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开年以来,光伏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电池、组件企业在3月份和6月份纷纷下调开工率。年初至今头部组件企业中标价格从1.6元/W一路上涨至近1.9元/W,对应地面电站项目IRR从7%下降至6%左右。
7月21日,光伏先进技术与趋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电力与新能源分析师王瀚在会上表示,当前,530-550W双面双玻组件成交价在1.84-1.86元/W,440-450W双面双玻组件成交价在1.79-1.81元/W,大尺寸产品相比小尺寸有5分/W左右的溢价,进一步提升了中游盈利边际改善的概率。王瀚提到:“据我们分析,600W+组件相比450W组件可降低BOS成本0.15-0.2元/W,对应降低电站度电成本4-6%。”
在当前组件价格后续提涨空间有限、硅成本短期降幅有限的背景下,大尺寸产品在制造端贡献的人力、折旧等通量成本节约以及单位辅材成本的下降将是盈利边际改善的核心,大尺寸产能的持续释放将是中游盈利改善和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的关键一环,是短期内解开光伏行业博弈局面的一把钥匙。
据CPIA预测,今年年底大尺寸硅片产能将达50%左右,到2023年提升至近75%,在2027年可能会实现对小尺寸产品的完全替代。王瀚表示,大尺寸产品将是未来数年光伏行业发展的主要产业趋势之一。当前大尺寸产业链的配套已经日趋完备,整个大尺寸产业链的配套进度大超预期,硅片、电池、组件等主产业链,玻璃、逆变器、支架等辅材环节的多数龙头企业都基于大尺寸产品推出了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产业配套日趋完备。
“未来光伏渗透率的提升依然要依仗行业的持续降本增效。”王瀚提到。近期能源局的新政策有两个核心要点:
一是想要纳入保障性并网规模的项目需求展开竞争性配置,从而倒逼中短期产业链继续降本;
二是超出保障性消纳规模仍有意愿并网的项目,可以通过自建、合建共享或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在落实抽水蓄能、储热型光热发电、火电调峰、电化学储能、可调节负荷等新增并网消纳条件后,由电网企业保障并网,实际上这意味着光储平价离我们已经并不遥远。
王瀚表示,制造端降本增效推进光伏LCOE下行,促使电价下降使得制造端用电成本下降,进而推动制造端再次降本,这本身就是光伏行业良性循环发展的本质,也是光伏发电的生命力所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