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四十年的电力变迁

“1978年我13岁,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视机,左邻右舍都跑来看,但因为电压不稳,电视机成了摆设。我那时常常想,要是能随时都可以看电视,那日子该多美呀!”在甘肃兰州供电公司员工马海福的记忆里,40年前对“电”的印象,就是一台能连续播放节目的黑白电视机。现在,他出生的地方——兰州市红古区上海石村,已从昔日荒凉的小村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镇。

城市从黯淡到璀璨

甘肃省会兰州市,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金城郡。因此,兰州又称“金城”。

“改革开放初期,兰州城区面积小,供电范围不大,拉闸限电是常事,到了夜里,市区漆黑一片。现在,想用电就用,一到晚上,满城华灯璀璨,真是好看!”兰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巡线工吴月明今年59岁,谈起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的变迁他深有感触。

从农村进城工作的魏军强1976年出生,他经历了兰州电网的改革历程。“小时候在农村,从未见过电灯。1991年家里通了电,我就被电深深吸引了,对电充满了崇拜,立志要做一名电气工程师。”魏军强说。后来他如愿考上了电力专业,1998年进入兰州供电局送电处工作。他回忆,当时兰州电网架构还比较薄弱,供电能力小,供电半径长。停电是家常便饭,蜡烛、手电筒都是市民的生活必需品。那时天一黑,兰州市只有几条主街有昏暗的路灯照明。

“40年前,兰州全年售电量不到5000万千瓦时。2018年11月底,兰州供电公司服务用电客户95.1万户,售电量超过245亿千瓦时,城、农网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407%、99.8918%,综合电压合格率分别为99.998%、99.56%。”兰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发展策划部主任纪青春说,兰州电网从最初的6.6千伏小环网,发展到今天高、中、低压结构清晰、运行可靠的智能电网。

“20世纪90年代初,农村用电主要是照明,平常用磨面机磨面都要跑到几公里外。一旦停电,老百姓就认为是供电线路故障。”马海福介绍。进入2000年,随着“户户通电”工程的推进,农村电网建设加速,农民家里添了各类家用电器,曾经遥不可及的用电梦想成了现实。

如今,动力电已覆盖兰州郊区的所有村庄,村民家里有空调、洗衣机、电视、电磁炉、电脑等,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另外,电网改造升级促进了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特色产业,拓宽了致富路。“我们加工的土种羊肉肉质鲜嫩,很多超市、食堂都很喜欢我们的羊肉,通常是主动打电话订购,一点都不愁卖。”56岁的苛岱村村民张根喜指着冷冻仓库里成箱真空包装的羊肉说。

电网运维的“老三样”与“新三样”

20世纪80年代,输电线路的铁塔多建在山大沟深的地方,由于当时道路多是泥土路、搓板路,山中大多无路,只能徒步巡检。巡检员工每月月初开始工作,每天至少巡检线路5公里。“夜晚我们就借住在老乡家,第二天继续巡线,直到月末才返回工区。”马海福回想起1983年干线路工作的情况时说。

说起输电线路运维,马海福不禁摸了摸手上的老茧。那时电网设备落后,运维人员一般随身带三样东西:干粮水壶、铁锹、望远镜,就跟着电网走遍兰州的高山深沟。为赶时间,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出发,在线路附近先住一晚,第二天开始检修。车辆也只有卡车和工程车两种,在冬天开展抢修工作时,工作人员先要拿热水浇车,才能启动车辆。

进入新世纪,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类企业纷纷建立,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电网运维技术也日益先进。手持巡线终端PDA、无人机、可视化三维立体巡检平台,成为线路员工的利器。“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开视频,利用视频监控设备,几分钟就能把线路运行情况、通道环境巡检一遍,省时又省力。”兰州供电公司29岁的输电检修班班长杨康说。

目前,兰州供电公司输电检修班建立了以视频巡视为主,无人机巡线为辅,人员现场查线为补充的新型运维模式。从“老三样”到“新三样”,每月人均巡线线路由15千米增长到70多千米。此外,他们还不断研发、应用“激光炮”等新型工器具,避免或减少停电,为兰州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电力保障。

