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英才》杂志专访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通威顺势而为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2-11-03
浏览:

公司业绩大涨,获封四川首富,光的“信徒”刘汉元喜事连连。

然而近期接连中标华润、大唐的光伏组件项目,行业内对通威产生了一些不同声音——当曾经“错位竞争”的“一厢情愿”慢慢变成他人眼中的“理所应当”,通威的一体化进程注定不会安稳。

如果说当年力排众议、跨界光伏是“逆流而上”;那么如今在光伏一体化的产业浪潮中进军组件业务则可称为“顺势而为”。无论是逆流或是顺势,刘汉元的两次抉择都是基于一个朴素的认知:“光伏发电将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第一主角”。

谋定而思动,在光伏行业价格战预期明确、行业巨头纷纷加码一体化的格局下,通威的顺势而为既是防守、也是进攻。

四十不惑

通威发端于水产业,在2006年正式进军光伏领域。如今以结果导向复盘当时与光伏的亲密接触,彼时通威对光伏的投资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笔财务投资。高光时刻,永祥股份甚至给通威股份贡献了将近40%的净利润,但低潮时,永祥股份也曾面临超2亿元的亏损。十多年来,通威对于光伏的“雄心”始终未被浇灭。

2015年,彼时的通威步入成长瓶颈。当时作为水产巨头的通威股份发布了年报,营业收入140.79亿元,同比下降8.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0.56%;资产负债率57.61%,同比下降3.55%;实现饲料销售379.85万吨,饲料业务毛利率13.43%,比上年同期增加1.88%。

盈利微增、营收下滑,通威的“蜕变”迫在眉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年面临企业发展策略的转变以及业务结构的调整,但通威的资产状况却保持健康,这也为接下来的成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6年,在完成了对永祥股份、通威新能源、通威太阳能合肥的收编后,通威股份真正走进了农牧+光伏双主业赛道。通威也在硅料与电池片环节站稳了脚跟。

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绿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能源汽车、光伏正在成为产业政策、产业资本蜂拥的赛道;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也接续脱贫攻坚,成为历史新时期的又一发展主旋律。

在“绿色+乡村”的发展蓝图下,通威“光伏+农牧”的发展案例就显得尤为切题。新渔业、新能源、新乡村建设的“通威方案”随之提出。通威除了在上游硅料、中游电池片保有着行业主导地位,其切入光伏产业时所开创的“渔光一体”模式更解决了终端应用场景的覆盖问题。而“渔光一体”模式正是通威对其“光伏+农牧(渔业)”的协同整合。

双主业的协同下,通威“渔光一体”得以不断发展。通过水上产出清洁能源,水下产出健康水产品的“通威模式”,“渔光一体”令两方主业相互赋能。刘汉元告诉《英才》记者:“渔光一体不仅令单位国土面积的财富输出价值实现了5~10倍的提高,也对中国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据《英才》记者了解,通威和汇泰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滨州沾化通汇光伏发电项目,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渔光一体”项目,发电及节能减排的成就有目共睹。与此同时,光伏产业的增长红利也为农牧业务积聚了更为优厚的发展沃土。在资本市场的备受追捧也令实业得到了资本赋能。作为传统优势业务,通威在饲料产业本就享有淡水饲料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叠加多年来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通威的饲料业务一直为上市公司贡献着稳定的资金。

双主业的优势地位换来通威“四十不惑”的底气,根据半年报显示,通威新建装机并网规模433.38MW,同比增加34%。截至6月底,公司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51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超过3.12GW,上半年结算发电量19.16亿度。

光的“信徒”

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通威从养鱼发端、到切入光伏。如今的通威已经形成“光伏+农牧”的业务双引擎。一路下来,可谓未忘初心、寻得归宿。

回首踏入光伏之路,通威无论在内部还是外部都曾面临质疑之声。刘汉元却始终相信朴素的真理——光伏发电将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第一主角。

化石能源催动的发展红利,令近300年来的人类文明发展取得了高光成就。但予取予求的消耗已经无法满足人类文明对发展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在发展与桎梏的强烈对立中,能源变革早已经不是一门在商言商的生意。而是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历史宿命公约数。

刘汉元认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是人类能源中获取路径最短、效率最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我们对其进行的有限利用就可以提供人类需求的无限能量。“有人认为光伏可能会占未来能源的30%、40%,也有人认为在50%、60%,而我们认为光伏有可能占未来能源的60%、70%,甚至更高比例。”

作为“光的信徒”,刘汉元带领通威进入光伏行业。众所周知,光伏产业发展离不开成本与政策。而随着政策逐渐退坡、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技术领先、成本领先”令光伏企业的发展逻辑逐渐回归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通威凭借着全球第一的电池片产量以及对技术的不断创新,成功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而通过因地制宜的硅料发展策略,通威也将四川、云南的水电优势充分发挥,从而使硅料的生产成本做到了行业最低。

