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遇到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许多城市为解决交通拥堵及尾气污染问题陆续推出汽车牌照“摇号”政策,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众多购车者的关注。据统计,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超过全球份额的50%,2017年达到77.7万台,同比增长53.3%。据行业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有望达到200万台。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车辆的续航里程是广大购车者关注的首要因素。而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车辆的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居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大核心技术之首。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及相关技术的突破,是破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瓶颈的有效途径,是助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有媒体认为,谁掌握了动力电池,谁就掌握了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居于世界首位。但同时有专家指出,我国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现状是什么?
今年6月底,2018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在西宁市举行。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动力电池生产国,并和韩国、日本一起主导了锂动力电池市场。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速为44%,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产业规模居全球首位。
但是,在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第一,动力电池企业利润大幅减少,行业洗牌不断加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增幅为13.2%,较2016年下滑约4.6%。此外,近期动力电池行业洗牌不断加速,全国动力电池相关企业数量已由2015年的150家降至2017年年底的100家左右,三分之一的企业已经被淘汰。第二,跨国公司对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形成专利控制。根据对最新版的国际专利分类表的检索,目前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被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等国家垄断,这十家企业专利数总计为3278件,而中国无一家企业入围前十名单。第三,动力电池产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从2014年到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368%、324%和78.6%。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44.5吉瓦时,高出同年总装机量8.1吉瓦时,整体库存量约占总产量的18.2%,全国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仅为40%。第四,电池回收基本空白。相关专家介绍,新能源汽车淘汰的动力电池仍基本保持70%至80%的初始能量,而且电池中还包含一些有价值的金属材料,如不合理回收势必造成浪费。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还不太成熟,收购网络还不太完善,管理措施还不够健全,支持政策还不够到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锂电池是目前动力电池的主流,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2018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指出,中国锂资源丰富,但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且作为动力电池重要材料的镍、钴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相关资料显示,中国锂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与此极不匹配的是,目前中国锂产品加工生产所需矿石原料依赖进口比例很高。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中心主任郑绵平团队估算,锂资源实际对外依存度高达70%左右。大量原材料需要进口,势必导致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除了产业链上游的原料问题,从产业链下游看,受国家对新能源车补贴骤减的影响,许多整车制造企业面临资金压力,在大幅压低动力电池价格的同时,还不断拉长债期和拖欠汇款,将成本压力直接转嫁至上游的电池生产企业,导致大量动力电池企业利润骤减,行业洗牌加剧。
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也是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媒体报道,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日前宣布,该国部分汽车、电池企业及学术机构将联合研发,力争到2022年全面掌握固态电池的相关技术;德国大众集团近期也宣布投资1亿美元用于固态电池的开发和量产。由于中国企业进入该领域较晚,且主要以科研机构或院校为支撑,产业化进程较慢。同时,高端人才缺乏、人才流动性大,导致研发缺少持续性。
另外,由于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发展速度很快,我国政府补贴较高,导致大量资本流入该领域。此举在带动动力电池等相关配套产品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直接导致动力电池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局面。
如何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专家认为,首要任务是加强顶层设计。首先要研究编制动力电池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动力电池产业技术水平和标准化,避免由于盲目发展引发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其次要优化政府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技术门槛,由普惠补贴转变为奖优扶强,鼓励动力电池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做大做强,避免动力电池产业出现同质化、低端化发展。再次,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鼓励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开发海外市场,特别是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跟踪研究,选择合适的市场和适当的时机“走出去”,从而化解国内市场的产能过剩危机。
针对动力电池企业原材料问题,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已延伸至上游材料领域,掌握资源才能占据主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则建议,我国应把锂、镍、钴等作为战略资源,重视勘查、评价、开采和回收利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价格理性回归,从而降低资源安全的风险。
相关专家认为,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来看,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相互依存,电池企业侧重于电芯性能的研发,整车企业则关注电池的使用。因此,上下游企业必须协同合作,让动力电池生产商从前端介入与整车厂共同参与研发设计,让电池生产商充分了解主机厂的配套需求,从而避免各自为战、信息不透明带来的成本增加,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技术的迭代与进化。
针对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关专家认为,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因此必须要以全球的视野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确保始终站在世界前沿。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凝聚人才,保持足够的研发投入。电池企业还要在国家支持下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
针对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业内普遍认为,必须要打造完善的回收体系,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效率和水平。另外,还需鼓励动力电池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锂、镍、钴等原材料生产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以提升资源保障水平;针对快速增长的大量退役动力电池,推动有关企业加强与应急电源、光伏发电、低速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等储能领域相关企业的合作,推进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从发展阶段看,最早投入市场的车载动力电池已经开始进入退役期,第一波规模化的退役即将到来,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对环境保护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产业。未来电动汽车产业还将与可再生能源密切配合,这种结合既可以实现绿色出行,又可以大量消纳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保意义。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遇到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许多城市为解决交通拥堵及尾气污染问题陆续推出汽车牌照“摇号”政策,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众多购车者的关注。据统计,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超过全球份额的50%,2017年达到77.7万台,同比增长53.3%。据行业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有望达到200万台。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车辆的续航里程是广大购车者关注的首要因素。而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车辆的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居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大核心技术之首。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及相关技术的突破,是破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瓶颈的有效途径,是助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有媒体认为,谁掌握了动力电池,谁就掌握了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居于世界首位。但同时有专家指出,我国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现状是什么?
