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吉林省吉林市的气温一直在零度上下徘徊,东北地区今年的施工黄金期也快过去了。在丰满电厂扩建500千伏送出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计少纯正忙着工程建设收尾工作。按照吉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集中责任制的要求,从2016年10月工程项目开始前期工作,到今年年底工程竣工,计少纯的项目经理职责才算结束。
要生存下去,必须得改革
今年50岁的计少纯,1987年通过社会招工来到吉林送变电公司,参与的第一个工程是浙江220千伏台牌线。此后,他工作的前25年全是在吉林省外度过的。直到2012年,吉林送变电公司中标吉林—延吉平牵甲线220千伏线路工程,计少纯才回到省内工作。
虽然干送变电工作就是“四海为家”,可计少纯那一代吉林送变电员工的“南征北战”,却有着企业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的意味——从计划经济阶段进入到市场经济阶段,国家“分过来”的工程没有了,要生存必须自己“找饭吃”。
吉林送变电公司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送变电专业施工队伍,曾有着辉煌的发展史,被誉为“共和国送变电事业的摇篮”。然而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的送变电企业已由过去吉林送变电公司“一枝独秀”发展到33家。与吉林送变电公司这种老企业相比,新成立的送变电企业普遍人员少、负担小,且技术装备先进、经营灵活,而且各省在电力建设中优先考虑本地电建施工企业。种种新出现的变化,使吉林送变电公司在国内的市场逐渐萎缩。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也是问题重重——作为老国企,吉林送变电公司冗员多,“企业办社会”成本高,管理上已经习惯了几十年如一日的靠计划吃饭。
外部市场萎缩、内部包袱沉重,在市场面前,吉林送变电公司这个“老大哥”渐渐败下阵来。到了1990年,工程任务已经严重不足。彼时,吉林省送变电公司4个工区中,已有3个工区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大部分职工待岗,连续几个月无法正常发工资。
改!必须得改!要生存,就必须要改革。
吉林送变电公司当时的领导班子结合内外形势,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经过分析,总结出阻碍企业发展的三大弊病:一是没有真正形成及时、超前、科学的市场意识,二是企业的管理方式落后,三是分配制度缺乏激励因素。而作为老牌国企,吉林送变电公司也有自己的优势——企业形象好,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和装备水平比较高。
病根找到了,优势也总结了,下一步怎么办?
只有不断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才能使企业具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因此必须扬长避短,挖掘潜力,大胆改革。随后,吉林送变电公司提出了“大小干部都廉洁,大小工程都创优,大小账目都清楚,大小单位都盈利”的管理要求,制订了“立足本省,发展东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
工程建得好,就是“活广告”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电力建设项目上马多,市场前景广阔;电力建设实行招标制,市场逐渐规范。
1992年,吉林送变电公司得到海南省新建220千伏马鹅线工程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的信息,立即组织一支精干的队伍,赶到海南去投标。为了中标,他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沿着线路逐个塔号勘查,对地形、土质、水位、交通、建设各方面因素心中有数,根据掌握的精确数据科学合理地编制报价和施工图。最终,在26家送变电公司的激烈竞争中,吉林送变电公司脱颖而出,投中工程全部三个标段。
吉林送变电公司把建设马鹅线看作是一场必须拿下的翻身仗,为此专门成立了海南分公司。从1992年8月到1993年5月,经过9个多月超常规的艰苦奋战,马鹅线提前81天全线竣工。质量过硬、速度一流、服务到位,吉林送变电公司证明了实力,征服了市场。从1992年到1995年,吉林送变电公司在海南省承建了11条送变电线路和8个变电站,占海南电力建设市场85%的份额。到了1995年,海南分公司创下产值8000多万元。
海南项目的成功让吉林送变电公司找回了信心,逐渐将市场拓展到广西、四川、山东等地。2000年以后,吉林送变电公司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瞄准三峡、黄河上游、长江中游及干支流电力工程建设,接连中标。
在每一个项目中,吉林送变电公司都要求职工增强服务意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为业主服务,让“共和国送变电事业的摇篮”这块招牌含金量更足。
2004年年底,吉林送变电公司中标500千伏三峡右岸送出工程部分标段。与以往建设的工程不同,这次,计少纯和同事们面对的是从坝体上直接挂线送出的任务。项目部特意请来老专家、老技术工人,在现场充分论证,共同商议可行的施工方法,最终保证了各个施工环节基本一次成功。2007年6月,标段建设顺利完工。“建,就要建教科书一样的工程。”计少纯说,“一个工程建好了,就是一个活广告。‘吉送’的招牌打出去了,业主下次还有工程可能就会主动找你!”
