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电”成效初显 电能替代前景广阔

  5月6日,中国供热展在北京国展开幕,距离下一个供暖季还有两个季度,而参展厂商们已使出了浑身解数推销自家产品。而在展区旁的会议室内,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分会举办的2019年北方地区冬季电取暖发展论坛,正在讨论电采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参会代表和专家的热议下,“煤改电”作为电能替代的一种主要举措,将呈现怎样的前景?电能替代未来又将如何进一步推广?

“煤改电”优势凸显 还需系统推进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十部委共同印发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坚持清洁替代,减少大气污染物”,并提出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到50%,替代散烧煤7400万吨。

  在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实践证明,电取暖不仅较燃气取暖对于降低氮氧化物有着明显优势,且对于大气污染治理也有着明显成效。他估算,北京地区“煤改电”后每个采暖季可减少散煤燃烧45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76.37万吨、二氧化硫10.86万吨、氮氧化合物3.17万吨。但他强调,其他城市如何通过电取暖实现清洁替代,仍需探讨。

  与会专家及业内人士同样认为,若想全面实现清洁取暖,必先捋顺当前“煤改电”存在的三大问题:

  首先,配套支持政策需完善。因补贴力度不足,多地未能实施房屋保温改造,造成了电取暖耗电量大、成本高。住建部总工程师陈宜明曾公开表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建筑节能保温效果差,温度较城镇住宅节能保温低7~8摄氏度。同时,配套电网建设和房屋的保温方面改造缺位,造成电网投资回收难,供暖效果难以保证。

  其次,体制机制需创新。去年《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2018~2019年采暖季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中便提出,各地要结合清洁供暖实践,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开能源、热力生产和供应领域,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清洁供暖市场,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但与会业内人士表示,在2018年“煤改电”中,部分地方财政不足,仍不考虑投资运营。

  再者,一城还需一策。《规划》要求2021年全面实现清洁取暖的“2+26”城市城区的政策补贴、基础条件、地形气候不尽相同。但目前看,多地未能考虑当地环保要求、电网支撑能力、资源禀赋、地方财政能力、居民收入水平等,造成了补贴支撑不足。

  面对这些问题,与会专家表示,一方面,要对症下药,如针对农村建筑外墙保暖改造应倾斜性地补偿,消除“煤改电”补贴差距,实现建筑保温改造,提高电采暖效率,实现燃料费用与供暖费用的双降。另一方面,清洁取暖作为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用户等方面合作,在支持政策、推进方式、供暖保障等方式协同推进。

  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石定寰表示,对于政府而言,应出台稳定持续的支持政策,因此各地要根据地方禀赋、客观条件等因地制宜,将政策制定按照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制定出多方面综合的系统政策。

  国家电网许继集团研发中心主任周逢权表示,要更好地推动“煤改电”,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其中,政府牵头推动“煤改电”市场化运作,完善市场机制、补偿机制,可把电取暖引上一个良性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唐文升以国家电网加快配套电网建设、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煤改电”清洁供暖工作为例,认为应以客户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为出发点。同时,企业之间可分工合作,进一步明确电网、设备厂商职责;属地政府组织设备供应商加强社会服务的运维管理,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故障维修服务,消除“煤改电”客户的后顾之忧。

  国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伟理认为,在系统推进“煤改电”时,企业在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优化商业模式等方面大有可为。他以国网节能公司为中小企业创新搭建平台为例,中小企业创新成果通过平台的评审和鉴定,以及标准化和通过示范,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应用,这是一种找到新动能的有效途径。

电能替代潜力巨大新能源成本降低将起引导作用

  “煤改电”不仅可助力减少大气污染物,同时它作为电能替代的主要举措之一,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切入点。

  国家能源局《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对电能替代提出的总体目标为4500亿千瓦时。国家电网公司2016~2018年已完成替代电量3566.02亿千瓦时,占目标总量的79%。其中,2018年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353亿千瓦时,占当年全国完成总量的87%,约占总体目标的30%。

  中国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联盟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居民采暖领域完成替代电量约115.90亿千瓦时,约占2018年总替代电量1555.17亿千瓦时的7.45%。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会员与企业文化建设部主任郭玮在论坛上说:“从‘煤改电’角度不难看出,我国电取暖领域的工作及电能替代还处在关键期、攻坚期。”

  同样,电能替代也是提升电气化水平的主要措施之一——2018年我国电气化率为21%,人均用电量接近5000千瓦时,仅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人均用电量的60%左右。另据统计,除去工商业用电,我国2018年居民人均用电为510千瓦时,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分会常务副会长王继业表示,电气化率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目前社会进步指数位于世界83位,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电器拥有量虽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仍有差距。他预测到2030年,我国电能替代潜力空间约2.2万亿千瓦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这股巨大潜力能否得到释放呢?

