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能链智电发布虚拟电厂业务,并与北京清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能互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力交易决策优化、人工智能分析预测、资源聚合建模与调度优化等方面携手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能链智电与清能互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关村现代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EESIA)秘书长李清举,北京清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汪洋,北京京能国际综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王琪,储能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际强,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能链储能事业群总裁王春翔,能链智电副总裁梁兴,能链智电智能电力总经理张婧等出席活动。
能链智电虚拟电厂业务,以充电场站为核心场景,将分散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设施、分布式光伏等负荷资源,通过云端进行高效聚合,形成可控的管理单元,并借助光储充柔性管理、智能调度、能量控制等方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响应电网调度需求,帮助充电场站降低用能成本,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同时还参与到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中,打造连接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的绿色能源引擎。
在场站端,能链智电对所聚合的充电场站负荷进行统一管理和灵活调配,可根据电网调度需求,动态调整充电时间、充电功率,优化电网负荷,提升场站经济效益;在用户端,能链智电通过电价激励机制,形成对电动汽车用户的调配能力,引导其进行有序充电,并参与电网运行调度,达到平移负荷、削峰填谷的效果;在电网端,能链智电增强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车网互动能力,实现供给需求平衡,缓解电网压力。
通过能链智电虚拟电厂,可有效推动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增强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促进能耗强度和能源成本双降。同时,能链智电还将依托虚拟电厂平台,逐步落地“光储充检服”一体化充电站,有效解决充电基础设施电力增容扩容、快速安全充电、电池健康检测等问题。
去年夏季,全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湖北全省电网单日缺口最高达到440万千瓦,能链智电聚合武汉地区数家充电运营商多个充电场站,连续参与日前紧急型削峰需求侧响应,有效响应率达63.78%,探索了一套“通过动态调整平台上的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并配合激励机制,鼓励电动车主错峰充电,避开用电高峰时段,助力电网峰值的负荷调节”的新方案。
根据能链研究院预测,2022年—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由1310万辆增长至1.45亿辆,预计公用充电量将从137亿度增长至3378亿度,电动汽车、充电桩、分布式光伏、储能设施等多种负荷资源,对电网构成挑战。虚拟电厂将强化电力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协同互动,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与运行效率。同时,虚拟电厂在降低电网运营成本、平抑电网峰谷差、实现精细化用能管理、促进新能源消纳、助力碳中和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信证券预计,到2025年虚拟电厂整体市场空间有望达到723亿元,到2030年有望进一步增长到1961亿元。
中关村现代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EESIA)秘书长李清举说:“大规模电动汽车入网和即插即充的充电行为,为电网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带来相关问题。虚拟电厂作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综合平衡电网供给侧和需求侧,协调优化电网稳定性,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对电网的冲击,对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李清举肯定了虚拟电厂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
清能互联是一家专注于能源行业运筹优化及人工智能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在电力市场建设、电网调度优化、发电数字化及智能运营、能源互联网规划及运行优化、能源大数据分析预测等领域提供战略咨询、核心算法、软件平台、云平台应用、信息挖掘与分析等产品及服务。
对于此次合作,清能互联CEO汪洋表示,推动能源转型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是基础、智能化是关键。清能互联与能链智电在各自领域拥有成熟解决方案和丰富实践经验,双方合作将进一步推动能源系统转型升级,为行业和客户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汪洋对于此次合作发表讲话
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说:“新能源产业大规模发展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虚拟电厂作为未来电力系统的‘稳定器’与‘调节器’,将在精细化用能管理、促进新能源消纳、助力碳中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次与京能国际和清能互联合作,将以虚拟电厂为枢纽,实现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高效协同,为虚拟电厂规模化落地打造示范样板。”
王阳展望虚拟电厂未来发展前景
能链智电是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为新能源汽车充电产业链各方提供行业级解决方案,包括规划设计、选址咨询、EPC工程、互联互通、运营运维、场站管理、非电服务,以及用户侧储能、光伏、虚拟电厂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第一季度,能链智电充电量达10.23亿度,占全国公用充电量的21%。
近日,能链智电完成新一轮增发,获得香港郑氏家族第三代郑志刚博士、香港老牌上市公司中誉集团等战略投资。6月12日,能链智电收购香港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产品一站式服务供应商——香港光电控股有限公司,切入香港分布式太阳能电站领域,迈出业务“出海”重要一步。(中国能源报 记者仲新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