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示范村 四季果飘香

“我是来自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的刘家奇。”今年3月10日上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在发言时自报家门。“睦和村,和睦的意思,这个名字好啊!”总书记说。

睦和村是因三峡工程蓄水被淹后靠搬迁的移民村,20年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龙眼、荔枝等果树种植,成为四季果香的三峡生态移民示范村。

电灯亮起来,煤油灯下岗

1979年春节前夕,刘家奇家里第一次用上了电。“开关一拉,电灯就亮了!”年仅12岁的他,觉得电简直太神奇了,不仅开关方便,还没有煤油灯的油烟味。

那年,一台10千伏安变压器、数十根自制水泥方杆和四通八达的裸电线,让睦和村200多户人家都用上了电。一到晚上,各家的窗户都透出电灯发出的光,以前用的煤油灯被遗忘在角落里。

由于地处丘陵地带,睦和村村民常年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苕等粮食作物为主,一年劳作下来,也仅能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到1998年,人均纯收入还不足1600元。

1999年,因三峡工程实施蓄水,睦和村40多户处于水淹区的村民就地后靠搬迁。睦和村与邻近的胡家村合并,耕地减少了四成。为增收致富,刘家奇带领村民们种植龙眼、荔枝、枇杷、脐橙等水果,全村人均收入增长了两倍多。

供电“四到户”,乡村产业兴

随着村里水果产业快速发展,部分村民家里添置了收音机、电风扇、鼓风机等,全村用电量也随之快速增长,电力供应渐渐不能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了。

2000年年底,睦和村经历了第一次农网改造,以前的木电杆、水泥方杆被8米高的预应力电杆取代,变压器也增容至5台410千伏安,实现了“一户一表”和服务、供电、抄表、收费“四到户”。“改造后,电稳定多了,停电也少了!”刘家奇说。

随着果树成林、产业成规模,睦和村的名气响了,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2004年,刘家奇看准乡村生态旅游的商机,率先在自家院里办起了“农家乐”。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全村的“农家乐”很快发展到10多家。睦和村成了重庆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2006年夏天,睦和村遭遇特大干旱,不少果树的树叶都焉了,眼看着一年的收成要受影响。“当时,多亏了供电员工帮忙!”回忆起当年的抗旱经历,刘家奇还有些激动。在清溪供电所的支持和帮助下,刘家奇带领村民用抽水机接力抽江水来浇灌,保住了果树,避免了重大损失。

“可靠的电力推动了睦和村的产业发展。”刘家奇介绍说,2007年9月,睦和村成功举办首届“魅力涪陵 三峡库区龙眼文化节”,商家、游客把龙眼一抢而空。果农实现了增收,游客也满载而归。随后,睦和村每年都举办龙眼文化节、枇杷采摘节、荔枝采摘节、柑橘采摘节等活动,将村里的水果推向了重庆乃至全国。

电气化改造,发展动力足

2011年,睦和村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将该村纳入第一批电气化村改造计划,投资350多万元,增加了7台变压器,村民户均容量超过了2千伏安。2000年的那次改造,电表没有安装到户,而是实行院坝集中安装,部分村民表后线较长,有的超过100米。而这一回,电表安装到户,连表后线也统一穿管入户。

“你看,现在的电杆最低是10米,线路采用的是绝缘线,主线比大拇指还粗,电足得很!”刘家奇乐呵呵地说,改造升级后,“农家乐”所有空调和电器同时用都没问题,大家再没为用电操过心。

有了强劲的电力,睦和村走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全村果园面积发展到2600余亩,“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脐橙”。全村拥有全国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1家,专业技术协会1个,大型企业4家,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2017年人均收入近1.5万元。

“电力足,我们发展的劲头更足!”刘家奇介绍了睦和村的发展规划,村里计划引进一条水果加工储藏生产线,继续发展“农家乐”和电子商务,将睦和村的水果和生态观光产业做大做强。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生态示范村 四季果飘香

