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入贯彻公司党组关于加快打造能源互联网科技创新高地、为推进“三型两网”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地区能源发展实际,聚焦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拓思维、抓关键、建机制,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
拓思维,明晰科技创新发展思路
加强科技创新是加快“三型两网”建设的必然要求。吉林省清洁能源丰富,但消纳能力有限,严重欠开发,电网调峰困难,亟须抓住新一轮能源革命机遇,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只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各方面力量加入电网创新创业创造“方阵”,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发挥电网企业的行业引领力和带动力,促进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国网吉林电力售电规模小、增长慢、效益低,亟须推动企业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三型两网”建设,才能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抓关键,加快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推进“三型两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国网吉林电力坚持把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围绕承担的29个重点项目分别成立柔性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调配全省资源力量加快推进。
创新在省市县公司各层级机构设置数据管理和价值管理岗位,并制订岗位职责和工作规则,精益最小核算成本、价值单元,细化数据来源,把降本增效和数据统计分析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变年底收集数据、年底算账、年底统计分析为日常管控,实现全业务深度融合,业务流程和信息交互链路贯通。
创新开展智能电力大数据增值服务,探索实践泛在电力物联网新业态,与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多家银行开展“智能电力大数据+金融”战略合作,建立银行信用精准判定新通道,形成“数据产品-银行授信-金融创新-企业发展-诚信电力”良性循环。组建智能电力大数据咨询公司,完成37.6万户中小型企业供用电合同补充协议签订工作,取得用电人授权,从根本上消除开展电力数据服务潜在的法律风险。
国网吉林电力进一步创新新业态、新模式,力争6月底前与长春市商业银行签订合同,在数据产品价值变现上取得突破。探索与环保机构、铁塔制造等行业开展合作,提供大数据分析产品服务。梳理总结各类产品应用成果和商业运营经验,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解难题,着力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针对输变电设备安全运行存在的风险,开展扎鲁特投运后吉林电网运行方式分析、金城变电站改造风险分析以及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包封绝缘微裂纹探测及愈合等技术研究。
针对新能源消纳与电网调峰、冬季供热矛盾问题,开展基于源网荷交互的柔性负荷聚合管理,研究风电场、电网企业、负荷集成商(综合能源服务)和用户利益多方共享机制和商业模式;应用“消纳风电的热-电联合优化控制技术”实现热力与电力系统联合优化运行控制,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确保全年弃风弃光率控制在4.9%以内。
针对能源综合利用新形势新要求,开展“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研发,利用电、热、冷、气、充电桩等多种能源形式的互联、互补优势,研发多能流综合管理系统和运营交易平台,实现源网荷储的协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针对涉税种类多,复杂度高,内外联动难、发票管理难、标准统一难、税险防控难、纳税筹划难、决策分析难等痛点问题,加快智慧税务管理平台项目建设,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深化税企合作,贯通业-财-税-银-票全流程、全业务链和省市县全组织架构,推动实现“业-财-税”高效联动、税务自动化处理、风险全程监控、纳税智能筹划。
针对基层班组信息系统名目繁多、数据重复录入、“一人多终端”等问题,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快整合班组应用的各类信息系统,完成移动终端应用升级,实现移动应用统一上架、移动终端统一管理。
建机制,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坚持开门搞创新,搭平台、借外力,与科研院所合作,汇集创新人才,协同破解难题,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实现成果共享。
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建设“三个100”优秀年轻干部梯队,选拔培养科技领军、专业领军人才;加大高端人才激励和培养力度,力争新增省部级及以上高端人才15人;搭建成长平台,在基层和多专业岗位进行锻炼,促其早日成材、引领创新发展。
完善创新奖励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科技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加大奖励范围和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重奖,以效益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才智。
完善全员创新创造机制,以基层创新、岗位创新和全员创新为重点,利用青年创新创意大赛、劳模创新工作室、QC小组等创新载体,立足基层和岗位需要,集众智、汇众力,激发员工创新创效积极性。
