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洪明建议,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优势,坚持以“新能源+储能”为主要应用方向,加快推动我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洪明介绍,目前,随着大量兼具间歇性、波动性的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发电出力的不稳定性和负荷功率的随机性将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干扰。新能源消纳和电力保障供应问题日益突出。
“首先,应该加大‘新能源+储能’模式推广力度。”杨洪明说。比如,将“新能源+储能”作为风电或光伏新增项目并网的必备条件。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推动新型储能容量市场化交易。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发。调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储能行业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等投入,推动高安全、高效率、低成本储能发展,实现储能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形式,加快推动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促进技术成熟的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规模化发展,支持氢能储能、压水抽气储能等技术路线的应用探索。
“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有利于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杨洪明认为,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最佳“缓冲器”和“减震器”,是应对我国新能源消纳和电力安全供应深层次挑战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杨洪明还建议,加大储能材料产业链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储能安全标准管理体系。 (潇湘晨报 记者黎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