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顾问刘本粹,被称为“西北电网带头人”。上世纪70年代起,他就投身我国西北地区电力建设工作,见证了西北电力的发展。日前,记者采访了刘本粹。
40年西北电网成长壮大
1974年12月,我国第一座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建设的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工程——刘家峡水电站建成投产。当时,甘肃全省负荷不足50万千瓦,相邻的青海省不足9万千瓦。这就需要把近一半的电送往严重缺电的陕西关中地区。
刘本粹介绍,在论证电力外送电压等级时做了大量工作。结合当时的国情和制造能力,1967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了330千伏刘天关输变电工程。
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西北330千伏电网已趋饱和,主网架不能满足长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要求,迫切需要建设更高一级电压。
2003年2月,国务院第68次总理办公会正式通过750千伏工程可研报告。3月7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同年9月19日,750千伏兰州东—官亭输变电示范工程正式开工。2005年9月26日,该工程投产运行。
到今年6月底,西北建成750千伏变电站50座、线路128条。陕甘宁青新五省(区)之间有四回联络线,形成了坚强的750千伏主网架。
“两条腿走路”也是合理的
从330千伏到750千伏的电压等级升高,刘本粹回忆,有人认为330千伏与全国220千伏、500千伏序列不统一,应该降压至220千伏,再发展500千伏。
刘本粹说,除了经济性因素,选择750千伏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其一,西北地区逐渐成为我国能源资源的“富矿区”,电力外送需求迫在眉睫。西北电网交换容量和距离正好在750千伏电压等级的输电能力范畴内。其二,国际大电网会议超高压标准化国际工作小组建议:原来主要采用220或230千伏的,最好选用500、220千伏电压序列;原来采用330或345千伏的,最好选用750、330千伏电压序列。其三,从长远考虑,1000千伏与330千伏配合在系统运行和控制上存在困难。如果未来在西北地区高海拔环境下发展特高压电网,其设备的外绝缘问题始终是一项技术难题。
基于上述原因,更多专家逐渐取得共识:西北地区可以根据实际采用220、330、750千伏这样一个合理的国际标准序列,而在我国其他地区采用220、500、1000千伏序列,在我国复杂的地质和现实环境下,“两条腿走路”也是合理的。
为特高压建设奠定基础
在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的前期工作中,刘本粹一直反复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在国内现有500千伏技术转让、合作生产的基础上,如何实现750千伏工程的突破;二是如何让750千伏示范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国产化,使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能力借工程上一个台阶;三是如何通过西北750千伏示范工程的成功建设,为将来特高压建设奠定基础。
从1965年加拿大建成世界上第一条735千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起,国外虽有30多年的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经验,但这些工程海拔最高的也才有1500米,而西北地区的平均海拔近2300米。西北特殊的地理条件、冻土层、高电阻率等都给工程建设带来难题。
在公司的直接领导和巨大支持下,刘本粹带领750千伏示范工程建设者在组织科研攻关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经过努力,750千伏示范工程实现建设目标,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除GIS外,750千伏示范工程所有设备、材料均是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制造,国产化率超过90.2%。工程采用了简化GIS设备。当时,设备要从韩国晓星公司进口。通过谈判,最终晓星公司与国内新沈高公司达成技术转让、合作生产两个协议,而且把价格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为了让GIS设备在高海拔环境下安全运行,通过讨论磋商,晓星公司最终统一将产品出厂试验的工频耐压水平提高到916千伏(最大设计耐受值)。可以说,750千伏示范工程为中国特高压工程起步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顾问刘本粹,被称为“西北电网带头人”。上世纪70年代起,他就投身我国西北地区电力建设工作,见证了西北电力的发展。日前,记者采访了刘本粹。
40年西北电网成长壮大
1974年12月,我国第一座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建设的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工程——刘家峡水电站建成投产。当时,甘肃全省负荷不足50万千瓦,相邻的青海省不足9万千瓦。这就需要把近一半的电送往严重缺电的陕西关中地区。
刘本粹介绍,在论证电力外送电压等级时做了大量工作。结合当时的国情和制造能力,1967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了330千伏刘天关输变电工程。
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西北330千伏电网已趋饱和,主网架不能满足长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要求,迫切需要建设更高一级电压。
2003年2月,国务院第68次总理办公会正式通过750千伏工程可研报告。3月7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同年9月19日,750千伏兰州东—官亭输变电示范工程正式开工。2005年9月26日,该工程投产运行。
到今年6月底,西北建成750千伏变电站50座、线路128条。陕甘宁青新五省(区)之间有四回联络线,形成了坚强的750千伏主网架。
“两条腿走路”也是合理的
从330千伏到750千伏的电压等级升高,刘本粹回忆,有人认为330千伏与全国220千伏、500千伏序列不统一,应该降压至220千伏,再发展500千伏。
刘本粹说,除了经济性因素,选择750千伏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其一,西北地区逐渐成为我国能源资源的“富矿区”,电力外送需求迫在眉睫。西北电网交换容量和距离正好在750千伏电压等级的输电能力范畴内。其二,国际大电网会议超高压标准化国际工作小组建议:原来主要采用220或230千伏的,最好选用500、220千伏电压序列;原来采用330或345千伏的,最好选用750、330千伏电压序列。其三,从长远考虑,1000千伏与330千伏配合在系统运行和控制上存在困难。如果未来在西北地区高海拔环境下发展特高压电网,其设备的外绝缘问题始终是一项技术难题。
基于上述原因,更多专家逐渐取得共识:西北地区可以根据实际采用220、330、750千伏这样一个合理的国际标准序列,而在我国其他地区采用220、500、1000千伏序列,在我国复杂的地质和现实环境下,“两条腿走路”也是合理的。
为特高压建设奠定基础
在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的前期工作中,刘本粹一直反复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在国内现有500千伏技术转让、合作生产的基础上,如何实现750千伏工程的突破;二是如何让750千伏示范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国产化,使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能力借工程上一个台阶;三是如何通过西北750千伏示范工程的成功建设,为将来特高压建设奠定基础。
从1965年加拿大建成世界上第一条735千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起,国外虽有30多年的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经验,但这些工程海拔最高的也才有1500米,而西北地区的平均海拔近2300米。西北特殊的地理条件、冻土层、高电阻率等都给工程建设带来难题。
在公司的直接领导和巨大支持下,刘本粹带领750千伏示范工程建设者在组织科研攻关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经过努力,750千伏示范工程实现建设目标,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除GIS外,750千伏示范工程所有设备、材料均是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制造,国产化率超过90.2%。工程采用了简化GIS设备。当时,设备要从韩国晓星公司进口。通过谈判,最终晓星公司与国内新沈高公司达成技术转让、合作生产两个协议,而且把价格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为了让GIS设备在高海拔环境下安全运行,通过讨论磋商,晓星公司最终统一将产品出厂试验的工频耐压水平提高到916千伏(最大设计耐受值)。可以说,750千伏示范工程为中国特高压工程起步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