守护“兰州蓝” 生活更美好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20世纪,兰州因发展重工业而导致空气污染严重,电网污闪现象频发。那时,走进兰州市西固区,空气里有一股怪臭。

“路上满是煤灰,当时我们连白衬衫都不敢穿。”谈起往昔兰州市的污染,魏军强印象深刻。“因为当时电网污闪故障频发,需要及时清扫绝缘子。工作时我们都穿旧衣服,舍不得穿新工装,因为干一次活衣服就脏得不能穿了。”马海福说。

“听说兰州污染很严重,我感觉还好。”2006年进入兰州供电公司工作的徐向军说,兰州自2010年开始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此,防外破、新技术应用、优质服务、生态建设成为他们工作中接触最多的词。现在,兰州城区塔吊林立,晚上灯火通明,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发展景象。

徐向军印象最深的是,目前兰州电网建设中广泛应用“全方位高低腿技术”。改革开放初期,兰州电网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考虑得比较少。如今,电网建设首先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措施。

“我屋里是电采暖,暖和、干净,看着心里就敞亮!”家住兰州市榆中县苑川小区的陈淑芳老人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以前到冬天要生火炉子,手上老是黑乎乎的。“现在到冬天,我再不用跟煤渣子打交道了。”搬进楼房里过的第一个冬天,陈淑芳老人感到生活变化最大的是冬季取暖。

6月10日,当2018兰州国际马拉松在兰州黄河风情线上圆满结束时,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名海内外专业运动员和马拉松爱好者被“兰州蓝”及“兰州美”深深吸引。

为了助力兰州市绿色发展,兰州供电公司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认真落实“蓝天工程”计划,围绕电动汽车、清洁供暖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大力实施电动汽车充电站、空气源热泵、电锅炉、电采暖等电能替代项目,守护金城的蓝天。

关键词: 区块链, 甘肃电力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金城四十年的电力变迁

作者:史双绚 高晓羚 王立春 发布时间:2018-12-21 来源: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1978年我13岁,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视机,左邻右舍都跑来看,但因为电压不稳,电视机成了摆设。我那时常常想,要是能随时都可以看电视,那日子该多美呀!”在甘肃兰州供电公司员工马海福的记忆里,40年前对“电”的印象,就是一台能连续播放节目的黑白电视机。现在,他出生的地方——兰州市红古区上海石村,已从昔日荒凉的小村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镇。

城市从黯淡到璀璨

甘肃省会兰州市,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金城郡。因此,兰州又称“金城”。

“改革开放初期,兰州城区面积小,供电范围不大,拉闸限电是常事,到了夜里,市区漆黑一片。现在,想用电就用,一到晚上,满城华灯璀璨,真是好看!”兰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巡线工吴月明今年59岁,谈起改革开放以来兰州的变迁他深有感触。

从农村进城工作的魏军强1976年出生,他经历了兰州电网的改革历程。“小时候在农村,从未见过电灯。1991年家里通了电,我就被电深深吸引了,对电充满了崇拜,立志要做一名电气工程师。”魏军强说。后来他如愿考上了电力专业,1998年进入兰州供电局送电处工作。他回忆,当时兰州电网架构还比较薄弱,供电能力小,供电半径长。停电是家常便饭,蜡烛、手电筒都是市民的生活必需品。那时天一黑,兰州市只有几条主街有昏暗的路灯照明。

“40年前,兰州全年售电量不到5000万千瓦时。2018年11月底,兰州供电公司服务用电客户95.1万户,售电量超过245亿千瓦时,城、农网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407%、99.8918%,综合电压合格率分别为99.998%、99.56%。”兰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发展策划部主任纪青春说,兰州电网从最初的6.6千伏小环网,发展到今天高、中、低压结构清晰、运行可靠的智能电网。

