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推动实物“ID”全设备领域推广应用,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智慧供应链、电力无线专网、配网监测等业务,实现——
10月11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完成了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全流程贯通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资产编码,可实现资产生产、检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标志着国网浙江电力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是深化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手段。国网浙江电力制订开展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工作计划表,完善人员和技术配备,开展新技术设备研发,建成可用性强、操作便捷的管理系统,加快电力物联网仿真测试实验室建设,全面支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推动实物“ID”全设备领域推广应用。目前,该公司已完成设备赋码超过7万条。
全面推广应用实物“ID”
为每一台设备颁发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实现设备资产的统一管理。国网浙江电力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制订详细的推进计划,确立推进原则目标,加快新型工器具研发,以支撑业务顺利推进。
以“实用、好用、易用”为目标,该公司先期深入调研业务和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在推进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既有业务流程的影响,针对设备材料清册提报、物资库存管理、基建自动竣工决算等10项优势业务功能点,单独制订差异化解决方案,为准确高效开展信息系统功能设计提供良好的业务支撑。截至8月底,该公司完成了PMS2.0、ERP、物资调配平台等系统的适应性调整以及微应用微服务部署工作,稳步推进电网资产实物“ID”推广建设。
高效的问题闭环管理机制,是电网资产实物“ID”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我们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由专人负责跟踪问题处理进度。”国网浙江电力安监部周辉说。
在推进实物“ID”建设过程中,该公司还建设电力物联网仿真实验室。实验室具备电磁环境仿真、气候环境仿真、电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等4个方面的仿真测试能力,全方位覆盖物联网设备的性能检测需要,为实物“ID”周边设备的设计、研发和性能优化提供应用研究分析结论。
新型工器具的研发,为实物“ID”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信息化管理的便捷方式。国网浙江电力研发出RFID视频识别技术,可远程识别标签码,通过RFID及物联网技术,对物资身份进行精准管理和便捷管理,实现信息流与实物流同步全程管控。
推广实物“ID”,是规范电网资产数据管理,打破专业信息共享壁垒,提升电网本质安全水平和效率效益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一线人员来讲,实物‘ID’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实物‘ID’能够有效提升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因而,我们的推广力度非常大。”周辉说。
根据规划,国网浙江电力将在2018年至2020年三年内,分步骤完成电网设备统一身份编码建设工作,实现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内的信息溯源和共享,支撑企业级资产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全面提升企业资产管理现代化水平。
提升资产运维管理水平
以实物“ID”为基础,国网浙江电力全面推动智慧供应链、电力无线专网、配网监测等业务。
位于金华的浙中智能中心库,是国网浙江电力依托“互联网+”电力物资技术打造的物联智慧仓库,吞吐能力为轻型40托/小时,每月可处理订单3080单。依托实物“ID”与智慧供应链技术,浙中智能中心库采用RFID扫描设备、电子标签、AGV小车、智能输送分拣线等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搬运、自动拣配、自动裁剪、自动化全面盘点等全流程仓储自动化,大大提升仓储作业工作效率,推动电力物资高效仓储和智能配送。
实物“ID”与电力无线专网的技术融合,产生了新的变化。以嘉兴110千伏沈荡变为试点,国网浙江电力研究基于LTE230MHz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的资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使用方法,采用RFID扫描设备上的实物“ID”。设备所有信息可通过电力无线专网实时传送,大大提升了资产数据传输和使用效率。
在智能运检领域,国网浙江电力通过开展智能传感技术与物联网电子标签融合应用研究,为重要设备安装智能传感标签,实时监测低压母排、电缆搭接点的温度,监测开关柜内部湿度。物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的结合,实现了移动终端快速识别物联网电子标签,实时获取系统设备资产信息、运行信息以及运维轨迹,快速定位配网设备,全面贯通配网设备巡视、缺陷管理、危险点预控、检修计划等业务场景,实现了设备、人员、作业之间的信息互联,推动配网作业方式由手工台账到移动扫码的转变。运维管理由业务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大大提升了配网精益化管理水平。目前,该业务在国网浙江电力已经广泛应用。宁波供电公司在海曙、鄞州等地张贴物联网电子标签7000余个、智能传感标签300余个,覆盖50条配电线路和100个低压台区,利用物联网电子标签开展配网智能运检业务。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推动实物“ID”全设备领域推广应用,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智慧供应链、电力无线专网、配网监测等业务,实现——