  对此,与会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全球正在发生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电能替代正当时,价格引导作用的优势将会显现。

  从电能生产端看,电能替代注重的环保电源,正在发生变化。

  据今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3.6 亿千瓦,同比增长23%,占全国总装机比重达到19%,已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其中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84亿千瓦和1.74亿千瓦。而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分析,2035年前,新能源装机将超过煤电成为全国第一大电源。

  新能源发电规模扩大的同时,发电成本也在降低。

  石定寰表示,推动电能替代,能源结构向清洁可再生方向发展的趋势不容忽视,尤其是太阳能与风能。从风电看,其度电成本呈逐年降低之势,标杆上网电价随之下降。2018年5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强调,推行竞争方式配置风电项目。从光伏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2019年度的光伏上网电价仍将继续调降。

  “未来新能源将实现平价上网,甚至可能价格非常低廉,使得大量使用新能源不受成本限制。这将为电能替代提供经济基础和必要条件。”王继业认为,我国未来将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其价格优势将对电能替代产生积极影响。他考察发现,新能源在国际上的价格优势早已显现——2009到2017年,全球风电、光伏发电成本降幅分别达到67%和86%,价格分别为4.5美分/每千瓦时、5美分/千瓦时。

  与会专家与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新的技术和先进交易方式将助力解决当前新能源的弃风弃光问题,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新能源价格优势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电能替代。

  同时,王继业表示,未来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三型两网”建设,将能源电力与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对能源基础设施进行一次重要的创新与变革,借助其智慧用能与互联网模式解决电能替代中存在的问题,带动电能替代产业高速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降低生产能耗,促进高质量能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成为主要用能方式。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煤改电”成效初显 电能替代前景广阔

作者:侯帅 发布时间:2019-05-14 来源: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5月6日,中国供热展在北京国展开幕,距离下一个供暖季还有两个季度,而参展厂商们已使出了浑身解数推销自家产品。而在展区旁的会议室内,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分会举办的2019年北方地区冬季电取暖发展论坛,正在讨论电采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参会代表和专家的热议下,“煤改电”作为电能替代的一种主要举措,将呈现怎样的前景?电能替代未来又将如何进一步推广?

“煤改电”优势凸显 还需系统推进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十部委共同印发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坚持清洁替代,减少大气污染物”,并提出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到50%,替代散烧煤7400万吨。

  在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实践证明,电取暖不仅较燃气取暖对于降低氮氧化物有着明显优势,且对于大气污染治理也有着明显成效。他估算,北京地区“煤改电”后每个采暖季可减少散煤燃烧45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76.37万吨、二氧化硫10.86万吨、氮氧化合物3.17万吨。但他强调,其他城市如何通过电取暖实现清洁替代,仍需探讨。

  与会专家及业内人士同样认为,若想全面实现清洁取暖,必先捋顺当前“煤改电”存在的三大问题:

  首先,配套支持政策需完善。因补贴力度不足,多地未能实施房屋保温改造,造成了电取暖耗电量大、成本高。住建部总工程师陈宜明曾公开表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建筑节能保温效果差,温度较城镇住宅节能保温低7~8摄氏度。同时,配套电网建设和房屋的保温方面改造缺位,造成电网投资回收难,供暖效果难以保证。

  其次,体制机制需创新。去年《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2018~2019年采暖季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中便提出,各地要结合清洁供暖实践,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开能源、热力生产和供应领域,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清洁供暖市场,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但与会业内人士表示,在2018年“煤改电”中,部分地方财政不足,仍不考虑投资运营。

  再者,一城还需一策。《规划》要求2021年全面实现清洁取暖的“2+26”城市城区的政策补贴、基础条件、地形气候不尽相同。但目前看,多地未能考虑当地环保要求、电网支撑能力、资源禀赋、地方财政能力、居民收入水平等,造成了补贴支撑不足。