“20世纪90年代初,农村用电主要是照明,平常用磨面机磨面都要跑到几公里外。一旦停电,老百姓就认为是供电线路故障。”马海福介绍。进入2000年,随着“户户通电”工程的推进,农村电网建设加速,农民家里添了各类家用电器,曾经遥不可及的用电梦想成了现实。

如今,动力电已覆盖兰州郊区的所有村庄,村民家里有空调、洗衣机、电视、电磁炉、电脑等,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另外,电网改造升级促进了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特色产业,拓宽了致富路。“我们加工的土种羊肉肉质鲜嫩,很多超市、食堂都很喜欢我们的羊肉,通常是主动打电话订购,一点都不愁卖。”56岁的苛岱村村民张根喜指着冷冻仓库里成箱真空包装的羊肉说。

电网运维的“老三样”与“新三样”

20世纪80年代,输电线路的铁塔多建在山大沟深的地方,由于当时道路多是泥土路、搓板路,山中大多无路,只能徒步巡检。巡检员工每月月初开始工作,每天至少巡检线路5公里。“夜晚我们就借住在老乡家,第二天继续巡线,直到月末才返回工区。”马海福回想起1983年干线路工作的情况时说。

说起输电线路运维,马海福不禁摸了摸手上的老茧。那时电网设备落后,运维人员一般随身带三样东西:干粮水壶、铁锹、望远镜,就跟着电网走遍兰州的高山深沟。为赶时间,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出发,在线路附近先住一晚,第二天开始检修。车辆也只有卡车和工程车两种,在冬天开展抢修工作时,工作人员先要拿热水浇车,才能启动车辆。

进入新世纪,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各类企业纷纷建立,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电网运维技术也日益先进。手持巡线终端PDA、无人机、可视化三维立体巡检平台,成为线路员工的利器。“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开视频,利用视频监控设备,几分钟就能把线路运行情况、通道环境巡检一遍,省时又省力。”兰州供电公司29岁的输电检修班班长杨康说。

目前,兰州供电公司输电检修班建立了以视频巡视为主,无人机巡线为辅,人员现场查线为补充的新型运维模式。从“老三样”到“新三样”,每月人均巡线线路由15千米增长到70多千米。此外,他们还不断研发、应用“激光炮”等新型工器具,避免或减少停电,为兰州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电力保障。

守护“兰州蓝” 生活更美好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20世纪,兰州因发展重工业而导致空气污染严重,电网污闪现象频发。那时,走进兰州市西固区,空气里有一股怪臭。

“路上满是煤灰,当时我们连白衬衫都不敢穿。”谈起往昔兰州市的污染,魏军强印象深刻。“因为当时电网污闪故障频发,需要及时清扫绝缘子。工作时我们都穿旧衣服,舍不得穿新工装,因为干一次活衣服就脏得不能穿了。”马海福说。

“听说兰州污染很严重,我感觉还好。”2006年进入兰州供电公司工作的徐向军说,兰州自2010年开始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此,防外破、新技术应用、优质服务、生态建设成为他们工作中接触最多的词。现在,兰州城区塔吊林立,晚上灯火通明,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发展景象。

徐向军印象最深的是,目前兰州电网建设中广泛应用“全方位高低腿技术”。改革开放初期,兰州电网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考虑得比较少。如今,电网建设首先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措施。

“我屋里是电采暖,暖和、干净,看着心里就敞亮!”家住兰州市榆中县苑川小区的陈淑芳老人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以前到冬天要生火炉子,手上老是黑乎乎的。“现在到冬天,我再不用跟煤渣子打交道了。”搬进楼房里过的第一个冬天,陈淑芳老人感到生活变化最大的是冬季取暖。

6月10日,当2018兰州国际马拉松在兰州黄河风情线上圆满结束时,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名海内外专业运动员和马拉松爱好者被“兰州蓝”及“兰州美”深深吸引。

为了助力兰州市绿色发展,兰州供电公司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认真落实“蓝天工程”计划,围绕电动汽车、清洁供暖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大力实施电动汽车充电站、空气源热泵、电锅炉、电采暖等电能替代项目,守护金城的蓝天。

关键词: 电力, 甘肃电力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