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访

加快能源技术创新 促进成果转化——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政仁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2-03-09
来源:国家电网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围绕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政仁。

  记者:聚焦“双碳”目标,您认为当前新能源技术与材料研究应用方面还存在哪些难题,应当如何解决?

  黄政仁:当前,新能源技术与材料应用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新能源产品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偏弱。而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性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新能源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对此,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从认识层面进一步增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社会共识,改善外部市场环境,提高市场成熟度;二是健全政策体系,完善配套措施,及时出台针对新能源发展的专项规划,优化市场监管机制,加强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建设,使政策体系更好地适应新能源发展需要;三是尽快厘清长期发展思路,设计清晰、系统的技术发展路线,重点加快基础理论研究,打造技术研究支撑平台,更好地支持基础研究、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四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研发能力,特别是加大研发投入,在关键工艺、设备和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五是深入开展资源评估,挖掘数据资源,因地制宜地采取举措,更好地满足高效率、规模化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需求,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站在科研的角度,面向当前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您认为如何让原创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黄政仁:一个原创成果能不能顺利、高效地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与科研整体布局和成果设计开发密不可分。好的成果转化要求科研人员在研发阶段就立足全局、立足实际,与我们目前的产业化能力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这是推进产业化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保持与企业的深入交流和密切联系,只有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工作实际,才能切实做好成果转移转化。

  针对成果转化,我的经验是坚持“成果要落地、成果能落地、落地能生根结果”的原则。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应当以应用为目标,切实瞄准产业行业实际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创新链的搭建,着力开发成套技术和全产业链技术;在成果落地时,要加强与企业及其他社会资源的紧密联系,着力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记者: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打通创新链条、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您认为学界和产业界能在哪些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黄政仁:2016年我们与浙江宁波供电公司联合建立了“电网新材料应用联合实验室”,围绕电网新材料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在电力重防腐涂料、电力设备轻质材料和电气设备除湿材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目前,电力重防腐涂料已在宁波地区输电、配电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解决了电力设施长效腐蚀防护难题,特别是在一些易受腐蚀、防护检修困难的区域保障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也降低了设备日常运行维护成本。双方共同开发的轻质电杆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运至目的地,特别是山区等交通不便地区,在电力抢险救灾中发挥了作用。

  记者: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厚植创新土壤、培育科研生态、鼓励科研工作者创新创效方面,您有何建议?

  黄政仁:培育良好生态、鼓励科研工作者创新创效,我认为首先要优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比如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其次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创新。例如,我们组织成立了技术转化专项工作组,对拟转化成果的技术成熟度、技术价值、合作模式等提出专业意见;通过设立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构建更加完善的成果转化管理体系。

  此外,我认为应当建立健全成果产业化通道,打造高效的创业服务支撑平台;建议通过对外招才引智推进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联手地方政府与民间资本,开放各类创业创新资源和基础设施,加大要素供给和资源整合力度,引导和推动创业投资、创业孵化与技术成果转移紧密结合,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文化浓郁、主题特色鲜明的双创融合社区。(李婕茜、唐瑾瑾)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