“活广告”的广告效应逐渐显现了,中标落袋的项目越来越多——2010年以后,吉林送变电公司先后参与了全国第一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1000千伏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800千伏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工程、±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工程、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
海外建工程,和当地人交朋友
9月24日,张国理算准了时差,在休息时间跟家人短暂地视频聊天,互祝中秋节快乐。作为吉林送变电公司在安哥拉扎伊尔省供电项目的项目经理,张国理今年又没能跟在吉林长春的妻儿一起过节。
自打2004年大学毕业进入吉林送变电公司国际分公司工作,14年来,张国理每年只在国内呆一个月。儿子今年3岁了,张国理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看他的成长变化。即便这样,张国理说:“跟前辈比起来,我们现在幸福多了。”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吉林送变电公司一方面努力在国内开拓市场,另一方面把眼光瞄向国际市场。经过近30年的拓展,吉林送变电公司已经在1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海外工程建设。
吉林送变电公司国际分公司经理战铁兵回忆起当年:“刚开始,吉林送变电公司只能以分包方的身份建设海外工程中很少的标段,收益率很低。可再困难,大家的信念没有动摇——出去,才能收获勇气,收获管理经验,这在当时是比经济效益更可贵的财富。”
在海外建工程,工作任务繁重,环境艰苦,生活单调,常年远离祖国和亲人让人备受煎熬。二三十年前,电话还不普及,互联网更是没听过的东西,想要与家人联系是特别困难的事情。怎么缓解海外工程人员的思乡之苦,也让员工亲属放心?
“那时已经有摄像机了。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每当有人要回国,项目部就把所有建设人员聚集起来,用摄像机给每人录一小段话,让他们跟家里人说说近况,说说心里的惦念。等他到了国内,员工家属都聚到会议室看录像。然后再让家属们也录像,过段时间送回海外工程项目部。”战铁兵说,“一盘录像带成了海外员工最大的心灵慰藉。”
在海外,吉林送变电公司坚持“干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做一个市场,交一方朋友。”海外工程建设按照国内要求开展,工艺控制、安全管理不打折扣,并逐步推进本土化、属地化管理,得到了工程所在国的高度赞扬。
2007年以前,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电网严重落后,电压不稳定,一天停电两三次是常事。从2007年到2015年,吉林送变电公司为马拉博建设了城网项目工程、66千伏电网项目工程、电表入户安装工程。从电厂到变电站到城网的建设,让当地居民家中基本不再停电,家家自备的发电机也全都不见了。那些年在马拉博,吉林送变电员工经常会遇到当地人围过来,用西班牙语说上一句“欢迎你,中国人!”
