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离开那个隐藏在乌蒙高原大山深处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锅圈岩乡治安村已经有了一段日子了。
结束两年的驻村生活,回到生活条件相对于治安村有天壤之别的县城后,在治安村养成的一些习惯却顽固地保留了下来,仿佛村里那片泥土带给我的礼物,如影随形地伴随在我返城后的日常生活中。
礼物之一:节水成癖
在治安村,水源的严重缺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刚到村里时,临时栖身在原治安小学因搬迁而闲置的老师宿舍。旁边有一个废弃的水池稍加修缮一下,还可以勉强蓄水。虽然从水池里流出来的水常常夹杂着青苔和不知名的水生物之类,但有水已经是一大幸事了。后来因为几公里外的引水处水源枯竭,水池里也就少有水迹。只有在下雨时将雨水归置才有望蓄上一池或半池水,虽然看上去有些脏兮兮的,但在无处找水的时候,也就不管不顾地用来煮饭用了。俗语云:眼不见为净。我们却明知不净也自欺欺人地以为是净的。
那个时候,村民们在用水上尚且难以自保,哪有余水供应给我们这些外来人口呢!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与当地村民混熟了,他们很热情地利用晚上的时光为我蓄水,第二天通知我去提水满足日常生活用度。虽然距离不近,但有水可提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哪里还敢再挑三拣四。
水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我知道这水来之不易,总是很节省地使用,哪怕蒸饭的甑脚水也会集中起来用于洗碗涮锅之类,更别说洗脸水要经历洗脚和拖地后才算完成水的使命。由此而来,让我养成差不多一个星期才洗一次碗的不良习惯,也因此买了很多碗筷足以应付一周的使用周期。而脏衣服之类常常是收集起来回县城时大包小包地带回去洗净再带回,以至于每次回城都感觉像盲流一般。
虽然后来经过多方努力,已经有水务部门同意修建小水库及供水管道设施。可惜在我离开时这些计划还没有落到实处,也就无福享受那种在家门口饮用山泉水的娱悦了。乡亲们倒是对这事很上心,与我相约水通到家门口时回去痛快喝一顿,我也很期待这个时刻的早日到来。为此还在离开后找到县水务部门询问工程开工的时间。说实话,为了那可口的山泉水,我真有些等不及了!
两年的时光,这种视水如金的日子让我返城后尽管水龙头里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我仍然习惯节省使用,不敢有丝毫浪费。唯一的改变就是不再一星期才洗一次碗,其他仍然照旧。
礼物之二:小气抠门
在驻村之前,我虽无仗义疏财的豪气,但自以为还不算吝啬,隔三岔五邀上朋友聚会一下是常有的事。
驻村后,在进组入户的过程中,发现治安村的贫困程度远非我在此前从公路沿线走马观花看到的还过得去的情景。在公路的背后,星星点点散居在大山深处的村民生存环境之恶劣,生活境况之艰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之外。
我见到贫困家庭求学子女为了一点必须的学习用具而父母无能为力时,常常几十上百元地资助一下。到后来面广人多,难于招架而大幅缩减至一二十元。否则能不能让他们脱贫没有把握不说,先把自己弄成贫困户那是一定的。
凭心而论,这些在县城羞于出手的金额,在这里却变成了可观的数据。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钱,孩子们每每收到都激动不已,并在我入户走访时主动为我拦住那些让我生畏的狗。
由此我想起还没来驻村时,在县城与朋友们胡吃海喝的花销实在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也许我们少点一个菜就可以解决一个贫困家庭孩子的学习用具。如果用聚会吃一顿饭的费用捐赠给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可能会因此解决他们在学习方面遭遇的困境,甚而改变孩子的命运。
因此之故,我在驻村时间长了,变得越来越小气抠门,甚至有些近乎吝啬。吃穿不追求奢华不说,还向朋友极力推荐我的价值观,力劝他们节约消费,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一些力所能及的资助,帮助孩子们度过在人生旅程中遇到的难关。
为此,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我必须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时日一久,在不知不觉中竟养成了一个小所抠门的习惯,一不出入灯红酒绿之地,二不进出高档酒店,一个路边小吃摊、一个不到30元一人的自助火锅,就可以解决生存所需的养分。以前闲来无事躺在床上逛逛淘宝网,看到当时喜欢的东西就下单,买到后却又闲置的习惯也因此而不再有。
由此产生了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那些所谓的名牌时装店于我而言实在想不出要去光顾它们的理由。衣服对于我的功用就是:能遮羞保暖足矣!任何时候的奢侈在我看来都是一种犯罪。
这些因驻村留下的“礼物”,有时让我感觉与这个浮躁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而让人觉得有些另类。有时又特别享受这种特立独行的生存状态。这让我不由想起前贤对人生价值的一个观点: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诚如是,我释然了。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蓦然回首,离开那个隐藏在乌蒙高原大山深处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锅圈岩乡治安村已经有了一段日子了。
