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壮大的新路径,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汽车集团考察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汽车产业描绘了发展蓝图。面向未来,要坚持以新能源、智能化等新兴技术引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支撑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7.7万辆,比2016年增长53%。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乘用车销量超过74%,达到57.9万辆。车用动力电池产能达到200GWh,全国投入运营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超过21万个。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我国动力电池性能指标稳步提升,在稀土永磁材料、位置传感器等基础材料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电机的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部件和集成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多个自主品牌的网联车投入市场,自动驾驶技术正在进入道路测试的重要阶段。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量和累计销售量都已占据全球市场的50%,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成为国际上通过汽车产业技术升级实现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典范。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数十个国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进入跨国车企配套体系,世界主要新能源汽车产品都已进入中国市场。
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创新能力
近年来,电动化、智能化正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2016年,挪威、瑞典等国家宣布2030年起停止销售燃油车,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相继宣布了电动化、智能化的路线图,跨国车企也陆续推出了电动化、智能化的行动计划。在2017年北京召开的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了“到2030年有30%的汽车应该是新能源汽车”的“EV30@30目标倡议”。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顺应全球科技创新发展大势,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电动化、智能化汽车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我国高技术和大市场有机结合的优势,在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奋发有为、迎头赶上。
一是持续攻克电动汽车的核心关键技术难题。续驶里程是制约当前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简单增加车载电池数量将导致车辆整备质量增加和单位里程电耗上升,要加强电池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基础研究,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和功率密度以及整车的轻量化,持续提高续驶里程。要充分开发利用石墨烯的优异电热传导特性,提高电池储能性能。针对电动汽车独有的电池系统的空间布置和热管理需求,进行专门的优化设计,解决冬季放电速率小、容量低的问题。通过车体材料、结构设计、零部件加工、整车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的轻量化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能量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要加强动力电池的回收与梯级利用研究,汽车用动力电池寿命是双周期的,从车上退役后,还可以在蓄能电站上使用很长时间。
二是立足我国实际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我国氢气来源多样,供应充足,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具有独特的市场环境。燃料电池零排放、能效高、寿命长,动力电池动态性好、能量回收快,“电—电混合”可以优势互补。这是我国近十多年来在研发和示范应用中形成的技术特色。要充分利用国内已有的充电桩体系,采用燃料电池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延长续驶里程,补上里程短板,又可解决充电加氢互补的难题。坚持燃料电池汽车公交物流行业先行发展的思路,一方面拓展远程公交客车和出租车市场;另一方面要适应网购物流需求,发展增程式小型物流车。下一步要深入开展燃料电池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新兴技术产业领域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三是超前布局智能驾驶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迎来发展新机遇。安全、绿色、便捷、共享是自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四个核心要素。自动驾驶汽车可分为辅助自动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权限的自动驾驶、高度/完全的自动驾驶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研发重点。辅助自动驾驶主要研究汽车对周边环境的感知技术,如ABS(制动防抱死系统)、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跟踪巡航和自动泊车等,可根据实时路况,做出及时反应,目前辅助自动驾驶已进入技术推广应用阶段。部分自动驾驶首先要实施网联,研究车、网的连接并进行科学决策,提升驾驶过程的早期预警和反应能力。有权限的自动驾驶研究重点在于车、网、路的联动。高度/完全的自动驾驶的基础在于研究人、车、网、路的一体化综合智能交通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监控系统以保障安全。传统汽车通常有2—3套控制和信息网络,系统间连接并不联通,难以实现驱动和行驶的实时操作,而电动汽车率先实现了车网内外控制和管理系统的联通,网络和控制操作应用的成熟度日益提高,是自动驾驶的最佳载体。
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基于各类信息综合决策的动态决策和操作系统,实现自动驾驶的功能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多领域技术的融合。世界主要国家和跨国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都进行了系统布局,未来的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我国要紧紧抓住“电动汽车+智能化”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科学谋划,超前布局,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产学研用各方面的协同创新,把新技术的市场应用作为重要着力点,逐步实现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运营。
建设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在更加开放条件下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我国的汽车产业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国家有关部委也公布了汽车产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带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要保持政策工具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发展都需要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政策工具来支持共性技术供给、培育市场消费群体。要深化电力价格改革,特别是要重视波动电价对电动汽车发展的促进作用。要提前谋划,超前部署,积极稳妥地出台自动驾驶的发展规划、技术标准、支持政策和管理规定,确保安全有效运行,逐步进入市场化、规模化应用阶段。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长周期过程,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虽然早,但是整体实力不强,优势并不明显。进入新时代,要继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产业升级、政策支持、业态创新,着力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供给质量,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把握好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新机遇,系统研究、精心规划、超前部署。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努力占据自动驾驶技术的竞争制高点。