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系,让资金管理更安全——吉林电力新型资金管理体系建设成效综述

2月19日,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基层单位资金安全领域廉洁风险防控手册》正式印发。这本手册是该公司将新型资金管理体系与企业廉洁风险防控体系相结合的典型应用,也是该公司对新型资金管理体系深挖效能,防范企业管理各类风险隐患的“管控硬措施”之一。

2018年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1233”资金管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新型资金管理体系建设的大胆创新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宝贵的探索经验。

国网吉林电力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已经成功完成了电费省级直收、资金省级直付、现金流按日排程的试点建设,建立起一套新型资金管理体系,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三流合一”。这次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变革,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创效收益,也为企业增强资金安全、降低经营风险提供了重要抓手。

用体系力量降低经营风险

构建新型资金管理体系之初,国网吉林电力就将安全效益作为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体系建成后,资金管理实现高度集约化——电费收入由以前“三级账户、三级管理”变为“一级账户、三级管理”,资金支付由以前“三级支付、三级管理”变为“一级支付、三级管理”,资金预算由以前“月度控制”变为“按日排程”。

能如此大幅度压缩资金管理层级、环节和人员数量,依托的是国网吉林电力开发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资金管控流程和资金安全监测系统。

“因为环节少了,所以出错的概率也就小了;而把工作交给计算机系统,人犯错的机会也就降低了。”国网吉林电力财务部主任张明辉用颇为直白的两句话,点明新体系在降低风险、提升资金安全方面的功用。

在新的资金管控体系下,国网吉林电力新设7个省级电费账户,119个市、县公司电费账户全部撤销;统设1个省级集中支付账户,撤销分公司支出账户,子公司只保留1个基本账户并实施省级集中管理。“如此一来,资金收支业务同步上移至省公司层面,市、县公司不再经手资金收付业务,市、县企业产生的业务风险点大幅减少,基层账户管控人为舞弊和误操作风险显著降低。过去由于账户层级多、数量多而导致的资金监控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张明辉说。

而在省公司层级,为了发挥资金安全监测系统作用,国网吉林电力的财务管理人员先后梳理了38项收支业务流程,设定929项内控要点,将其中580项嵌入系统,并设置稽核校验规则及流程在线控制,固化系统审批节点,规范审批流程,实现了支付业务全程在线流转,彻底消除了人为干预风险。同时,该公司还通过资金分级授权、3N+1密钥审批,采用签字板、人脸识别、U Key密码多重加密等方式,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增强了新型资金管理体系安全等级。

“如今,我们是以固化在流程中的防控逻辑和技术措施,来保证资金收支安全,同时保障业务流程合规性。”国网吉林电力资金管控中心专责陈雪莹介绍,“以物资购买为例,设备到货后需要对纸制发票、到货验收单和采购订单进行‘三单匹配’核验,以往是由财务人员人工核对,现在则是在线上由管控系统根据内控规则对‘三单’进行快速比对。信息核对全流程都是以内控规则和关键信息为核心,这样就彻底杜绝了信息比对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资金流贯穿企业管理始终,抓住资金管控,就是抓住企业管理的牛鼻子。”这是国网吉林电力干部员工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基于此,国网吉林电力依托资金流、业务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协助纪检监察部门对基层单位开展资金安全廉洁风险管控。“我们以业务流为基点,识别资金安全廉洁风险业务;然后以信息流作为控制风险发生的硬措施,在系统中设置危机预警;以价值流为资金安全风险防控最终结果,评价风险控制有效性。”张明辉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新型资金管理体系借助智能交费系统使原来“以月为周期”的用电交费方式变为“以日为周期”,实现了电费“日清日结”,从而让企业营销、财务部门能够及时跟踪处理每日结算中发现的资金安全隐患,降低了电费风险。

同时,新体系还具备资金“按日排程”功能,可以将收入和支出预测细化到日,直观反映出每日预测资金的收、支、余情况,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合理安排资金支付时序及规模,实现精益收入预算来源、精细支出预算编制,避免了资金链断裂风险,也让资金的使用更加安全。

靠系统监督助力颗粒归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抄收员夹着皮包上门收电费,90年代以来是省、市、县三级收费,电费回收风险一直是供电企业挥之不去的烦恼。”国网吉林电力营销部主任郭云峰说,“如今在新型资金管理体系下,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我们建立了‘一级账户、三级管理’的省级直收模式,让电费颗粒归仓更有保障。”