马拉博的城市道路照明工程也由吉林送变电公司承建,4万多盏路灯让整个城市的夜晚变了样。战铁兵记得,工程建好那天,很多市民在天黑以后来到机场旁边的路灯广场纳凉,载歌载舞地庆祝,就像过节一样。“看到我们中国人建设的工程给非洲人民带来的喜悦,我们真是从内心感到无比自豪。”
9月是安哥拉的旱季,正是施工的黄金期。年轻的项目经理张国理和75名中国同事、200多名当地工人正按照工期计划,稳步推进扎伊尔省供电项目建设。等到明年3月工程完工后,张国理会和同事们回到国内,等待下一次“出征”海外。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11月中旬,吉林省吉林市的气温一直在零度上下徘徊,东北地区今年的施工黄金期也快过去了。在丰满电厂扩建500千伏送出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计少纯正忙着工程建设收尾工作。按照吉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集中责任制的要求,从2016年10月工程项目开始前期工作,到今年年底工程竣工,计少纯的项目经理职责才算结束。
要生存下去,必须得改革
今年50岁的计少纯,1987年通过社会招工来到吉林送变电公司,参与的第一个工程是浙江220千伏台牌线。此后,他工作的前25年全是在吉林省外度过的。直到2012年,吉林送变电公司中标吉林—延吉平牵甲线220千伏线路工程,计少纯才回到省内工作。
虽然干送变电工作就是“四海为家”,可计少纯那一代吉林送变电员工的“南征北战”,却有着企业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的意味——从计划经济阶段进入到市场经济阶段,国家“分过来”的工程没有了,要生存必须自己“找饭吃”。
吉林送变电公司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送变电专业施工队伍,曾有着辉煌的发展史,被誉为“共和国送变电事业的摇篮”。然而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的送变电企业已由过去吉林送变电公司“一枝独秀”发展到33家。与吉林送变电公司这种老企业相比,新成立的送变电企业普遍人员少、负担小,且技术装备先进、经营灵活,而且各省在电力建设中优先考虑本地电建施工企业。种种新出现的变化,使吉林送变电公司在国内的市场逐渐萎缩。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也是问题重重——作为老国企,吉林送变电公司冗员多,“企业办社会”成本高,管理上已经习惯了几十年如一日的靠计划吃饭。
外部市场萎缩、内部包袱沉重,在市场面前,吉林送变电公司这个“老大哥”渐渐败下阵来。到了1990年,工程任务已经严重不足。彼时,吉林省送变电公司4个工区中,已有3个工区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大部分职工待岗,连续几个月无法正常发工资。
改!必须得改!要生存,就必须要改革。
吉林送变电公司当时的领导班子结合内外形势,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经过分析,总结出阻碍企业发展的三大弊病:一是没有真正形成及时、超前、科学的市场意识,二是企业的管理方式落后,三是分配制度缺乏激励因素。而作为老牌国企,吉林送变电公司也有自己的优势——企业形象好,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和装备水平比较高。
病根找到了,优势也总结了,下一步怎么办?
只有不断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才能使企业具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因此必须扬长避短,挖掘潜力,大胆改革。随后,吉林送变电公司提出了“大小干部都廉洁,大小工程都创优,大小账目都清楚,大小单位都盈利”的管理要求,制订了“立足本省,发展东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
工程建得好,就是“活广告”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电力建设项目上马多,市场前景广阔;电力建设实行招标制,市场逐渐规范。
1992年,吉林送变电公司得到海南省新建220千伏马鹅线工程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的信息,立即组织一支精干的队伍,赶到海南去投标。为了中标,他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沿着线路逐个塔号勘查,对地形、土质、水位、交通、建设各方面因素心中有数,根据掌握的精确数据科学合理地编制报价和施工图。最终,在26家送变电公司的激烈竞争中,吉林送变电公司脱颖而出,投中工程全部三个标段。
吉林送变电公司把建设马鹅线看作是一场必须拿下的翻身仗,为此专门成立了海南分公司。从1992年8月到1993年5月,经过9个多月超常规的艰苦奋战,马鹅线提前81天全线竣工。质量过硬、速度一流、服务到位,吉林送变电公司证明了实力,征服了市场。从1992年到1995年,吉林送变电公司在海南省承建了11条送变电线路和8个变电站,占海南电力建设市场85%的份额。到了1995年,海南分公司创下产值8000多万元。
海南项目的成功让吉林送变电公司找回了信心,逐渐将市场拓展到广西、四川、山东等地。2000年以后,吉林送变电公司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瞄准三峡、黄河上游、长江中游及干支流电力工程建设,接连中标。
在每一个项目中,吉林送变电公司都要求职工增强服务意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为业主服务,让“共和国送变电事业的摇篮”这块招牌含金量更足。
2004年年底,吉林送变电公司中标500千伏三峡右岸送出工程部分标段。与以往建设的工程不同,这次,计少纯和同事们面对的是从坝体上直接挂线送出的任务。项目部特意请来老专家、老技术工人,在现场充分论证,共同商议可行的施工方法,最终保证了各个施工环节基本一次成功。2007年6月,标段建设顺利完工。“建,就要建教科书一样的工程。”计少纯说,“一个工程建好了,就是一个活广告。‘吉送’的招牌打出去了,业主下次还有工程可能就会主动找你!”