要动员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国际合作,补齐技术短板,建设更加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迈向中高端,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壮大的新路径,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汽车集团考察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汽车产业描绘了发展蓝图。面向未来,要坚持以新能源、智能化等新兴技术引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支撑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7.7万辆,比2016年增长53%。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乘用车销量超过74%,达到57.9万辆。车用动力电池产能达到200GWh,全国投入运营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超过21万个。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我国动力电池性能指标稳步提升,在稀土永磁材料、位置传感器等基础材料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电机的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部件和集成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多个自主品牌的网联车投入市场,自动驾驶技术正在进入道路测试的重要阶段。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量和累计销售量都已占据全球市场的50%,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成为国际上通过汽车产业技术升级实现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典范。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数十个国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进入跨国车企配套体系,世界主要新能源汽车产品都已进入中国市场。
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创新能力
近年来,电动化、智能化正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2016年,挪威、瑞典等国家宣布2030年起停止销售燃油车,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相继宣布了电动化、智能化的路线图,跨国车企也陆续推出了电动化、智能化的行动计划。在2017年北京召开的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了“到2030年有30%的汽车应该是新能源汽车”的“EV30@30目标倡议”。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顺应全球科技创新发展大势,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电动化、智能化汽车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我国高技术和大市场有机结合的优势,在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奋发有为、迎头赶上。
一是持续攻克电动汽车的核心关键技术难题。续驶里程是制约当前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简单增加车载电池数量将导致车辆整备质量增加和单位里程电耗上升,要加强电池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基础研究,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和功率密度以及整车的轻量化,持续提高续驶里程。要充分开发利用石墨烯的优异电热传导特性,提高电池储能性能。针对电动汽车独有的电池系统的空间布置和热管理需求,进行专门的优化设计,解决冬季放电速率小、容量低的问题。通过车体材料、结构设计、零部件加工、整车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的轻量化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能量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要加强动力电池的回收与梯级利用研究,汽车用动力电池寿命是双周期的,从车上退役后,还可以在蓄能电站上使用很长时间。
二是立足我国实际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我国氢气来源多样,供应充足,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具有独特的市场环境。燃料电池零排放、能效高、寿命长,动力电池动态性好、能量回收快,“电—电混合”可以优势互补。这是我国近十多年来在研发和示范应用中形成的技术特色。要充分利用国内已有的充电桩体系,采用燃料电池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延长续驶里程,补上里程短板,又可解决充电加氢互补的难题。坚持燃料电池汽车公交物流行业先行发展的思路,一方面拓展远程公交客车和出租车市场;另一方面要适应网购物流需求,发展增程式小型物流车。下一步要深入开展燃料电池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新兴技术产业领域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三是超前布局智能驾驶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迎来发展新机遇。安全、绿色、便捷、共享是自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四个核心要素。自动驾驶汽车可分为辅助自动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权限的自动驾驶、高度/完全的自动驾驶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研发重点。辅助自动驾驶主要研究汽车对周边环境的感知技术,如ABS(制动防抱死系统)、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跟踪巡航和自动泊车等,可根据实时路况,做出及时反应,目前辅助自动驾驶已进入技术推广应用阶段。部分自动驾驶首先要实施网联,研究车、网的连接并进行科学决策,提升驾驶过程的早期预警和反应能力。有权限的自动驾驶研究重点在于车、网、路的联动。高度/完全的自动驾驶的基础在于研究人、车、网、路的一体化综合智能交通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监控系统以保障安全。传统汽车通常有2—3套控制和信息网络,系统间连接并不联通,难以实现驱动和行驶的实时操作,而电动汽车率先实现了车网内外控制和管理系统的联通,网络和控制操作应用的成熟度日益提高,是自动驾驶的最佳载体。
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基于各类信息综合决策的动态决策和操作系统,实现自动驾驶的功能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多领域技术的融合。世界主要国家和跨国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都进行了系统布局,未来的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我国要紧紧抓住“电动汽车+智能化”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科学谋划,超前布局,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产学研用各方面的协同创新,把新技术的市场应用作为重要着力点,逐步实现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运营。
建设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在更加开放条件下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我国的汽车产业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国家有关部委也公布了汽车产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带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要保持政策工具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发展都需要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政策工具来支持共性技术供给、培育市场消费群体。要深化电力价格改革,特别是要重视波动电价对电动汽车发展的促进作用。要提前谋划,超前部署,积极稳妥地出台自动驾驶的发展规划、技术标准、支持政策和管理规定,确保安全有效运行,逐步进入市场化、规模化应用阶段。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长周期过程,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虽然早,但是整体实力不强,优势并不明显。进入新时代,要继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产业升级、政策支持、业态创新,着力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供给质量,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把握好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新机遇,系统研究、精心规划、超前部署。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努力占据自动驾驶技术的竞争制高点。要动员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国际合作,补齐技术短板,建设更加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迈向中高端,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