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 刘吉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校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
中国推进能源革命
需要全球能源互联网
记者: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刘吉臻: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对于能源产业而言,新常态要求我们用创新思维审视能源发展路线,做出前瞻性安排。
我认为,新常态背景下能源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变革。如果借用《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论述,就是如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能源革命的核心课题则是转变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也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变革。所以说,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本质上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一致的。这也说明能源革命是能源产业必须执行的一项任务。
记者:既然能源革命是必然的,那它的路线图是怎样的,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其中承担何种角色?
刘吉臻:刚才提到,能源革命要解决供给侧和需求侧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两大主题,一是非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二是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需求侧变革涉及如何转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实现能源节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解决这几个问题的过程,就是推进能源革命的过程。
这几个问题的解决难度都不小。比如,在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问题上,我国提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现在的12%提升到2020年的15%。如何进一步提升?提升后又如何消纳?供给侧开发与需求侧消纳如何匹配?类似的难题,都需要我们以更加创新的思维加以解决。
我认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能源革命的重要内涵,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路径。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其中特高压实现了能源的远距离大规模配置,智能电网可以将电源、电网、负荷与储能融合成一个综合性的智慧能源系统,从而保障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我相信,随着特高压建设的稳步推进,再加上智能电网和集中式、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的广泛开展,能源革命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是对国家战略的有力践行
记者: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看作是能源产业落实国家供给侧改革的一项具体行动?
刘吉臻:从能源革命的角度看可以这样理解。事实上,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国家战略的吻合不止于供给侧改革,还包括两化融合,去产能、去库存等。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未来五年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要进一步提高。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国家两化融合战略落实到能源产业上,就是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其中,信息技术包括网络、通信、控制、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能源领域,实现的正是能源互联。因此,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符合两化融合战略,是能源领域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的必由之路。当然,能源互联是一个从地区、国家再到洲际、全球的动态过程,它是循序渐进的,是与能源技术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