10月11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完成了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全流程贯通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资产编码,可实现资产生产、检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标志着国网浙江电力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是深化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手段。国网浙江电力制订开展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工作计划表,完善人员和技术配备,开展新技术设备研发,建成可用性强、操作便捷的管理系统,加快电力物联网仿真测试实验室建设,全面支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推动实物“ID”全设备领域推广应用。目前,该公司已完成设备赋码超过7万条。
全面推广应用实物“ID”
为每一台设备颁发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实现设备资产的统一管理。国网浙江电力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制订详细的推进计划,确立推进原则目标,加快新型工器具研发,以支撑业务顺利推进。
以“实用、好用、易用”为目标,该公司先期深入调研业务和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在推进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既有业务流程的影响,针对设备材料清册提报、物资库存管理、基建自动竣工决算等10项优势业务功能点,单独制订差异化解决方案,为准确高效开展信息系统功能设计提供良好的业务支撑。截至8月底,该公司完成了PMS2.0、ERP、物资调配平台等系统的适应性调整以及微应用微服务部署工作,稳步推进电网资产实物“ID”推广建设。
高效的问题闭环管理机制,是电网资产实物“ID”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我们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由专人负责跟踪问题处理进度。”国网浙江电力安监部周辉说。
在推进实物“ID”建设过程中,该公司还建设电力物联网仿真实验室。实验室具备电磁环境仿真、气候环境仿真、电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等4个方面的仿真测试能力,全方位覆盖物联网设备的性能检测需要,为实物“ID”周边设备的设计、研发和性能优化提供应用研究分析结论。
新型工器具的研发,为实物“ID”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信息化管理的便捷方式。国网浙江电力研发出RFID视频识别技术,可远程识别标签码,通过RFID及物联网技术,对物资身份进行精准管理和便捷管理,实现信息流与实物流同步全程管控。
推广实物“ID”,是规范电网资产数据管理,打破专业信息共享壁垒,提升电网本质安全水平和效率效益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一线人员来讲,实物‘ID’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实物‘ID’能够有效提升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因而,我们的推广力度非常大。”周辉说。
根据规划,国网浙江电力将在2018年至2020年三年内,分步骤完成电网设备统一身份编码建设工作,实现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内的信息溯源和共享,支撑企业级资产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全面提升企业资产管理现代化水平。
提升资产运维管理水平
以实物“ID”为基础,国网浙江电力全面推动智慧供应链、电力无线专网、配网监测等业务。
位于金华的浙中智能中心库,是国网浙江电力依托“互联网+”电力物资技术打造的物联智慧仓库,吞吐能力为轻型40托/小时,每月可处理订单3080单。依托实物“ID”与智慧供应链技术,浙中智能中心库采用RFID扫描设备、电子标签、AGV小车、智能输送分拣线等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搬运、自动拣配、自动裁剪、自动化全面盘点等全流程仓储自动化,大大提升仓储作业工作效率,推动电力物资高效仓储和智能配送。
实物“ID”与电力无线专网的技术融合,产生了新的变化。以嘉兴110千伏沈荡变为试点,国网浙江电力研究基于LTE230MHz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的资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使用方法,采用RFID扫描设备上的实物“ID”。设备所有信息可通过电力无线专网实时传送,大大提升了资产数据传输和使用效率。
在智能运检领域,国网浙江电力通过开展智能传感技术与物联网电子标签融合应用研究,为重要设备安装智能传感标签,实时监测低压母排、电缆搭接点的温度,监测开关柜内部湿度。物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的结合,实现了移动终端快速识别物联网电子标签,实时获取系统设备资产信息、运行信息以及运维轨迹,快速定位配网设备,全面贯通配网设备巡视、缺陷管理、危险点预控、检修计划等业务场景,实现了设备、人员、作业之间的信息互联,推动配网作业方式由手工台账到移动扫码的转变。运维管理由业务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大大提升了配网精益化管理水平。目前,该业务在国网浙江电力已经广泛应用。宁波供电公司在海曙、鄞州等地张贴物联网电子标签7000余个、智能传感标签300余个,覆盖50条配电线路和100个低压台区,利用物联网电子标签开展配网智能运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