如今,技术领先、成本领先将通威送上了产业“高”地。

2016年至2020年,光伏业务在通威股份的营收占比不断提升。2020年,光伏业务以超过50%的占比超越了农牧行业,成为通威股份的第一大业务板块。

通威国际中心

而从如今的业绩版图中分析,刘汉元曾经的“执拗”收获了回报。

以年度发展为尺,随着2021年全球光伏行业高速发展,通威的光伏产品“满产满销”,毛利润率也飙升至近40%,而2020年这一数字还只是23.19%;板块毛利润增长191.31%、达到152亿,毛利润总额的占比高达86.72%。

再看农牧板块,2017-2021年的5年间,毛利润始终维持在23亿元上下,较为平稳。2021年农牧板块毛利润依旧为23亿、毛利润率9.5%。多年来,业绩表现稳定的农牧板块为通威的发展提供了十足底气,而光伏业务的表现却拔高了通威的能力上限,不断扩充着通威的实力边界。

新能源量利双升

虽然三季报的全景仍未展现,但光伏产业上市公司的优质答卷已经频传捷报。

作为硅料、电池赛道的龙头企业,通威股份自然不会缺席。根据公司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快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0.84亿元,同比增长118.60%,实现归母净利润217.30亿元,同比增长265.54%,几乎达到业绩预告214-218亿元的上限。单季度看,公司在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7.45亿元,同比增长102.29%,环比增长17.08%,实现归母净利润95.06亿元,同比增长219.10%,环比增长35.22%。

量利双升是通威股份发展的真实写照。

硅料方面,受益于多晶硅需求持续旺盛、价格同比上涨,叠加公司新产能快速爬坡达产,通威在多晶硅业务方面实现量利大幅提升。

截至2022上半年,通威多晶硅产能达到23万吨;乐山三期12万吨项目已取得能评批复,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投产;规划投建的云南二期20万吨及包头20万吨项目,均预计于2024年内竣工投产。

产能消化方面,通威也通过充足的下游订单提前预定了稳定前景。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9月10日,通威与晶科能源签订硅料长单。晶科能源计划在2022年9月到2026年12月向公司合计采购38.28万吨多晶硅。根据群益证券测算,订单销售总额预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公司已经签订了6份重大销售合同,累计合同采购量达到144.22万吨。在通威的下游客户名单中,隆基、美科、高景、宇泽、双良等企业纷纷在榜。

电池方面,盈利改善是最显著的表现。当前光伏电池正面临N型电池技术迭代,PERC电池扩产的脚步已经明显放缓,而在这一时间窗口,大尺寸电池的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显现,价格上行成为特定时期内的行业现状。

根据通威太阳能官网显示,9月27日166/182/210mm电池片报价分别为1.31/1.33/1.33元/W,较年初上涨0.22/0.21/0.21元/W。根据华创证券研报预测,通威三季度电池片产出10-11GW,单瓦盈利约5分/W,盈利水平同比提升。随着金堂二期8GW、眉山三期8.5GW电池项目建成投产,预计2022年底公司电池产能将超过70GW,其中大尺寸占比将超过90%。

当前正值光伏电池技术迭代的关键时期,N型新技术方面,通威也不甘落后。根据披露,通威8.5GW的TOPCon电池产线预计将于今年底建成投产,与此同时,通威目前也拥有国内首条1GW HJT量产线。

当前的光伏电池环节,TOPCON、HJT、IBC技术百花齐放,呈现出良性的技术竞争趋势。据了解,通威作为硅料和电池环节的领军企业,也做了更多的技术储备,为下一程的“军备竞赛”抢占身位。

如今,通威已经在多晶硅和电池两个赛道“封王”。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通威旗下永祥股份稳坐全球第一大多晶硅厂商,全球市场份额超过25%;通威太阳能已连续6年成为全球光伏电池规模最大、出货量最多的太阳能企业。

对于未来两个板块的盈利预期,刘汉元认为,在双碳背景和欧洲能源危机双重背景下,光伏必将迎来爆发式发展,未来随着光伏产业各环节的发展逐步平衡,将进入更为良性、健康的行业发展新阶段。

顺势而为

经历了双主业拓新、低成本扩张、双赛道称王,通威虽已“四十不惑”,但也不得不居安思危。

据CPIA数据统计,2021年,电池片环节Top5平均产量超21GW,CR5=53.9%,产能格局较为分散、均匀。东方证券分析师卢日鑫等6月17日发布的研报预计,2022年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爱旭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产能占比分别为13.86%、11.88%、8.71%、6.93%和6.93%。

