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征程。经济发展,电力先行,40年来,电网企业铺路搭桥,输出动力与温暖,扮靓燕赵大地,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创造出自身发展的奇迹。
从摘下煤油灯到建设国际一流电网
“只要同志们卖力干,将来咱们都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生活。”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的郭孟收,仍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村委会主任最爱说的话。当时家里点着煤油灯的村里人总爱追着问:“电灯啥模样呀?”“上头都这样讲的喽,我哪晓得长啥样子!”这句大实话,道出了当时缺电的无奈。
1984年,河北省仍有157个乡3700个村没有通电,当时的河北省电力工业局向省政府呈报了《关于加速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报告》。1985年5月,报告批准执行,拉开了河北省农网快速发展的大幕。
郭孟收记得,电线拉好了,电灯装上了,一拉灯绳,屋里亮堂堂的。“来电啦!来电啦”的喊声响彻村子。
和郭孟收所在的村子一样,1993年,河北南网供电区域内行政村全部通电。随后农网一期、二期改造工程相继竣工,电能的充足供应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到2000年,全省农村年用电量由1995年的226.96亿千瓦时增长到350.42亿千瓦时,增长率高达54.4%,2001~2005年,全省农村乡镇企业增加26万余家,比1997年增加32.4%。
2006年6月29日,河北南网“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送电仪式在赞皇嶂石岩乡墙板沟村举行,赞皇县实现了“户户通电”。78岁的老汉时群群把他家用了十几年的煤油灯送到供电公司。“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电力人!”老人激动地说。
太行山深处这最后一盏煤油灯的退休,开启了河北南网农网建设的新篇章。
2017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大的实惠。工程累计完成30.2万眼机井通电、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3052个、动力电不足村改造915个,受益农田面积1746.5万亩,惠及农村地区2950多万人口。
农村电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河北南网主网也在发生改变。1978年10月,河北南网建成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和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1995年年底,河北省南部地区基本实现了县县有110千伏变电站,并形成了以110千伏为中心35千伏为骨架的基本合理的电网结构。1997年,河北南网建成了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及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
2014年,河北南网特高压工程建设拉开帷幕,随后3年,7条特高压线路工程相继建成。
2017年,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为电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着力在雄安新区打造“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今年4月22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河北省签署《雄安新区电网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雄安新区供电公司正式成立。国网河北电力牵头编制的《雄安新区电力专项规划》顺利通过政府评审;雄安新区供电公司以联合体形式建成运营新区首个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国网河北电力在市民服务中心设立首家能源类企业营业窗口;雄电加速度创客营建成国内首个电网数字化工程管理平台……
如今,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电动汽车停车可即充电,还能向电网反向送电;屋顶太阳能发出的直流电可以直接满足屋内的生活使用……这张即将打开的国际一流绿色智能电网,将为人们带来更多惊喜。
从电工上门收电费到自己一键购电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家住邢台沙河的窦峰岗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记得,家里用电的只有电灯,电工收费不查电表数灯泡,一个灯泡收两角钱电费。2000年,他搬进县城的单元房。“每月月底,包片电工查表后就往大门上贴收费数据。大家赶紧到信用社换零钱,等着电工上门来收。”他回忆道。
“2015年,电力公司统一换了智能电表。我们终于不用惦记每月交电费的事了。”窦峰岗说。
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用电服务不断升级,为民服务始终不变。
从早期的电工“走收”,到后来实现营业厅“坐收”,到1993年实现银行代收,电费交费手段不断变化。2009年,国网河北电力与邮政、超市、便利店等合作,发展代售电网点450个,初步构建起城区十分钟售电服务圈。
2011年,手机交纳电费业务在河北南网全面开通。2016年,国网河北电力加快推进“互联网+”营销服务,线上服务客户突破700万。如今,“掌上电力APP”“电e宝”“95598智能互动网站”,还有支付宝、微信都能交电费了。
改变的不仅是交费手段。“十一五”期间,河北南网城网和农网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36%、99.631%,城市年户均停电时间由45小时下降至5.6小时。“十二五”期间,河北南网最大负荷突破3000万千瓦,农村电网户均配电容量实现翻番。
2018年迎峰度夏期间,在最大供应缺口接近600万千瓦,连续缺电天数、时长、规模均创10年来纪录,电网负荷两次刷新纪录的情况下,国网河北电力108个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高效运转,实现了电力有序供应。
40年来,供电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展,为客户带来了更多获得感——