今年6月底,2018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在西宁市举行。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动力电池生产国,并和韩国、日本一起主导了锂动力电池市场。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速为44%,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产业规模居全球首位。
但是,在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第一,动力电池企业利润大幅减少,行业洗牌不断加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增幅为13.2%,较2016年下滑约4.6%。此外,近期动力电池行业洗牌不断加速,全国动力电池相关企业数量已由2015年的150家降至2017年年底的100家左右,三分之一的企业已经被淘汰。第二,跨国公司对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形成专利控制。根据对最新版的国际专利分类表的检索,目前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被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等国家垄断,这十家企业专利数总计为3278件,而中国无一家企业入围前十名单。第三,动力电池产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从2014年到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368%、324%和78.6%。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44.5吉瓦时,高出同年总装机量8.1吉瓦时,整体库存量约占总产量的18.2%,全国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仅为40%。第四,电池回收基本空白。相关专家介绍,新能源汽车淘汰的动力电池仍基本保持70%至80%的初始能量,而且电池中还包含一些有价值的金属材料,如不合理回收势必造成浪费。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还不太成熟,收购网络还不太完善,管理措施还不够健全,支持政策还不够到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锂电池是目前动力电池的主流,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2018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指出,中国锂资源丰富,但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且作为动力电池重要材料的镍、钴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相关资料显示,中国锂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与此极不匹配的是,目前中国锂产品加工生产所需矿石原料依赖进口比例很高。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中心主任郑绵平团队估算,锂资源实际对外依存度高达70%左右。大量原材料需要进口,势必导致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除了产业链上游的原料问题,从产业链下游看,受国家对新能源车补贴骤减的影响,许多整车制造企业面临资金压力,在大幅压低动力电池价格的同时,还不断拉长债期和拖欠汇款,将成本压力直接转嫁至上游的电池生产企业,导致大量动力电池企业利润骤减,行业洗牌加剧。
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也是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媒体报道,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日前宣布,该国部分汽车、电池企业及学术机构将联合研发,力争到2022年全面掌握固态电池的相关技术;德国大众集团近期也宣布投资1亿美元用于固态电池的开发和量产。由于中国企业进入该领域较晚,且主要以科研机构或院校为支撑,产业化进程较慢。同时,高端人才缺乏、人才流动性大,导致研发缺少持续性。
另外,由于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发展速度很快,我国政府补贴较高,导致大量资本流入该领域。此举在带动动力电池等相关配套产品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直接导致动力电池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局面。
如何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专家认为,首要任务是加强顶层设计。首先要研究编制动力电池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动力电池产业技术水平和标准化,避免由于盲目发展引发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其次要优化政府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技术门槛,由普惠补贴转变为奖优扶强,鼓励动力电池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做大做强,避免动力电池产业出现同质化、低端化发展。再次,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鼓励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开发海外市场,特别是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跟踪研究,选择合适的市场和适当的时机“走出去”,从而化解国内市场的产能过剩危机。
针对动力电池企业原材料问题,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已延伸至上游材料领域,掌握资源才能占据主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则建议,我国应把锂、镍、钴等作为战略资源,重视勘查、评价、开采和回收利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价格理性回归,从而降低资源安全的风险。
相关专家认为,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来看,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相互依存,电池企业侧重于电芯性能的研发,整车企业则关注电池的使用。因此,上下游企业必须协同合作,让动力电池生产商从前端介入与整车厂共同参与研发设计,让电池生产商充分了解主机厂的配套需求,从而避免各自为战、信息不透明带来的成本增加,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技术的迭代与进化。
针对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关专家认为,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因此必须要以全球的视野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确保始终站在世界前沿。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凝聚人才,保持足够的研发投入。电池企业还要在国家支持下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
针对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业内普遍认为,必须要打造完善的回收体系,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效率和水平。另外,还需鼓励动力电池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锂、镍、钴等原材料生产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以提升资源保障水平;针对快速增长的大量退役动力电池,推动有关企业加强与应急电源、光伏发电、低速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等储能领域相关企业的合作,推进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从发展阶段看,最早投入市场的车载动力电池已经开始进入退役期,第一波规模化的退役即将到来,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对环境保护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产业。未来电动汽车产业还将与可再生能源密切配合,这种结合既可以实现绿色出行,又可以大量消纳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保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