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显示,去年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加快迭代升级,行业应用加快融合创新,产业规模实现进一步增长。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去年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行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从外贸数据来看,近两年中国光伏产品也成为走俏海外的“新三样”之一。
分析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近年来,以天合光能为代表的中国光伏企业始终将创新引领作为发展战略和驱动力量,加快锻造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
近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在接受采访时,就讲述了天合光能咬定创新不放松、抢占光伏行业技术高点的故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科技创业者,高纪凡1988年从吉林大学硕士毕业,放弃出国读博成为一名光伏创业者。在他的经历中,光伏行业从技术、市场、设备“三头在外”、受制于人,到如今市场规模、技术水平、生产制造、产业链完善程度全部领跑世界。他说:“如今,我无悔当年的选择!。”
“光伏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我不仅是一名亲历者,更是一名奋斗者。”高纪凡认为,在天合的发展路程中有两个时间节点印象深刻。 “我还清晰记得2010年第一个由天合光能的核心技术变成国际标准的所有细节。此前,所有光伏行业国际标准都是国外企业制定的。”当时,光伏组件质量保证期只有15年,从所学专业出发,高纪凡深信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延长光伏组件质量保证期。他组织研发团队带队攻克难关,亲力亲为。在几十次的失败和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持不懈后终获成功。依靠天合光能的独创技术,高纪凡牵头完成了中国光伏行业第一项国际标准的制定。
2012年2月6日,在SEMI中国光伏标准技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天合光能向委员会提交的两项SEMI标准获批立项,同时经批准成立了以天合光能为组长单位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工作组。2013年5月,天合光能提交的两项SEMI标准最终顺利通过审批并正式发布,实现了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新突破。目前,光伏组件的质量保证期最高可以达到30年以上,为全球的光伏发电大大的降低了成本。至今,天合光能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先后25次刷新世界纪录。2023年,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90GW,相当于8.3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量,约等于在全球种了140亿棵树;天合光能210组件累计出货量超100GW,全球第一。
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中,面临的“拦路虎”不仅仅有技术难题。2012年,光伏行业遭遇寒冬,全行业亏损。“很多人建议我要砍掉研发投入,我说,什么费用都可以砍,不能砍研发投入。我说到做到,研发投入逐年增加,累计投入超230亿元。”正是基于长期研发投入,天合光能有效发明专利量拥有量居全球领先地位,获得中国光伏行业首个工业大奖和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晶体硅电池技术全球领先。“现在我们正在加速抢占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技术制高点,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虽然要经历千辛万苦,但是只有牢牢抓住创新不放松才能收获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他说。一路走来,天合光能凝聚了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高层次管理和研发人才,在全球各地设立生产基地、办事处和分公司,业务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纪凡坚定地表示:“目前行业还面临多重挑战,但我将以一个科技创业者的坚韧、执着,坚定不移开展自主创新,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拼搏奋斗,争当中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吴琼梁雅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