2012年,国网河北电力投资6.88亿元对3276个帮扶村进行了电网改造,解决了4.6万户客户电压低、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当年,帮扶村电网全部达到新农村电气化村标准,完成重点帮扶项目1034个。
2016至今,国网河北电力累计改造3246个贫困村的电网,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主动作为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力。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河北省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地区。作为重要能源供应企业,国网河北电力致力于推动构建以电为中心的清洁能源体系,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就在2018年供暖季开始前,10月25日,国网河北电力完成了1229个村31.3万户居民和4331家企事业单位的“煤改电”改造,占京津冀地区改造总户数的54.5%。这是国网河北电力“煤改电”任务最重的一年。
2015年,国网河北电力首次在保定实施了394个“煤改电”清洁取暖项目。实施电采暖后,保定东马池小学把往日昏暗的锅炉房改造成了明亮的图书馆,往年堆积如山的煤场变成了乒乓球场。
2016年,国网河北电力又主动承接了政府在保定禁煤区实施的“煤改电”项目,替代供热面积达704万平方米。
2017年,国网河北电力建设的“禁煤区”及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煤改电”工程全部按期投产,惠及14.6万户居民和2280家企事业单位。
推进“煤改电”的同时,国网河北电力积极推广电能替代技术,一方面全面建设配套电网,另一方面完善内部协同机制,提供从业扩报装到送电全过程“一站式”服务,在保定、邯郸建成两个电能替代示范区。国网河北电力累计建成充换电站477座充电桩3213个,初步实现河北南部高速公路和城市核心区快充网络全覆盖;年替代电量从2015年的63.38亿千瓦时增长到2017年的81.75亿千瓦时。
2008年沧州海兴风电场第一台风机及2010年第一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以来,河北南网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逐年增长,新能源统调装机占比由5年前的1.7%提高至14.3%,成为河北南网第二大电源。国网河北电力主动服务新能源发展,年消纳量由2013年的14.15亿千瓦时提升到2017年的53.68亿千瓦时,在“三北”地区保持新能源全额消纳。
2017年,河北全省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202天,PM2.5年平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相比2013年降幅达到39.8%。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河北南网从筚路蓝缕到银线纵横,经历了40年的探索、积累、奋斗。从如今看向未来,燕赵大地生机蓬勃,前景一片光明。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征程。经济发展,电力先行,40年来,电网企业铺路搭桥,输出动力与温暖,扮靓燕赵大地,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创造出自身发展的奇迹。
从摘下煤油灯到建设国际一流电网
“只要同志们卖力干,将来咱们都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生活。”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的郭孟收,仍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村委会主任最爱说的话。当时家里点着煤油灯的村里人总爱追着问:“电灯啥模样呀?”“上头都这样讲的喽,我哪晓得长啥样子!”这句大实话,道出了当时缺电的无奈。
1984年,河北省仍有157个乡3700个村没有通电,当时的河北省电力工业局向省政府呈报了《关于加速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报告》。1985年5月,报告批准执行,拉开了河北省农网快速发展的大幕。
郭孟收记得,电线拉好了,电灯装上了,一拉灯绳,屋里亮堂堂的。“来电啦!来电啦”的喊声响彻村子。
和郭孟收所在的村子一样,1993年,河北南网供电区域内行政村全部通电。随后农网一期、二期改造工程相继竣工,电能的充足供应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到2000年,全省农村年用电量由1995年的226.96亿千瓦时增长到350.42亿千瓦时,增长率高达54.4%,2001~2005年,全省农村乡镇企业增加26万余家,比1997年增加32.4%。
2006年6月29日,河北南网“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送电仪式在赞皇嶂石岩乡墙板沟村举行,赞皇县实现了“户户通电”。78岁的老汉时群群把他家用了十几年的煤油灯送到供电公司。“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电力人!”老人激动地说。
太行山深处这最后一盏煤油灯的退休,开启了河北南网农网建设的新篇章。
2017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大的实惠。工程累计完成30.2万眼机井通电、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3052个、动力电不足村改造915个,受益农田面积1746.5万亩,惠及农村地区2950多万人口。
农村电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河北南网主网也在发生改变。1978年10月,河北南网建成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和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1995年年底,河北省南部地区基本实现了县县有110千伏变电站,并形成了以110千伏为中心35千伏为骨架的基本合理的电网结构。1997年,河北南网建成了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及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
