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江南北连续晴热创出高温纪录,多地因电力吃紧而频繁拉闸限电、电力供应告急的同时,一则风力发电因难以并网,造成339亿度电量“被弃”的新闻颇有些讽刺的意味。
8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5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年度监测和评价结果。
《报告》中数据显示,2015年,全部可再生能源电力(包含水电在内)消纳量为1362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24.5%。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弃风限电形势严峻,全国弃风电量33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13亿千瓦时。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告诉记者,我国光伏、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现存的供需问题及配套基础设施尚未完备,出现弃风限电。但地方应该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这满足大气雾霾控制目标的要求,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
弃风限电形势严峻
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4.8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不含抽水蓄能机组)3.0亿千瓦,发电量10985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19.6%;风电装机1.29亿千瓦,发电量1863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3.3%。
另外,光伏发电装机4318万千瓦,发电量392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0.7%,生物质发电装机1031万千瓦,发电量527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0.9%。
报告还指出,2015年弃风限电形势严峻,全国弃风电量33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13亿千瓦时。
据了解,弃风弃光最重要的原因是新能源爆发式增长与市场消纳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记者表示,这也是电力改革不到位导致的。审批权下放以后,一些地方盲目、冲动上风电、光伏等项目,想把GDP留下,但供需之间没有办法有效地配置资源。
就甘肃而言,姜克隽表示,甘肃等地的风力资源比较好,但是其发电量是超过本省的需求量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社会用电量仅为1095亿千瓦时,而甘肃电源总装机在当年9月已高达440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1720万千瓦。
为什么不往其他地方输送?姜克隽表示,其他能源需求旺盛的地区的电网建设尚未完备,需要国家层面进行电网的建设,合理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国网甘肃公司调度中心主任陈振寰认为,电网能接纳多少风电和光电,直接受限于有多大的调峰能力。新能源出力不稳定、电网波动大,调峰技术不足等限制着新能源电力的输出。
对于地方逐年加剧的弃风限电问题,今年3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度风电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弃风严重地区各类电源建设节奏,其中,明确2015年弃风较严重或弃风率增长较快的地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2016年度暂不安排新增常规风电项目建设规模。
需优先发展清洁能源
今年5月27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各省的风电、光伏项目保障小时数作了明确,其中规定光伏发电甘肃一类地区1500小时,二类地区1400小时。
两个月后,甘肃省工信委向省电力公司和有关发电企业下发通知,提出2016年甘肃省风电最低保障收购年平均利用小时为500小时,光伏为400小时。
这与此前发改委的规定存在差距。“500小时实在是太低了,这是对自己放宽了要求。”一位能源领域专家对记者表示,地方风电最低保障的小时数越高对风电厂越有好处。
“实际上,国家发改委要求甘肃保障1500个小时,已经是弃得很厉害了。如果只收500小时,弃得太过分了。”上述专家说。
记者注意到,甘肃在弃风弃光的同时,其酒泉地区今年6月份又获批了400万千瓦火电建设规模。
在韩晓平看来,能源改革主要是能源结构的转型,应该优先保证清洁能源供应,结果有些地方本末倒置了。
“煤是地方的,用煤发电的话,地方企业有利益。如果用风电的话,地方煤矿的煤挖不出来了,煤炭企业运转不下去了。”上述专家说,“有些地方并未真正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寄希望于供给侧改革之下关停别人的煤矿与电厂,然后自己做大做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韩晓平建议,应该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相关的审批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者的追责制度,对无法保证项目利益的企业,其总设计师也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以此倒逼各界正视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