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王树东:助力绿色发展 书写煤炭“大文章”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4-11-05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

  11月1日,《科技日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刊专题刊发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署名文章《助力绿色发展 书写煤炭“大文章”》,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出了重大部署。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煤”)作为肩负重要使命的煤基能源全产业链中央企业,要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决履行好中央企业职责使命。中国中煤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履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要求,把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把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支撑,深刻认识到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坚定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

  中国中煤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履行保供责任,当好能源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大力推进“两个联营”发展模式,保持“煤—电—化—新”致密产业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全链条耦合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把创新放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建设“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创新示范、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二是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激发企业创新效能,关键在于构建机制先进、运转高效的创新体系。

  中国中煤立足“煤—电—化—新”致密产业链需求和自身创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产业场景优势,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确立了“小内脑+大外脑”科技创新思路,打通内外部创新资源与要素。在“内脑”平台建设方面,设立深圳研究院作为集团公司中央研究院和科技研发先导层,完善内部创新平台布局。在“外脑”资源协同方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合作设立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能源低碳创新中心,与高水平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整合创新资源为企业所用。

  三是强化战略需求导向,组织推进重大科技攻关。中国中煤统筹推进“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两大任务,以“煤炭安全清洁高效开发与利用”为基础,创新性提出“产炭不排碳”“无煤化工”“炭—碳对冲”等产业开发理念和“园区式开发”模式,为企业科技创新明确了方向与重点研究课题。“十四五”以来,中国中煤主动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坚持“四个面向”,科技投入较“十三五”时期大幅增长,2023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70%。

  围绕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问题和共性难题,中国中煤每年投入3000万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设立并实施冲击地压、煤矸石、瓦斯、矿用鸿蒙、透明地质等重大科技专项,其中煤矿智能化建设、冲击地压防治等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高端煤机装备制造、深立井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首创性科技成果。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中国中煤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设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X”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中煤联合子专项;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联合实施“十万吨级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液态阳光)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绿色“氢氨醇”的技术攻关与产业示范。

  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中煤始终把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端发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方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国中煤持续推进“煤—电—化—新—服”产业协同发展,通过重大科技攻关、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创新示范等,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生产经营效能持续增强,“一利五率”指标逐年提升,经营业绩考核位居央企前列。另一方面,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积极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国中煤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产业化为主要路径,围绕新能源、生物技术、煤基新材料、地下空间、节能环保、碳中和等新产业领域方向,聚焦培育新经济增长极。

  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中国中煤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积极贡献力量。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