2014年,河北南网特高压工程建设拉开帷幕,随后3年,7条特高压线路工程相继建成。
2017年,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为电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着力在雄安新区打造“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今年4月22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河北省签署《雄安新区电网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雄安新区供电公司正式成立。国网河北电力牵头编制的《雄安新区电力专项规划》顺利通过政府评审;雄安新区供电公司以联合体形式建成运营新区首个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国网河北电力在市民服务中心设立首家能源类企业营业窗口;雄电加速度创客营建成国内首个电网数字化工程管理平台……
如今,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电动汽车停车可即充电,还能向电网反向送电;屋顶太阳能发出的直流电可以直接满足屋内的生活使用……这张即将打开的国际一流绿色智能电网,将为人们带来更多惊喜。
从电工上门收电费到自己一键购电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家住邢台沙河的窦峰岗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记得,家里用电的只有电灯,电工收费不查电表数灯泡,一个灯泡收两角钱电费。2000年,他搬进县城的单元房。“每月月底,包片电工查表后就往大门上贴收费数据。大家赶紧到信用社换零钱,等着电工上门来收。”他回忆道。
“2015年,电力公司统一换了智能电表。我们终于不用惦记每月交电费的事了。”窦峰岗说。
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用电服务不断升级,为民服务始终不变。
从早期的电工“走收”,到后来实现营业厅“坐收”,到1993年实现银行代收,电费交费手段不断变化。2009年,国网河北电力与邮政、超市、便利店等合作,发展代售电网点450个,初步构建起城区十分钟售电服务圈。
2011年,手机交纳电费业务在河北南网全面开通。2016年,国网河北电力加快推进“互联网+”营销服务,线上服务客户突破700万。如今,“掌上电力APP”“电e宝”“95598智能互动网站”,还有支付宝、微信都能交电费了。
改变的不仅是交费手段。“十一五”期间,河北南网城网和农网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36%、99.631%,城市年户均停电时间由45小时下降至5.6小时。“十二五”期间,河北南网最大负荷突破3000万千瓦,农村电网户均配电容量实现翻番。
2018年迎峰度夏期间,在最大供应缺口接近600万千瓦,连续缺电天数、时长、规模均创10年来纪录,电网负荷两次刷新纪录的情况下,国网河北电力108个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高效运转,实现了电力有序供应。
40年来,供电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展,为客户带来了更多获得感——
2012年,国网河北电力投资6.88亿元对3276个帮扶村进行了电网改造,解决了4.6万户客户电压低、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当年,帮扶村电网全部达到新农村电气化村标准,完成重点帮扶项目1034个。
2016至今,国网河北电力累计改造3246个贫困村的电网,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主动作为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力。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河北省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地区。作为重要能源供应企业,国网河北电力致力于推动构建以电为中心的清洁能源体系,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就在2018年供暖季开始前,10月25日,国网河北电力完成了1229个村31.3万户居民和4331家企事业单位的“煤改电”改造,占京津冀地区改造总户数的54.5%。这是国网河北电力“煤改电”任务最重的一年。
2015年,国网河北电力首次在保定实施了394个“煤改电”清洁取暖项目。实施电采暖后,保定东马池小学把往日昏暗的锅炉房改造成了明亮的图书馆,往年堆积如山的煤场变成了乒乓球场。
2016年,国网河北电力又主动承接了政府在保定禁煤区实施的“煤改电”项目,替代供热面积达704万平方米。
2017年,国网河北电力建设的“禁煤区”及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煤改电”工程全部按期投产,惠及14.6万户居民和2280家企事业单位。
推进“煤改电”的同时,国网河北电力积极推广电能替代技术,一方面全面建设配套电网,另一方面完善内部协同机制,提供从业扩报装到送电全过程“一站式”服务,在保定、邯郸建成两个电能替代示范区。国网河北电力累计建成充换电站477座充电桩3213个,初步实现河北南部高速公路和城市核心区快充网络全覆盖;年替代电量从2015年的63.38亿千瓦时增长到2017年的81.75亿千瓦时。
2008年沧州海兴风电场第一台风机及2010年第一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以来,河北南网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逐年增长,新能源统调装机占比由5年前的1.7%提高至14.3%,成为河北南网第二大电源。国网河北电力主动服务新能源发展,年消纳量由2013年的14.15亿千瓦时提升到2017年的53.68亿千瓦时,在“三北”地区保持新能源全额消纳。
2017年,河北全省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202天,PM2.5年平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相比2013年降幅达到39.8%。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河北南网从筚路蓝缕到银线纵横,经历了40年的探索、积累、奋斗。从如今看向未来,燕赵大地生机蓬勃,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