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光伏+农业”模式成为光伏扶贫的创新之举。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增加了农业产值,也为脱贫攻坚加了一把力。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光伏农业精准扶贫发展论坛暨光伏农场包县脱贫灵璧模式推介会上,原国务院参事石定寰表示:“‘农业+光伏+就业’的叠加效益模式,对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业内专家介绍,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此前光伏农业一直受光伏电池组件成本高的制约,近年来随着成本不断降低,光伏农业迅速发展。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把光伏扶贫工程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鼓励光照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光伏扶贫。同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光伏扶贫工程在全国全面推开,首批共计516万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启动,受益贫困户55万户。预计今年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总规模将达800万千瓦左右。
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些光伏扶贫的有效模式。最简单的是户用式,即直接在老百姓的房顶上安装设备,建好后送给住户,收益归贫困户;还有一些地区建设集中式电站,与设施农业结合,不仅能稳定获得发电收益用于扶贫,而且可以发展特色农业。
三农研究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认为:“光伏扶贫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够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如果将荒地用好,是有较大发挥空间的。值得重视的是,光伏农业商业模式的主体是企业,要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定位,为贫困户稳定科学脱贫打牢基础。”
以灵璧县为例,2016年, 中利集团在灵璧县推进“贫困村光伏农场”项目,为全县73个贫困村每村建设0.5兆瓦光伏农场,让扶贫对象以劳动参与、土地入股扩大全村农场范围等形式获得工资和红利,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确保贫困村实现稳定收益,实现精准脱贫。灵璧县县委书记刘博夫表示,光伏能够直接带动群众致富,灵璧将不断探索光伏扶贫新模式,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真正实现农光互补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