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能源互联网> 综合新闻

让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更智能更精准

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1-03-30 08:30:45 作者:张劲 文/摄

  在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有一支由“输变电设备状态大数据评估系统及大规模应用”课题带头人杨祎牵头组建的攻坚团队。他们坚持创新,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研发输变电设备状态大数据评估系统应用,实现对设备状态的智能高效感知、主动准确预警和实时精准评估。

  3月24日,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人员郑文杰在输变电设备状态大数据评估系统上查看某500千伏主变压器实时在线监测和综合监测数据发展趋势。今年1月,该系统准确预警了这个主变压器油中溶解氢气含量增长异常。当时,郑文杰及时通知山东电力检修公司。该公司联合山东电科院和厂家多方会诊后,在该主变压器上加装了综合监测装置,缩短了离线油色谱监测周期,并持续跟踪监测。目前设备状态稳定。

  输变电设备状态大数据评估系统由山东电科院杨祎攻坚团队自主研发,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分析设备状态信息,推动设备状态评估、诊断和预测更智能更精准。2017年4月上线至今,该系统已发现700多例变电设备重大隐患、1.5万余例线路通道隐患。

  柔性团队 攻坚更有活力

  为进一步拓宽立项渠道,推动人人有课题、有项目、有成果,山东电科院坚持“支撑为本、创新为魂”,搭平台、精培育、强队伍,建立以项目带动的跨专业协同研发机制,组建柔性团队联合创新。

  2015年年初,山东电科院作为“输变电设备状态大数据评估系统及大规模应用”课题具体实施单位,组建了涵盖变电、输电、信息与软件开发多个专业的技术攻关小组。该课题带头人杨祎,牵头组建了一支攻坚团队,将输变电组的专业需求转化为各类算法流程,带领软件开发组实现各类算法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输变电设备状态大数据评估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对设备状态进行实时、差异化评价。“当时,我们在如何开展差异化评价问题上摸索了很久也找不到头绪。最终,杨祎提出了针对每台设备的每个状态量,也就是表征量,建立同时间维度下的各类状态信息宽表,最终实现同一设备不同时期、同一时期不同设备状态的实时评价。”杨祎攻坚团队成员白德盟回忆道。

  杨祎攻坚团队在研发设备发热、局放缺陷识别预警时,碰到了预警特征量提取困难的问题。大家提出了很多方案但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杨祎就组织大家开展“头脑风暴”。最终,团队成员林颖博士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智能自动识别解决思路。顺着这个思路,大家纷纷补充,很快就找到了明确的方向。

  最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输变电设备状态大数据评估系统实现了7类设备红外图像的本体、散热片、套管等主要部位的识别分区,准确率达到93.8%,还实现了对特高频局放图谱放电类型的智能辨识,准确率达到95%以上。

  融合实践 攻坚更有力度

  对设备的状态评估类似于医生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诊断。输变电设备状态大数据评估系统要将输变电设备运行、运维和气象等多时间维度、多空间维度的状态信息进行集成融合,分析和挖掘数据深层次关联,从而发现输变电设备的潜在隐患。

  杨祎攻坚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研发初期,他们的电力知储备很有限。可面对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这个攻关方向,不懂得电力知识就会寸步难行。

  “那时候,团队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恶补电力知识。为了了解输变电设备外部及内部结构,团队先后到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泰开电器有限公司等设备制造厂家学习。”团队成员李程启说。他们除了要了解输变电设备,还要了解各类监测装置。因此,他们还到相关厂家学习各类状态量的具体监测原理。摸清这些基本构造和原理之后,他们才能一针见血地发现问题,然后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去攻克难题。

  最终,输变电设备状态大数据评估系统实现了对设备状态的智能高效感知、主动准确预警和实时精准评估,推动了电网运检技术的发展。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融合发展的过程。

  创新激励 攻坚更有动力

  目前,输变电设备状态大数据评估系统已累计接入14万台(条)输变电设备的1.9万亿条数据,具备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状态智能感知、异常主动预警、缺陷智能识别、状态实时评估等功能。今年1月,“输变电设备状态大数据评估系统及大规模应用”课题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也是山东电科院激发“双创”活力,开展联合创新的一项成果。2020年,山东电科院在加快人才培育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激励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提高员工自主创新能力。

  山东电科院组建了高端专家人才库,搭建人才引进、使用、交流平台,为项目立项、研发攻关、成果鉴定等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

  “这对于我们攻坚团队很有帮助。项目成果进行科技成果鉴定时,院里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作为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这让成果的认定结论更有权威性。”杨祎说。

  此外,山东电科院还完善了“职务、职员、人才”三通道激励体系,建立了以创新能力、成果质量、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才评聘机制”,实行“一人一册”跟踪培养;加强政策激励,实现岗级能升能降、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在这样的激励下,杨祎攻坚团队干劲十足。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开展设备全景运维检修,并推动成果尽快落地应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