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风口再来,复制储能的充电桩

华尔街见闻发布时间:2023-05-12 14:15:00

  政策密集出台叠加出海趋势加速,让充电桩站在了风口上。在光伏产能过剩、风电业绩不及预期的背景下,充电桩让人眼前一亮。同样是出海逻辑,不免把充电桩和去年的户用储能相比,见智研究认为,两个行业都是高速增长的赛道,未来三年都有望实现70%+的CAGR。但是充电桩的出海难度还是要略高于户储的,至于能否复制去年户储的爆发,见智研究认为不能线性外推。

  多种催化剂助攻,充电桩站在风口上

  虽然今年新能源产业链因为产能过剩,竞争格局恶化问题引发市场担忧,但是也不乏一些有边际改善环节值得关注,比如充电桩。

  为什么这个时点要来谈充电桩?

  1、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因为今年4、5月份多项政策密集出台,表示要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4月19日,发改委单独提到大力稳定汽车消费并明确工作重点,要加快推进充电桩和城市停车设施建设;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等设施建设;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

  2、新能源车与充电桩规模失衡,倒逼充电桩加速发展

  从充电桩整个发展进程看,自2021年后充电桩行业就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因为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而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下半年就开始加速发展,截止到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30%了,但充电桩的规模却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处于失衡状态,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对充电桩的需求也大增,目前虽然车桩比已经从2016年的4.5:1下降到了2.5:1,但是这个体量仍然不够,向上空间很大。

  3、今年是出海加速期,空间大,毛利高

  除了国内政策密集出台外,欧美充电桩的政策自2022年以来更细致、更落地、更明确。像欧洲的德国、英国、欧盟等不仅细化了公桩补贴和私桩补贴,同时也明确了到2025、2030的建桩数量。例如德国2022年宣布未来3年投资63亿欧元快速扩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数量,从7万座提升至2030年的100万座。而美国2022年的核心补贴政策是,联邦政府50亿补贴公桩建设以及IRA对应的充电桩税收抵免。

  但是换个角度,为什么欧美从去年开始充电桩的政策力度开始加大并且投入了真金白银呢?

  背后的逻辑是,欧洲方面纯电车的增速在提升,带动对充电桩的需求;而美国方面目前新能源车渗透率才6%,对比国内30%的渗透率而已,欧美的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提升空间相较于国内更大。除了汽车保有量外,欧美车桩比比国内更高,欧洲2022年公共车桩比12.6,美国2022年车桩比14.8,且欧美的车桩比是连年走高的趋势,翻译下来也就是充电桩的建设远更不上新能源车。虽然上文说过中国的车桩比其实还要下降,但是和欧美相比,欧美的充电桩发展远滞后与国内,缺口比中国更大,所以市场空间也更大。这是从量的方面,给国内可以出海的充电桩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机会,那价的层面而言,海外的毛利率比国内高,更挣钱。

  所以政策密集落地叠加出海红利期的双重加持下,见智研究认为,充电桩是一个可以关注的行业。

  充电桩产业链简析,哪些环节存在价值洼地?

  再来拆下充电桩的产业链,充电桩的产业链很简单,上游是零部件、中游是设备加工制造,再到下游运营环节。


(资料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上游零部件中价值量最高的是充电模块,毛利率也相对较高。一方面,从成本构成来说,充电设备占充电桩建设成本超90%,其中充电模块占比约50%;另一方面,技术上充电模块属于充电桩的核心环节,也是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市场集中度也较高,模块里面的一些关键技术有IGBT、磁性元件等等。但是上游里除了充电模块其他元器件壁垒比较低,同质化较严重,类似于完全竞争格局。

  中游设备生产领域目前竞争格局较分散,竞争者众多,行业空间还很大,目前还没有绝对性的优势龙头胜出。下游就是运营环节,下游运营环节格局稳定且集中,主要包括三类,排头的是传统运营商;第二类是一些车企配套;最后就是第三方平台,靠分成服务费来盈利。

  类似于光伏的一体化,其实像下游的运营商等也会向上游去布局,比如布局整桩,一些做整桩的企业也会做运营。

  整体看,价值量最高的就是充电模块环节,其次像比较分散的中游制造环节,目前还不存在像光伏制造类似的寡头模式,充电桩设备制造竞争格局还比较散,还是有比较大的竞争空间的。

  充电桩会是下一个户储吗?

  说了这么多充电桩行业的价值,来展望下今年的充电桩能否媲美2022年的户储。

  先说结论:见智研究认为,户储和充电桩政策驱动叠加出海逻辑,未来三年符合增速不相上下,但是就充电桩产品自身特性以及与当地周边配合而言,难度比户储要大,虽然同样是大机遇,但是可能顺利程度和爆发力度可能不如22年的户储。

  充电桩之所以类比去年的户储是因为有很多相似逻辑,第一,都是出海加速;第二,政策都大力支持;第三,毛利都相对较高。户储的逻辑是,本身欧洲政策支持,因为能源危机问题,加速了户储的提前爆发。充电桩的逻辑是,政策的支持,加上新能源车加速发展的配套需求。

  但是两者又有不同之处,见智研究认为,充电桩的出海难度要大于户储,户储是国内只出口光伏的一个环节就好,比如逆变器,相对不那么复杂;但是充电桩出海要整机出去,硬件方面不仅仅是一个逆变器的问题,软性需求方面,还需要配合当地的用户体验,物联网交付能力,整个售后服务体系的搭建等等。且欧美充电桩产品的认证更严,标准更多,认证周期也长达6-12个月。所以认证能力和渠道搭建也是充电桩出海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

  再看下市场空间,2022年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是200多亿,主流机构的中性预测2022-2025年国内的CAGR在40%左右;欧洲2022年市场规模超40亿,预计2022-2025CAGR在60%-70%;美国2022年市场规模约20亿,乐观预计2022-2025CAGR可达80%。再看关于户储的预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全球户储GWh口径预测2022-2025的CAGR为74.9%。户储和充电桩两者海外增速其实差不多,但是当然最终能不能实现这样的增长,还是未知数。

  简言之,充电桩今年是新能源值得关注的一个行业,出海空间更大,价值更高,值得挖掘的点很多,但是也还是要关注企业的出海进展,以及预期是否能落地。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