“活广告”的广告效应逐渐显现了,中标落袋的项目越来越多——2010年以后,吉林送变电公司先后参与了全国第一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1000千伏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800千伏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工程、±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工程、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
海外建工程,和当地人交朋友
9月24日,张国理算准了时差,在休息时间跟家人短暂地视频聊天,互祝中秋节快乐。作为吉林送变电公司在安哥拉扎伊尔省供电项目的项目经理,张国理今年又没能跟在吉林长春的妻儿一起过节。
自打2004年大学毕业进入吉林送变电公司国际分公司工作,14年来,张国理每年只在国内呆一个月。儿子今年3岁了,张国理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看他的成长变化。即便这样,张国理说:“跟前辈比起来,我们现在幸福多了。”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吉林送变电公司一方面努力在国内开拓市场,另一方面把眼光瞄向国际市场。经过近30年的拓展,吉林送变电公司已经在1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海外工程建设。
吉林送变电公司国际分公司经理战铁兵回忆起当年:“刚开始,吉林送变电公司只能以分包方的身份建设海外工程中很少的标段,收益率很低。可再困难,大家的信念没有动摇——出去,才能收获勇气,收获管理经验,这在当时是比经济效益更可贵的财富。”
在海外建工程,工作任务繁重,环境艰苦,生活单调,常年远离祖国和亲人让人备受煎熬。二三十年前,电话还不普及,互联网更是没听过的东西,想要与家人联系是特别困难的事情。怎么缓解海外工程人员的思乡之苦,也让员工亲属放心?
“那时已经有摄像机了。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每当有人要回国,项目部就把所有建设人员聚集起来,用摄像机给每人录一小段话,让他们跟家里人说说近况,说说心里的惦念。等他到了国内,员工家属都聚到会议室看录像。然后再让家属们也录像,过段时间送回海外工程项目部。”战铁兵说,“一盘录像带成了海外员工最大的心灵慰藉。”
在海外,吉林送变电公司坚持“干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做一个市场,交一方朋友。”海外工程建设按照国内要求开展,工艺控制、安全管理不打折扣,并逐步推进本土化、属地化管理,得到了工程所在国的高度赞扬。
2007年以前,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电网严重落后,电压不稳定,一天停电两三次是常事。从2007年到2015年,吉林送变电公司为马拉博建设了城网项目工程、66千伏电网项目工程、电表入户安装工程。从电厂到变电站到城网的建设,让当地居民家中基本不再停电,家家自备的发电机也全都不见了。那些年在马拉博,吉林送变电员工经常会遇到当地人围过来,用西班牙语说上一句“欢迎你,中国人!”
马拉博的城市道路照明工程也由吉林送变电公司承建,4万多盏路灯让整个城市的夜晚变了样。战铁兵记得,工程建好那天,很多市民在天黑以后来到机场旁边的路灯广场纳凉,载歌载舞地庆祝,就像过节一样。“看到我们中国人建设的工程给非洲人民带来的喜悦,我们真是从内心感到无比自豪。”
9月是安哥拉的旱季,正是施工的黄金期。年轻的项目经理张国理和75名中国同事、200多名当地工人正按照工期计划,稳步推进扎伊尔省供电项目建设。等到明年3月工程完工后,张国理会和同事们回到国内,等待下一次“出征”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