作者:游绍斌 游波 晏华文 发布时间:2018-11-14 来源: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我是来自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的刘家奇。”今年3月10日上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在发言时自报家门。“睦和村,和睦的意思,这个名字好啊!”总书记说。

睦和村是因三峡工程蓄水被淹后靠搬迁的移民村,20年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龙眼、荔枝等果树种植,成为四季果香的三峡生态移民示范村。

电灯亮起来,煤油灯下岗

1979年春节前夕,刘家奇家里第一次用上了电。“开关一拉,电灯就亮了!”年仅12岁的他,觉得电简直太神奇了,不仅开关方便,还没有煤油灯的油烟味。

那年,一台10千伏安变压器、数十根自制水泥方杆和四通八达的裸电线,让睦和村200多户人家都用上了电。一到晚上,各家的窗户都透出电灯发出的光,以前用的煤油灯被遗忘在角落里。

由于地处丘陵地带,睦和村村民常年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苕等粮食作物为主,一年劳作下来,也仅能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到1998年,人均纯收入还不足1600元。

1999年,因三峡工程实施蓄水,睦和村40多户处于水淹区的村民就地后靠搬迁。睦和村与邻近的胡家村合并,耕地减少了四成。为增收致富,刘家奇带领村民们种植龙眼、荔枝、枇杷、脐橙等水果,全村人均收入增长了两倍多。

供电“四到户”,乡村产业兴

随着村里水果产业快速发展,部分村民家里添置了收音机、电风扇、鼓风机等,全村用电量也随之快速增长,电力供应渐渐不能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了。

2000年年底,睦和村经历了第一次农网改造,以前的木电杆、水泥方杆被8米高的预应力电杆取代,变压器也增容至5台410千伏安,实现了“一户一表”和服务、供电、抄表、收费“四到户”。“改造后,电稳定多了,停电也少了!”刘家奇说。

随着果树成林、产业成规模,睦和村的名气响了,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2004年,刘家奇看准乡村生态旅游的商机,率先在自家院里办起了“农家乐”。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全村的“农家乐”很快发展到10多家。睦和村成了重庆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2006年夏天,睦和村遭遇特大干旱,不少果树的树叶都焉了,眼看着一年的收成要受影响。“当时,多亏了供电员工帮忙!”回忆起当年的抗旱经历,刘家奇还有些激动。在清溪供电所的支持和帮助下,刘家奇带领村民用抽水机接力抽江水来浇灌,保住了果树,避免了重大损失。

“可靠的电力推动了睦和村的产业发展。”刘家奇介绍说,2007年9月,睦和村成功举办首届“魅力涪陵 三峡库区龙眼文化节”,商家、游客把龙眼一抢而空。果农实现了增收,游客也满载而归。随后,睦和村每年都举办龙眼文化节、枇杷采摘节、荔枝采摘节、柑橘采摘节等活动,将村里的水果推向了重庆乃至全国。

电气化改造,发展动力足

2011年,睦和村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将该村纳入第一批电气化村改造计划,投资350多万元,增加了7台变压器,村民户均容量超过了2千伏安。2000年的那次改造,电表没有安装到户,而是实行院坝集中安装,部分村民表后线较长,有的超过100米。而这一回,电表安装到户,连表后线也统一穿管入户。

“你看,现在的电杆最低是10米,线路采用的是绝缘线,主线比大拇指还粗,电足得很!”刘家奇乐呵呵地说,改造升级后,“农家乐”所有空调和电器同时用都没问题,大家再没为用电操过心。

有了强劲的电力,睦和村走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全村果园面积发展到2600余亩,“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脐橙”。全村拥有全国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1家,专业技术协会1个,大型企业4家,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2017年人均收入近1.5万元。

“电力足,我们发展的劲头更足!”刘家奇介绍了睦和村的发展规划,村里计划引进一条水果加工储藏生产线,继续发展“农家乐”和电子商务,将睦和村的水果和生态观光产业做大做强。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