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 动态

重庆市政协委员孙红光: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崛起 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

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23 13:10:06

  1月22日下午,在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市政协委员孙红光代表农工党市委会发言。


▲孙红光。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孙红光在发言中表示,目前,我市把创新打造千亿级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列入 “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产业端集聚效应初显,海辰储能、冠宇电池、比亚迪电池、赣锋锂电、吉利电池等龙头已逐渐形成聚集区;应用侧有序推动,两江新区、高新区、永川、合川、铜梁、璧山、南川等地一批储能电站相继建成投运;市级部门和部分区县陆续出台相关激励支持措施,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调研发现,当前我市新型储能发展还存在四个方面短板: 产业端 “缺”发展规划、应用侧 “缺”统筹布局、持续生存 “缺”市场机制、产业发展 “缺”联动机制。

  为此,建议:

  第一,打造产业链条,参与新型储能产业分工协作。明确产业发展主要技术路线。重点研究液流电池、固态电池、飞轮、石墨烯等技术路线。明确发展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围绕主要技术路线细化产业发展链,包括电池材料、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废旧电池回收及利用等。统筹重点企业和项目布局,避免招商同质化竞争。

  第二,深化发展思路,推动新型储能示范成效。确定储能发展重点,提前研判 “十五五”电力供需形势,根据电源规模、电网负荷等因素,合理确定储能发展规模。

  第三,完善关键政策,促进新型储能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两级支持政策。市级层面制定项目市场化运行、研发奖励等政策,各区县制定相应的投资补贴、用地保障等配套政策。完善用户分时电价政策。

  第四,健全联动机制,保障新型储能发展良性互动。推动成立产业联盟,在规划布局、技术研发、项目建设运营等方面强化政策协同。利用重庆科研创新平台,建立涵盖新型储能材料、设备制造和 “源、网、荷、储、充、放”各环节,并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支撑的技术体系。研究完善设计、施工、试验、验收、并网、运维、检测等规程规范或标准,制定虚拟电厂聚合新型储能电站的技术标准,保障新型储能规范发展。(重庆日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