看似城池稳固的电池片行业,实则暗流涌动。虽然通威江湖地位卓然,但行业整体竞争较分散的特点也是不争的事实。

反观硅料环节,虽然目前的供需格局仍然处于高景气的阶段。但通威早已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周期性过剩未雨绸缪。刘汉元曾举例表示:“组件也有好的时候,电池也有好的时候,每一个环节你单独拿出来看,波浪式的前进、周期性的行业变化,始终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自然本质规律。”

8月17日,华润电力第五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通威太阳能,亿晶光电,隆基绿能入围。其中通威以第一中标候选人入局,投标报价为58.27亿元,投标单价为1.942元/W;亿晶光电投标单价为1.995元/W;隆基投标单价为2.02元/W。

一石激起千层浪,通威进军组件的消息在市场引发热议。剖析原因,我们也不妨从隆基身上探寻答案。

9月28日,隆基绿能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正式投产,这也是全球单体最大、产能最高的光伏电池生产基地。而早在今年6月份,隆基宣布刷新TOPCon电池、HJT电池三项效率世界纪录。

虽然电池片排名中,隆基因为电池片自供而一直“隐身”,但实际上,隆基在电池片领域深耕多年,并具有规模、技术优势。

隆基一开始也是做单晶硅片起家,后来进军组件,后又布局电池,一体化后的隆基降本能力大幅增强,市场份额和地位逐步提升。

早在通威布局组件市场前,除了隆基,天合光能、阿特斯等知名光伏企业已提前在向上下游产业链发力,加快一体化布局,以谋求在未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除了光伏“老炮”纷纷发力一体化,觊觎光伏蛋糕的跨界者同样不在少数。

以汽车配饰为主业的钧达股份(002865)近期公告斥资130亿元巨资投建26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而自宣布进军光伏以来,一年之间其股价就实现了超过500%的涨幅。

统计显示,仅在今年上半年,就至少有超过20家A股上市企业宣布进军光伏,并引发股价异动。这些跨界玩家,有的来自房地产、服装、汽车、快递、玩具等行业,甚至还有养猪、制造兽药的公司。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卷势”,一体化势必会抬高行业门槛,这无疑也是光伏“老炮”自我保护的选项。

在此背景下审视通威目前面临的竞争环境和所作出的战略布局,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这背后的“无奈”,虽然通威已在硅料和电池片环节维持相对领先的位置多年,但实际上其专业化分工仍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曾经“错位竞争”的一厢情愿,如今看来却成为很多人评判通威不应进入组件领域的“理所应当”。

刘汉元曾说,在短缺经济时期,你有什么做什么,可能是一个生存之道,但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赛道、每一个领域都充分竞争,甚至过度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到处跑马圈地,每样都行但每样都不精不专,对于企业来讲是缺乏竞争力的。“因此我们认为,在专业化中去做专、做精、做强,然后适当再做大,是一个持久生存的逻辑前提。”

如今,通威在光伏产业链的硅料、电池片领域已经足够专、精、强。行业的客观现实是光伏领域产业链条并不长,一体化终于还是成为了企业角逐的最优选项和大势所趋。在商言商,身处两大赛道的通威如今进军组件领域,则是为双保险又增添了一道防线。由此看来,通威的选择更应被理解为“顺势而为”。

通威高效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

如今,通威手握硅料及电池片的行业优势,组件在价格上拥有更弹性的腾挪空间。而继入围华润电力第五批光伏组件集采中标候选人以来,通威在组件赛道的扩展早已来势汹汹。

9月6日,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2022年第三批光伏组件采购(标段一)中标候选人公示显示,标段一合计采购量为200MW,交货时间为今年9月~12月。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为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39620万元,投标单价为1.981元/W。

9月20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四十四批集中招标(四川公司甘孜州正斗光伏实证实验基地项目叠瓦组件设备采购)候选人公示。通威太阳能以1.97元/W的单价成为唯一中标候选人,采购容量为120MW。

9月22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与盐城经开区管委会签署高效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拟投建25GW高效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预计固定资产投资额约为40亿元。

9月27日至9月28日,大唐集团陆续公布2022年四季度P型、N型光伏组件招标采购及陕西2022-2023年组件打捆采购中标候选人名单。通威太阳能也是入围的6家企业之一。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通威入局国内市场,将压缩组件环节新进入者的盈利空间,提升组件行业的准入门槛,短期利空二三线组件企业,长期也将影响一线的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能源发展安全、清洁、低碳、高效的方向已确立,在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光伏新增装机将持续增长。毫无疑问,在未来,通威、隆基等一体化龙头企业具有独特的成本竞争优势,将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