结束两年的驻村生活,回到生活条件相对于治安村有天壤之别的县城后,在治安村养成的一些习惯却顽固地保留了下来,仿佛村里那片泥土带给我的礼物,如影随形地伴随在我返城后的日常生活中。
礼物之一:节水成癖
在治安村,水源的严重缺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刚到村里时,临时栖身在原治安小学因搬迁而闲置的老师宿舍。旁边有一个废弃的水池稍加修缮一下,还可以勉强蓄水。虽然从水池里流出来的水常常夹杂着青苔和不知名的水生物之类,但有水已经是一大幸事了。后来因为几公里外的引水处水源枯竭,水池里也就少有水迹。只有在下雨时将雨水归置才有望蓄上一池或半池水,虽然看上去有些脏兮兮的,但在无处找水的时候,也就不管不顾地用来煮饭用了。俗语云:眼不见为净。我们却明知不净也自欺欺人地以为是净的。
那个时候,村民们在用水上尚且难以自保,哪有余水供应给我们这些外来人口呢!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与当地村民混熟了,他们很热情地利用晚上的时光为我蓄水,第二天通知我去提水满足日常生活用度。虽然距离不近,但有水可提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哪里还敢再挑三拣四。
水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我知道这水来之不易,总是很节省地使用,哪怕蒸饭的甑脚水也会集中起来用于洗碗涮锅之类,更别说洗脸水要经历洗脚和拖地后才算完成水的使命。由此而来,让我养成差不多一个星期才洗一次碗的不良习惯,也因此买了很多碗筷足以应付一周的使用周期。而脏衣服之类常常是收集起来回县城时大包小包地带回去洗净再带回,以至于每次回城都感觉像盲流一般。
虽然后来经过多方努力,已经有水务部门同意修建小水库及供水管道设施。可惜在我离开时这些计划还没有落到实处,也就无福享受那种在家门口饮用山泉水的娱悦了。乡亲们倒是对这事很上心,与我相约水通到家门口时回去痛快喝一顿,我也很期待这个时刻的早日到来。为此还在离开后找到县水务部门询问工程开工的时间。说实话,为了那可口的山泉水,我真有些等不及了!
两年的时光,这种视水如金的日子让我返城后尽管水龙头里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我仍然习惯节省使用,不敢有丝毫浪费。唯一的改变就是不再一星期才洗一次碗,其他仍然照旧。
礼物之二:小气抠门
在驻村之前,我虽无仗义疏财的豪气,但自以为还不算吝啬,隔三岔五邀上朋友聚会一下是常有的事。
驻村后,在进组入户的过程中,发现治安村的贫困程度远非我在此前从公路沿线走马观花看到的还过得去的情景。在公路的背后,星星点点散居在大山深处的村民生存环境之恶劣,生活境况之艰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之外。
我见到贫困家庭求学子女为了一点必须的学习用具而父母无能为力时,常常几十上百元地资助一下。到后来面广人多,难于招架而大幅缩减至一二十元。否则能不能让他们脱贫没有把握不说,先把自己弄成贫困户那是一定的。
凭心而论,这些在县城羞于出手的金额,在这里却变成了可观的数据。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钱,孩子们每每收到都激动不已,并在我入户走访时主动为我拦住那些让我生畏的狗。
由此我想起还没来驻村时,在县城与朋友们胡吃海喝的花销实在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也许我们少点一个菜就可以解决一个贫困家庭孩子的学习用具。如果用聚会吃一顿饭的费用捐赠给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可能会因此解决他们在学习方面遭遇的困境,甚而改变孩子的命运。
因此之故,我在驻村时间长了,变得越来越小气抠门,甚至有些近乎吝啬。吃穿不追求奢华不说,还向朋友极力推荐我的价值观,力劝他们节约消费,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一些力所能及的资助,帮助孩子们度过在人生旅程中遇到的难关。
为此,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我必须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时日一久,在不知不觉中竟养成了一个小所抠门的习惯,一不出入灯红酒绿之地,二不进出高档酒店,一个路边小吃摊、一个不到30元一人的自助火锅,就可以解决生存所需的养分。以前闲来无事躺在床上逛逛淘宝网,看到当时喜欢的东西就下单,买到后却又闲置的习惯也因此而不再有。
由此产生了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那些所谓的名牌时装店于我而言实在想不出要去光顾它们的理由。衣服对于我的功用就是:能遮羞保暖足矣!任何时候的奢侈在我看来都是一种犯罪。
这些因驻村留下的“礼物”,有时让我感觉与这个浮躁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而让人觉得有些另类。有时又特别享受这种特立独行的生存状态。这让我不由想起前贤对人生价值的一个观点: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诚如是,我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