作者系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入贯彻公司党组关于加快打造能源互联网科技创新高地、为推进“三型两网”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地区能源发展实际,聚焦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拓思维、抓关键、建机制,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
拓思维,明晰科技创新发展思路
加强科技创新是加快“三型两网”建设的必然要求。吉林省清洁能源丰富,但消纳能力有限,严重欠开发,电网调峰困难,亟须抓住新一轮能源革命机遇,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只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各方面力量加入电网创新创业创造“方阵”,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发挥电网企业的行业引领力和带动力,促进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国网吉林电力售电规模小、增长慢、效益低,亟须推动企业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三型两网”建设,才能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抓关键,加快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推进“三型两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国网吉林电力坚持把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围绕承担的29个重点项目分别成立柔性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调配全省资源力量加快推进。
创新在省市县公司各层级机构设置数据管理和价值管理岗位,并制订岗位职责和工作规则,精益最小核算成本、价值单元,细化数据来源,把降本增效和数据统计分析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变年底收集数据、年底算账、年底统计分析为日常管控,实现全业务深度融合,业务流程和信息交互链路贯通。
创新开展智能电力大数据增值服务,探索实践泛在电力物联网新业态,与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多家银行开展“智能电力大数据+金融”战略合作,建立银行信用精准判定新通道,形成“数据产品-银行授信-金融创新-企业发展-诚信电力”良性循环。组建智能电力大数据咨询公司,完成37.6万户中小型企业供用电合同补充协议签订工作,取得用电人授权,从根本上消除开展电力数据服务潜在的法律风险。
国网吉林电力进一步创新新业态、新模式,力争6月底前与长春市商业银行签订合同,在数据产品价值变现上取得突破。探索与环保机构、铁塔制造等行业开展合作,提供大数据分析产品服务。梳理总结各类产品应用成果和商业运营经验,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解难题,着力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针对输变电设备安全运行存在的风险,开展扎鲁特投运后吉林电网运行方式分析、金城变电站改造风险分析以及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包封绝缘微裂纹探测及愈合等技术研究。
针对新能源消纳与电网调峰、冬季供热矛盾问题,开展基于源网荷交互的柔性负荷聚合管理,研究风电场、电网企业、负荷集成商(综合能源服务)和用户利益多方共享机制和商业模式;应用“消纳风电的热-电联合优化控制技术”实现热力与电力系统联合优化运行控制,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确保全年弃风弃光率控制在4.9%以内。
针对能源综合利用新形势新要求,开展“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研发,利用电、热、冷、气、充电桩等多种能源形式的互联、互补优势,研发多能流综合管理系统和运营交易平台,实现源网荷储的协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针对涉税种类多,复杂度高,内外联动难、发票管理难、标准统一难、税险防控难、纳税筹划难、决策分析难等痛点问题,加快智慧税务管理平台项目建设,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深化税企合作,贯通业-财-税-银-票全流程、全业务链和省市县全组织架构,推动实现“业-财-税”高效联动、税务自动化处理、风险全程监控、纳税智能筹划。
针对基层班组信息系统名目繁多、数据重复录入、“一人多终端”等问题,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快整合班组应用的各类信息系统,完成移动终端应用升级,实现移动应用统一上架、移动终端统一管理。
建机制,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坚持开门搞创新,搭平台、借外力,与科研院所合作,汇集创新人才,协同破解难题,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实现成果共享。
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建设“三个100”优秀年轻干部梯队,选拔培养科技领军、专业领军人才;加大高端人才激励和培养力度,力争新增省部级及以上高端人才15人;搭建成长平台,在基层和多专业岗位进行锻炼,促其早日成材、引领创新发展。
完善创新奖励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科技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加大奖励范围和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重奖,以效益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才智。
完善全员创新创造机制,以基层创新、岗位创新和全员创新为重点,利用青年创新创意大赛、劳模创新工作室、QC小组等创新载体,立足基层和岗位需要,集众智、汇众力,激发员工创新创效积极性。
作者系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