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

追“无人化采煤”梦 走“专精特新”路

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23-06-06 09:16:56 作者:贺王娟

  6月5日,天玛智控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煤科旗下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日前,天玛智控董事长张良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令记者记忆犹新的是,在采访中,张良对带领团队探索“煤矿智能化”技术发展的经历总能如数家珍。

  面对走上资本市场新征程,张良满是坚定:“我们将坚持聚焦主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将以科创板上市为契机,持续夯实‘内功’,规范经营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忘初心:筑“无人化采煤”梦

  “安全”和“责任”,是张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最多的词汇。在张良看来,企业要长远发展,首先要具备责任担当,要明确企业所担负的使命及社会价值。

  张良告诉记者,“引领煤矿智能化科技,促进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就是天玛智控所担负的使命,而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智能化控制技术、装备和服务则是最大价值。

  为何张良一直将煤矿开采的安全责任牢记于心,并为此付出了近40年努力?

  1984年,张良在大学毕业实习时下到矿井,通过为期三个多月的数据监测和对采煤过程的观察,他深深体会到煤炭采掘环境的恶劣及危险,也让他更加坚定要用科技手段来改善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

  “我上大学时,技术还比较落后,每开采百万吨煤炭产量会有8人左右的伤亡,如果没有国家对技术进步的高度重视,目前我们国家40多亿吨的年产量,可能带给煤矿工人的伤害是难以想象的,更是难以承受的。”谈及致力于煤矿自动化事业的初心,张良颇为感慨。

  同时,煤炭行业的第一位中科院院士宋振骐,拼搏务实的精神及行业责任感也深深影响着张良。

  谈起老师宋振骐,张良满是敬佩:“现在宋老88岁高龄还在为煤矿科技奔波,可以说全国的矿井他基本都跑遍了,我之前跟他去过矿区,基本都是下井了以后再来研究问题,他很多的学术研究都是在火车上完成的,是真正一线走出来、把答卷写在煤矿井下的专家。”

  作为煤矿科技工作者,“无人化采煤”的梦想也一直深植在张良心中,“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工业能力的提高,综采自动化相关技术迅速发展,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也大幅降低了矿工的劳动强度,为无人开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也坚定了天玛团队对无人化开采的信心。”张良表示。

  据了解,当前我国煤炭自动化智能化相关装备基本都已实现国产化,且煤机装备的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天玛智控多年拼搏研发的创新成果,更是让“煤矿工人穿着白衬衫,一尘不染地挖煤”的场景照进了现实。

自主创新:登行业技术“制高点”

  取得上述成就实属不易。改革开放到新世纪初的20多年间,采煤支架的自动控制技术在国内一直是空白。而实现煤炭自动化开采国产化,让中国的煤矿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曾经是天玛智控的梦想。

  2001年,为推动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当时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前身)与德国玛珂共同出资设立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简称“天玛公司”),目的是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引进国内。

  据张良回忆,当时德国合资方并没有履行约定的技术投入义务,这也意味着天玛公司将会成为德方的销售员、服务队。而面对外资的技术封锁,当时的领导人宁宇、刘建华等带领团队分析研究后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换不来的,从2005年起,公司坚定地走上了艰难的自主创新之路。

  2008年12月份,公司技术团队结合中国生产技术条件、博采众长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SAC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并在石沟驿煤矿投入使用;4年后,为加大无人化开采研发力度,在张良的倡导下,公司成立了无人化项目部,至此,天玛公司拉开了无人化智能开采探索的序幕。

  2014年4月份,配套天玛SAM综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全国首个无人化智能开采工作面在黄陵一矿成功应用。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是我国煤炭开采从综合机械化开采到无人化智能开采的转折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经过20多年自主研发及科技创新,天玛智控已成长为煤矿无人化智能开采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产品技术水平、市场销售及应用处于行业主导地位。公司还主导或参与了煤炭行业智能开采领域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对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建立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张良看来,天玛智控的团队和人才对于公司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高起点、高标准的科研团队,也是天玛智控能引领煤矿智能无人开采及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基础和底气。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一支200余人的煤矿智能开采技术方面的专家队伍,其大部分成员都具备多年从事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项目实施经验,专业的技术人才也为公司自主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张良看来,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当前我国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科技创新也进入了深水区,没有可借鉴、参照的技术,亟需我们自身取得更多原创性、突破性的技术成果。

