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 动态

电荒、停电、负电价……能源问题凸显储能出海机遇

兰迪出海 发布时间:2023-08-10 11:36:21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等问题,给传统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除此之外,用电负荷尖峰化、极端气候等因素同样加剧电力电量平衡难度。储能系统具有电力供应保障、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网安全的功能。从欧美主流大市场,到东南亚新兴市场,再到非洲等尚待发掘的空白市场,绿色能源转型全球大趋势下的电力供应问题普遍存在,为中国储能业提供了广阔的出海市场。

 一、能源问题下的海外储能市场

  (一) 欧洲:负电价频繁,储能需求水涨船高

  7月以来,欧洲多个国家屡次出现负电价。负电价,指市场中的电力价格低于零,意味着发电企业在销售电力时,反而要给电网企业或者电力用户支付一定费用,吸引其将多余的电力消纳掉。

  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能源危机发生后,欧盟通过各种举措力图通过风能与太阳能替代天然气,导致新能源发电激增、电力阶段性供应过剩,由于电力商品不可大规模存储的特殊性,从而出现负的报价吸引用户消纳。类似的负电价现象今年在我国也有发生,背后机制与之相同。

  在这一趋势下,电力消纳需求将迎来持续增长,欧洲市场进一步。储能可以调峰、调频、缓解电网阻塞,保障能源稳定送出,缓解局部时空系统调节能力不足。

  欧洲储能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欧洲的电池存储部署仅为0.8GW/年,而根据欧洲储能协会(EASE)的报告测算,至2030年欧洲需部署200GW左右的储能(每年新增14GW)、2050年需部署600GW储能(2030年后每年新增20GW)。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欧洲电力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自由化的电力市场中,储能资源可参与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多个电力市场并获取收益。

  从政策来看,欧盟层面主要通过公共资金支持和长期研究计划来推动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而欧洲各国也推出支持储能发展的补贴计划、投资激励、税收减免和能源政策目标等。例如,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均提供户用储能高额补贴。德国《2022年度税法》对户用光储系统、小型屋顶光伏等免除增值税。

  (二) 东南亚:制造业因电荒停摆,储能需求凸显

  近日,东南亚相关地区在高温天气之下相继出现停电、限电情况,对当地工业产生打击。

  越南北宁省和北江省有大量外资工厂,其中包括三星、佳能等大型跨国企业工业园区。从6月初开始,部分工业园区出现突然断电的现象,越南制造业受到较大影响。越南的主要发电来源是水力发电,其次是煤炭。随着水资源的耗尽,未来电力可能会陷入停滞。越南经济的快速增长之下,胡志明市和河内地区成为越南南北两大用电中心,现有电网于电力结构无法负荷。2018年,越南已经开始研究在南部建设储能设施的可行性。

  由于地理原因,东南亚各国天然地具有开发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并且储能系统是东南亚国家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键。

  菲律宾作为岛屿国家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但本国目前以进口化石能源发电为主,在用电率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成本高昂,继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及相应储能体系。同时,由于偏远岛屿众多,难以并入电力公司主网,需要通过建设储能设施解决用电问题。自2016年起,菲律宾提出1800亿美元的电力设施建设项目,并从电网侧、分布式能源微网领域以及用户侧层面建设储能设施。

  在泰国,电网最发达的地方是中部曼谷经济辐射圈,而风能资源大多都处于本国最南端。尽管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但地区之间电网的薄弱连接对此造成了限制。对此,泰国政府提出通过建造储能系统解决问题,并于2018年投资30亿美元计划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储能设施之一。

  虽然东南亚地区新能源市场没有达到美国、欧洲的水平,但市场的逐年增长迅猛,对储能系统的需求巨大,竞争相对欧美等地没有那样激烈,对于中国储能企业具有较强吸引力。

  (三) 南非:大规模限电成常态,储能空白待发掘

  南非为世界煤炭大国之一,一直以来严重依赖煤炭发电,2021年煤炭发电占比高达85.8%。此外,南非超过90%的电力由国有企业Eskom供应,但企业多年来面临煤电设备老化、维护不足且使用过度以及高额债务的问题。近年来南非大规模的限电(load shedding)令已成为常态。2022年南非停电限电频发,居民对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需求驱动南非户储需求爆发。

  为缓解眼下急迫的电力危机,南非政府鼓励分布式发电设施的建设,发布两项总计高达2.1亿美元的光伏税务补贴。2023全年南非储能市场有望新增约500-600MWh的储能容量。

  目前海兴电力、德业股份、派能科技、博力威等企业已经着手布局南非储能市场。

 二、 储能企业出海需注意的问题

  储能行业具有特殊性,我们在看到广阔市场前景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储能出海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并做出充分应对。

  (一)产业本土化政策影响

  储能作为新能源新技术产业,是一些国家提升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储能出海可能会面临当地的一系列限制措施。

  美国2022年推出的《削减通胀法案》规定,项目所用钢铁100%出自美国+总成本金额的40%在美国开采、生产或制造,获得ITC额外加10%资格需符合以上要求。

  2022年3月,欧洲电池联盟(EBA)提出制定完善欧洲电池产业链的加速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和2030年通过本地制造,来满足当地电池需求的69%和89%。

  虽然以上本土化政策增大了成本,但储能行业国内外市场毛利率相差巨大,海外市场仍然能够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

  (二)严格的认证标准

  储能企业出口必然面临着一系列严格的认证标准。当前,储能企业出海面临的认证包括但不限于北美UL认证体系、欧洲CE认证体系等。

  北美UL认证适合范围为北美地区,主要为安全测试,认证周期通常为2个月左右的时间。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储能市场,对逆变器、电池等产品质量要求极高,同时对整个储能系统有着严苛的门槛。作为美国-加拿大联合国家标准,UL认证在储能领域有着非常高的认可度

  欧盟CE认证中,IEC/EN 62619侧重于储能电池和电池系统的安全要求,既包括对电芯和电池模块的安全测试,还包括对电池管理系统(BMS)进行功能进行评估。IEC/EN 62477或IEC/EN 62109则侧重储能PCS安全通用标准以及产品在运行、存储与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应力等要求;VDE2510则是进入德语区必须要做的认证,涵盖了储能系统所涉及的绝大多数安全风险。

  (三)危险品物流成本

  储能产品运输中一般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严格的措施,确保货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储能产品出口过程中,跨国运输与仓储中企业需要负担较高的物流成本。

  储能产品属于“DG产品”,即危险品,物流运输的合规有着较高的要求。运输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相关认证,例如UN38.3,以及危包证、危特报告、海运鉴定等。在国际运输中,必须遵守国际民航组织(IATA)和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规定,以及中国与目的国相关安全要求与措施,以确保物品安全和保护环境。

 三、 结语

  从海外市场来看,填补能源缺口、提升能源稳定性和降低碳排放是欧美、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储能市场在经过充分竞争后利润不断下降,而海外具有高电价与成熟的盈利模式等优点,此时储能出海是盈利的最优选择。

来源:兰迪出海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