产能出清。2020年12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4—2020)发布,距离标准首次修订已经有 19 年,本次修订加严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并增加了助燃、一氧化碳控制等技术要求。同时为推动淘汰落后小型设施,不再按规模设定排放限值。此外,增加了在线自动监测。新国标将于2021年7月正式施行。


4.7 危废:新名录+危废十条推动危废资源化春天到来

21版危废名录正式施行,鼓励危废资源化利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 2021年起正式施行,修订后种类数共467 种,减少了 12 种,新增豁免16个种类危废,累计达到32个种类,《豁免管理清单》中新增无机废酸、废碱、含油金属屑、废铁质油桶、铬渣等,在部分特定利用过程,可进行豁免管理。同时针对那些未列入《豁免管理清单》中的危废,或利用过程不满足本清单所列豁免条件的危险废物,鼓励“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推动危险废物利用。

危废十条出台,强监督,严监管,规范危废利用,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4.8 污水资源化+十四五规划出炉,资源化利用达25%

我国水资源匮乏,再生水利用率低。 2019 年我国再生水利用量为 126.17 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为22%,再生水生产能力为 4429万米/日。

污水资源化意见+十四五规划出台,明确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25%以上,再生水新增1500万方/日。2021 年1月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2021年6月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到2025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同时《规划》提出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500万立方米/日,产能增长率约30%。

膜法技术为污水资源化必要工艺,看好膜企业发展空间。按照处理深度,可将污水处理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膜法是实现污水深度处理,大幅度提高产水水质的必备工艺。

4.9 海淡十四五规划产能增长75%,膜企业迎来契机

海淡十四五规划出台,产能增长75%以上。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印发《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淡规模125万吨/日以上,十四五期间增长75%。

膜法是海水淡化的两大主流技术之一,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国产膜技术。海水淡化主要包括热法和膜法,其中膜法主要使用反渗透技术,利用反渗透膜的分离作用淡化海水。膜法淡化水经二级反渗透后,完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重点突破反渗透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核心装备。培育分离膜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元件及组件,加强膜蒸馏膜、正渗透膜等新型膜元件及组件开发。

5. 环卫:碳中和加速环卫装备电动化,大单化提升服务效率

5.1 环卫:服务市场化处于高成长高景气阶段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到2020年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

2017年至今为市场化高速发展阶段,随着PPP模式的推广,环卫服务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综合实力强的企业正进入环卫服务行业,环卫市场化作业公司从中小型规模企业向全国型大规模企业发展。


5.2 环卫:行业空间巨大,集中度有望提升

环卫服务市场化趋势明显,2020年首年服务订单金额增长25%。行业市场化打开于2016年,在2018年迎来第一个高峰,2019年因PPP清库影响项目释放,今年疫情下环卫消杀备受重视,促进市场化进一步打开,2020年环卫项目首年服务金额达到686亿,同比增长25%。

头部公司未来5年有望增长26%。2020年环卫运营规模在2210亿元左右(约50%市场化率)。根据环境司南统计,我国环卫服务花费占GDP的2.72‰,以此推测,预计2024年规模达3320亿元,假设市场化率达到80%,集中度提升至CR10=30%,不考虑存量更替,头部公司未来5年仍有望实现26%增长。


5.3 环卫:向订单大型化与服务综合化发展

订单大型化:针对过去5年年费>1亿或合同总额>10亿的项目统计,共计约92个环卫大单,其中2020年无论是大单数量、合同总额、年化金额均呈显著上涨趋势。

5.4 环卫:向订单大型化与服务综合化发展

服务内容综合化:从标杆项目对比来看,项目服务内容由道路清扫保洁等基础服务拓展到绿化管养、垃圾转运站维护、停车场管理等综合性环卫服务,增加内容包括智慧化建设,重视智慧平台配置、管理及维护。


5.5 环卫:电动化与智慧化带动高端设备公司景气度

需求端:传统设备业务增速有限,增长更多来自设备升级更新;

供给端:大龄环卫工人终将短缺,“少人化”是迫切选择;

技术进步:近年电池技术升级与成本下降进步迅速,若电动环卫工具的使用期限达到5年以上,则其相对于传统能源设备而言更具经济性。

5.6 环卫:碳中和加速环卫装备电动化

2020年新能源环卫车使用占比仅3.3%,未来增长空间巨大。2020新能源环卫车销量3890台,仅占3.3%,远低于公交车领域新能源汽车59%的比例,同时距离2018年国家蓝天保卫战规划提出的重点区域80%使用率目标差距甚远。

政策驱动环卫行业电动化:2020年11月,国家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到2035年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碳中和背景下全面推动环卫电动化,“十四五”新能源设备置换空间巨大。假设已公布规划省市2019年到2025年的环卫车辆年增速为10%,2025年环卫车电动化率提升比例达到60%,按照25万 元/台的单价测算,2025年已出台规划的15省市环卫电动车新增及替换市场空间达334亿元。


5.7 环卫:竞争主体多样化,看好全国性公司份额提升

竞争主体多样化:除专业服务商外,转型、设备公司、物业公司延伸是增量供给主力。

看好全国性集中度提升:集中度提升主要来自项目大型化、机械化带来的门槛与综合管理能力要求的提升。重点看好设备转型服务类,受益设备业务可打通全国政府渠道。


5.8环卫:收并购持续升级,市场持续看好

收并购继续升级,市场持续看好:过去六个月内,市场总计发生12项环卫标的并购,涉及金额超40亿元。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