保持定力:走“专精特新”路

  “做一个企业要有定力,要有主心骨,不能盲目跟风,看哪个赚钱就想跟着走。”张良认为,围绕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核心客户,走专精特新之路,构筑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企业才能发展长远。

  6月5日,天玛智控正式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中国煤科旗下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作为一家公众公司,企业未来如何发展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

  在张良看来,带领天玛智控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定走专精特新之路。而“专精特新”的灵魂就是创新,底蕴是科技实力。

  “天玛智控的专精特新之路是经过20多年的拼搏闯出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路径。”张良对记者表示,“公司自成立之初一直致力于煤矿综采自动化控制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在自动化的道路上越走越专。”

  据张良介绍,当前公司形成了以SAM型综采自动化控制系统、SAC型液压支架电液系统、SAP型智能集成供液三大系统基础的核心产品,其中SAM系统可以理解为煤矿无人化智能开采的“大脑神经”,SAC系统则是指挥操作的“手”,而工作面保障装备的SAP则是整个无人化智能采掘的动力“心脏”。

  上述产品虽然目前暂未拓展应用于其他设备智能控制领域,但未来可拓展应用于煤炭行业与非煤行业等其他设备智能控制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煤矿智能化建设仍然存在诸多短板,煤矿智能装备的可靠性及对复杂条件的适应性不能充分满足智能化煤矿建设需要,在关键材料、工业基础设计软件等多方面仍存在技术瓶颈。

  张良表示,将会持续在产品技术创新升级方面持续优化深耕,以自主创新技术为核心,聚焦煤矿无人化智能开采控制技术及装备主业,打造好“中国制造”智能化产品,继续引领我国煤矿智能化开采的技术发展,促进煤矿安全、高效、绿色开采。

勇立潮头:当产业发展“领头羊”

  随着煤矿智能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煤炭行业正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没有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开采就无从谈起。”张良向记者表示,正因为5G、AI物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加速了煤炭无人智能化产业发展,提高了煤炭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水平,煤矿正加速由“煤炭开采”向“数据开采”转变。

  不过张良也向记者坦言,当前煤矿智能化技术还不能完全支撑一般地质条件的工作面无人常态化生产,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工作面无人化开采技术仍有局限性,目前建成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大多处在初级和中级的水平。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2年期间,我国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发展迅速,从3个飙升至1019个,尤其是在煤矿智能化相关政策出台之后,不过与煤炭工业“十四五”要建成1000座(2000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的目标仍有不少差距。而当下传统采煤工人的流失,也让煤矿智能化成为煤矿发展的刚性需要。

  这就意味着,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步伐应持续加速。在张良看来,全球“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也必将为煤炭行业带来深刻变革,传统的低效率、高耗能、密集人工的煤炭开采方式将加速淘汰,与之相对应的是高效率、低耗能、少人甚至无人化的煤炭开采方式将加速推广。

  “目前的开采装备及其控制系统尚需解决稳定可靠、全面感知、实时响应、精准执行等问题,其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张良坦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无人化智能采煤众多设备复杂恶劣环境下精确采集信息与环境感知等方面,亟须加快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与采矿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

  此次募资上市,天玛智控拟投入20亿元主要用于新一代智能化无人采煤控制系统研发、智能化无人采煤控制装备智能工厂建设、数字液压阀及系统研发与产业化及高压高效柱塞泵及其智能控制系统研发与产业化四个研发项目。

  对于未来的市场发展空间,张良表示,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煤炭能源仍将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压舱石”和“稳定器”,预计未来5年煤矿智能化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仍将保持在5%左右,到2025年综采自动化控制系统、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智能集成供液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81.6亿元。

  面对未来的发展计划,张良进一步表示,将实施“两步走”战略,将天玛智控建成无人化智能开采领域的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继续聚焦主业进一步满足煤矿用户需求,同时在智能制造、智数字化液压阀、新能源等新产业上进行布局谋篇。

  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 贺王娟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