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井通电项目完成后,广东电网公司湛江徐闻供电局的工作人员定期对村里的线路设备开展定检维护,确保机井用电正常。 林瑜晓 摄
9月20日,广东省发改委召开机井通电示范点现场会,历时近两年的广东省湛江市机井通电工程全面竣工。
这一天,湛江市遂溪县洋青镇古村西村的村委会副主任徐庭正在自家地里给干渴的香蕉秧苗“喂水”。清泉汩汩喷涌而出,滋润着田地,他心里有说不出的舒坦,“以前就怕旱灾,种什么都要左思右想,现在机井通了电,真是种地不慌、灌溉不愁了!”
雷州半岛素有“十年九旱”之名,2015年一场大旱,湛江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70万亩,经济损失约3.5亿元。
今年4月,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外出农民工增速持续回落,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留在家乡创业发展。湛江全市人口700多万,是广东沿海人口最多的地区,外出珠三角一带务工人员众多,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少外出打工人员又陆续返乡创业,但是多发的旱情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发展。
如何破除“靠天吃饭”的困境?2016年,广东电网公司专项投入1.1亿元资金用于农业电气化抽水灌溉井的通电建设,项目涉及湛江地区300多个村、近4000口机井,可灌溉农田59.3万余亩,总负荷达6000千瓦。
“苦旱区”重建“希望的田野”
徐庭所在的古村西村,全村1600多人基本靠种植为生。以往,村民需要挑水、储水来灌溉田地,如遇干旱只能“认命”。而如今,崭新的线路设备连接起4口机井,400多亩田地铺上粗细不一的黑色塑料软管,从地头机井里不断冒出水花,浇灌着一片绿茵。“只要合上水泵开关,就能自动出水,老人小孩都可以操作。”
此前,当地政府曾在该村投资建设4口高标准农田机井,每口由一台柴油发电机带动水泵抽水,但柴油发电机功率大、油耗高。徐庭算了一笔账:使用柴油发电机,每亩地浇一次需要3升柴油,花费18元;而使用通电后的机井,每亩地浇一次需要6度电,以每度电0.64元计,只需要3.8元。灌溉成本将降低为原来的五分之一。
灌溉有了保障,村民就能够根据农作物的市场价格灵活调整种植计划,提高产品竞争力。过去,该村村长徐平经常瞅着一望无际的甘蔗林发呆,因为灌溉用水难,他只能年复一年种着耐旱却不“紧俏”的甘蔗。如今机井通了电,他寻思着,等这批甘蔗收获后,改种一批市价较好的葱和辣椒。粗略估计,他的家庭年收入能增长10多万元,而其他村民年收入平均至少能增长3—4万元。“这日子有盼头了!”
惠民生“通”民心
古村西村只是一个缩影。除遂溪外,徐闻、雷州等地的大片农作物也得以“解渴”。为了切实解决农业灌溉需求,广东电网公司湛江供电局建立起“规划库”,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仔细筛选、精心规划,确保优先解决突出问题,并与徐闻、雷州和遂溪三地政府签订《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协议书》,将机井通电项目纳入政府督办考核,加大政企合作力度,确保项目更高效顺利推进。
在这场跨度两年的机井通电攻坚战中,湛江供电局数千人连续奋战在现场一线。不少电杆、台区架设在田地间,由于道路狭窄,大型作业钩机无法进入,只能靠人力搬运材料到现场搭建。更有一些机井位于沼泽、流沙等地,现场情况复杂,施工困难。而为了确保供电质量,降低对村民的影响,机井线路距离变压器均不能大于500米,且线路要尽可能避开耕地。为加快通电时间,该局还对全部机井项目实行同步施工报装,确保能在线路建设竣工后便可立户通电,让电网尽快服务灌溉。
据悉,整个“十三五”期间,广东电网公司将累计投资逾400亿元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除机井通电外,今年年底前还将完成3300多个“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从根本上补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以实际行动激活农民创业致富梦,助力农村开启多元化经济发展新格局。(席佳 林瑜晓 郑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