  面对这些问题,与会专家表示,一方面,要对症下药,如针对农村建筑外墙保暖改造应倾斜性地补偿,消除“煤改电”补贴差距,实现建筑保温改造,提高电采暖效率,实现燃料费用与供暖费用的双降。另一方面,清洁取暖作为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用户等方面合作,在支持政策、推进方式、供暖保障等方式协同推进。

  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石定寰表示,对于政府而言,应出台稳定持续的支持政策,因此各地要根据地方禀赋、客观条件等因地制宜,将政策制定按照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制定出多方面综合的系统政策。

  国家电网许继集团研发中心主任周逢权表示,要更好地推动“煤改电”,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其中,政府牵头推动“煤改电”市场化运作,完善市场机制、补偿机制,可把电取暖引上一个良性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唐文升以国家电网加快配套电网建设、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煤改电”清洁供暖工作为例,认为应以客户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为出发点。同时,企业之间可分工合作,进一步明确电网、设备厂商职责;属地政府组织设备供应商加强社会服务的运维管理,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故障维修服务,消除“煤改电”客户的后顾之忧。

  国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伟理认为,在系统推进“煤改电”时,企业在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优化商业模式等方面大有可为。他以国网节能公司为中小企业创新搭建平台为例,中小企业创新成果通过平台的评审和鉴定,以及标准化和通过示范,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应用,这是一种找到新动能的有效途径。

电能替代潜力巨大新能源成本降低将起引导作用

  “煤改电”不仅可助力减少大气污染物,同时它作为电能替代的主要举措之一,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切入点。

  国家能源局《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对电能替代提出的总体目标为4500亿千瓦时。国家电网公司2016~2018年已完成替代电量3566.02亿千瓦时,占目标总量的79%。其中,2018年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353亿千瓦时,占当年全国完成总量的87%,约占总体目标的30%。

  中国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联盟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居民采暖领域完成替代电量约115.90亿千瓦时,约占2018年总替代电量1555.17亿千瓦时的7.45%。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会员与企业文化建设部主任郭玮在论坛上说:“从‘煤改电’角度不难看出,我国电取暖领域的工作及电能替代还处在关键期、攻坚期。”

  同样,电能替代也是提升电气化水平的主要措施之一——2018年我国电气化率为21%,人均用电量接近5000千瓦时,仅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人均用电量的60%左右。另据统计,除去工商业用电,我国2018年居民人均用电为510千瓦时,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分会常务副会长王继业表示,电气化率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目前社会进步指数位于世界83位,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电器拥有量虽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仍有差距。他预测到2030年,我国电能替代潜力空间约2.2万亿千瓦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这股巨大潜力能否得到释放呢?

  对此,与会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全球正在发生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电能替代正当时,价格引导作用的优势将会显现。

  从电能生产端看,电能替代注重的环保电源,正在发生变化。

  据今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3.6 亿千瓦,同比增长23%,占全国总装机比重达到19%,已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其中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84亿千瓦和1.74亿千瓦。而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分析,2035年前,新能源装机将超过煤电成为全国第一大电源。

  新能源发电规模扩大的同时,发电成本也在降低。

  石定寰表示,推动电能替代,能源结构向清洁可再生方向发展的趋势不容忽视,尤其是太阳能与风能。从风电看,其度电成本呈逐年降低之势,标杆上网电价随之下降。2018年5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强调,推行竞争方式配置风电项目。从光伏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2019年度的光伏上网电价仍将继续调降。

  “未来新能源将实现平价上网,甚至可能价格非常低廉,使得大量使用新能源不受成本限制。这将为电能替代提供经济基础和必要条件。”王继业认为,我国未来将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其价格优势将对电能替代产生积极影响。他考察发现,新能源在国际上的价格优势早已显现——2009到2017年,全球风电、光伏发电成本降幅分别达到67%和86%,价格分别为4.5美分/每千瓦时、5美分/千瓦时。

  与会专家与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新的技术和先进交易方式将助力解决当前新能源的弃风弃光问题,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新能源价格优势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电能替代。

  同时,王继业表示,未来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三型两网”建设,将能源电力与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对能源基础设施进行一次重要的创新与变革,借助其智慧用能与互联网模式解决电能替代中存在的问题,带动电能替代产业高速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降低生产能耗,促进高质量能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成为主要用能方式。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