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 动态

江苏抢占“新能源+储能”发展先机

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03 14:05:10 作者:王甜 王诗雨

  在新能源大量开发利用、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江苏如何抓住“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近期举办的2023第二届中国(江苏)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大会给出答案。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我国能源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新型储能产业进入风口期。该会议透露,近年来,江苏积极发展电源侧储能,建立起“新能源+储能”新机制。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大幅攀升,储能技术也向多元化发展。

打破“靠天吃饭”困境, 能源变革势在必行

  什么是新型储能?“通常来说,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施新春表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

  当前,新能源开发规模快速增加、负荷峰谷差持续拉大,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然需求。“‘十四五’规划期间,新型储能领域的政策引导、产业扶持、示范应用等不断强化,助推行业从商业化初期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并迎来高速发展期,内生发展动力强劲。”施新春表示,乘势“双碳”战略东风,各级产业主管部门密集出台细化政策,明确指导标准体系、投产规模、运行机制等,在多元化技术路线下,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灵活、高效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宋旭东认为,随着光伏、风电技术经济性的提高,新能源的度电成本将全面低于传统电源,发展势头持续强劲。“6月份,我省新增发电能力728万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564万千瓦,风电17.5万千瓦。但也要看到,风电、光伏发电固有资源属性和并网特性,与常规可控电源存在巨大差异,新能源基本属于‘靠天吃饭’,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不可控性,难以实现传统电源‘以用定发’的基本功能。”

  为缓解这种状况,就需要推动储能规模化应用、多种类型储能协同运行,缓解新能源发电特性与负荷特性不匹配导致的短时、长时平衡调节压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支撑电力系统实现动态平衡。宋旭东打比方,储能的作用可通俗理解为“充电宝”,将能量存储在“载体”当中,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比如,风电、光伏大发时,或者用电低谷时充电,风光出力小或者用电高峰时放电。这样既能平滑不稳定的光伏发电和风电,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也能配合常规火电、核电等电源,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布局重点企业180余家,新型储能产业势头强劲

  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储能行业发展起步较早,围绕锂电材料、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储能产业链细分市场展开布局,在全国已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产业规模国内领先。以南京、无锡、常州等地为重要载体,已集聚南瑞继保、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新型储能产业链重点企业。2022年,全省储能产业营业收入120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全省储能行业还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近60家、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6家,创新产品开发和储能项目应用均实现国内领先。

  近两年,利好政策频出——《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关于开展2022年光伏发电市场化并网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的通知》《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支持新型储能行业发展。7月19日,省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全省储能发展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进行了明确的指导,为全省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依据。

  当下,江苏储能装机规模大幅攀升,储能技术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如,首创了基于通信的逆变器动态无功快速控制技术,自主开发省级储能监控与互动平台,去年5月,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常州投产。预计到2025年,江苏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260万千瓦左右。

  宋旭东总结道,从产业规模看,我省光伏产业形成了完整的长流程产业链,是全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我省光伏产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同比增长超80%,约占全国光伏产值的1/3。“风电装备产业已形成以整机制造为核心,各类零部件为补充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在整机、叶片和齿轮箱等领域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持续大幅攀升,拥有新型储能产业链重点企业180余家,营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38.1%,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我省在新型储能的创新应用上持续突破。他向记者梳理道:“在新能源和储能领域,我省拥有专精特新企业477家,如天合光能、亨通电子、中复神鹰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6家,如中能硅业、先导智能等;高新技术企业1318家,如苏州迈为、常熟开关、泛亚微透、上能电气等。”

  未来,随着储能产业的深入发展,储能能否成为江苏新能源产业的另一张名片,值得期待。

 鼓励技术创新,助推新型储能商业化应用

  在储能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着力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提升储能的电网安全支撑能力,建立健全配套体制机制,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等,成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

  “10多年来,南瑞继保积累了数百个项目容量超4GWh,全部实现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严伟表示,近年来,南瑞继保为电网侧、新能源、源网荷储等各类应用场景,提供了大量构网型储能系统,并进行了全面的系统试验验证。

  安全是新型储能发展的底线。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中电网的“双高”特性,南瑞继保创造性地在业内首先将“构网控制技术”应用于储能领域。“‘构网控制技术’基于对储能变流器可靠控制,实现与同步机类似、甚至超越同步机的电压源外特性,使储能系统除了具备电力电量平衡的能力外,还可提升系统惯量与短路容量、提升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改善电网阻抗特性。”严伟说,该技术可有效调和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关键技术。

  对于储能成本高的问题,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应该细化看待。“近几年,新型储能成本已经下降,随着电芯寿命提升、碳酸锂价格下调和液冷技术的兴起,储能成本将持续下降。未来几年,电芯制造生产线及工艺逐步成熟,带来的成本下降也非常明显。”

  他介绍,天合储能持续降本增效,以降低度电成本LCOS为研发攻克方向,成功将LCOS降低32%。储能技术与光伏技术具有差异化,“例如,光伏以硅材料半导体为基础,有18个月的规律,但储能以电化学为体系,随着碳酸锂价格回调,储能电池成本下降一半,寿命也增加一倍,所以储能成本下降是很客观的预期。”

  来源:新华日报 记者 王甜 实习生 王诗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