撤销市、县电费账户后,国网吉林电力统一设立7个省级电费资金账户,电费资金实现“一级统一批量清分,三级穿行校核对账”,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清晰、简单,确保了资金归集更加集约、电费回收更加安全;同时,通过销根业务自动匹配入户,跨营财系统自动推送实收数据,减少了人工干预虚假入账风险,电费管理“跑、冒、滴、漏”等隐患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在新的资金管理体系推广之后,我们不再需要手工分拣收费。”来自通化供电公司营销集约管控中心电费账务班的柏汉卿对自身工作的变化有最直观的感受,“系统能够自动将电费分拣入户,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电费回收的确更加安全可靠了。”

国网吉林电力财务部迟浩作为省级资金管理人员,对于新体系的强大功能感受更深,他说:“传统电费收缴过程中,收缴痕迹不透明,呆死坏账、违规操作等风险始终存在。借助资金安全监测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全过程线上流转、实时监控,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业务链条,杜绝了人为抵顶应收账款、电费资金体外循环等电费收缴中的违规行为。”

在新体系构建过程中,国网吉林电力还在营销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建立起接口通道,嵌入了一套“信用白名单”机制,将用电企业信用审核固化到营销SG186系统,从而将用电企业信用审核关口前移。不在“白名单”上的企业票据,将会被系统提示,执行分级授权审批,采取更严格的跟踪监督,由此,将企业客户的电费回收风险降至最低,保障资金收入安全可靠。

从源头把关实现支出安全

在传统报销和资金支付模式下,员工需要手工填写繁琐的纸质单据,领导审批、财务审核以及资金支付都依赖于大量的线下核对和手工签字,并通过银行账户分别进行资金支付。这种模式不但效率低,审核质量难以保证,还存在极大的资金管理风险。

“新型体系建成后,全面推行原始凭证电子化、结构化,所有凭证经过标准化采集、加密存储,系统实现自动分拣识别,工作效率上去了,人为差错率大大降低。”国网吉林电力资金集约管控中心刘翠说。

国网吉林电力将财务系统与税务系统对接,通过应用原始凭证电子化、结构化技术,实现对发票的识别、验真、查重、认证,彻底杜绝了假票入企和重复报销问题。

但员工报销系统的支出,并不是企业支出的最大头。

“通过分析企业历年费用支付情况,我们发现88%的费用都是通过合同支付的,强化合同的订立和履约管控,对于规范企业经济行为,规避经营风险,提升资金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国网吉林电力经法部王洪涛说,“因此,我们按照‘无决策不预算、无预算不合同、无合同不履行、无合约不支付’的合规管理思路,将经法和财务系统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消除无预算、超预算签订合同,补签、倒签合同等管理风险。”

实施经法与财务集约联控后,国网吉林电力各层级起草合同时,经法系统会自动调用财务预算进行“预算强控”;当发起支付时,财务系统也会自动调用合同信息进行“合同强控”,从而实现法、财的深度融合、关联强控,从源头把住资金支出安全关。

物资采购领域,也是新型资金管理体系管控的重点。

“原来,供应商数据信息来源有很多,还可以进行修改。”国网吉林电力物资公司专责蔡雪梅说,“资金省级直付后,全面收回ERP系统手工编辑供应商信息权限,停用财务管控系统供应商数据,一律通过MDM申请、变更供应商付款信息,保证了供应商付款信息的唯一性和有效性。”

只有实现主数据同源管理,才能够保证数据质量。国网吉林电力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MDM主数据管理平台作为唯一源头,实现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系统同源管理,严格规范供应商相关信息的维护审批流程与合规控制,确保了数据的真实、准确。

关键词: 区块链, 吉林电网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新体系,让资金管理更安全——吉林电力新型资金管理体系建设成效综述

作者:徐搏 张玉峰 发布时间:2019-02-21 来源: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月19日,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基层单位资金安全领域廉洁风险防控手册》正式印发。这本手册是该公司将新型资金管理体系与企业廉洁风险防控体系相结合的典型应用,也是该公司对新型资金管理体系深挖效能,防范企业管理各类风险隐患的“管控硬措施”之一。

2018年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1233”资金管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新型资金管理体系建设的大胆创新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宝贵的探索经验。

国网吉林电力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已经成功完成了电费省级直收、资金省级直付、现金流按日排程的试点建设,建立起一套新型资金管理体系,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三流合一”。这次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变革,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创效收益,也为企业增强资金安全、降低经营风险提供了重要抓手。

用体系力量降低经营风险

构建新型资金管理体系之初,国网吉林电力就将安全效益作为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体系建成后,资金管理实现高度集约化——电费收入由以前“三级账户、三级管理”变为“一级账户、三级管理”,资金支付由以前“三级支付、三级管理”变为“一级支付、三级管理”,资金预算由以前“月度控制”变为“按日排程”。

能如此大幅度压缩资金管理层级、环节和人员数量,依托的是国网吉林电力开发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资金管控流程和资金安全监测系统。

“因为环节少了,所以出错的概率也就小了;而把工作交给计算机系统,人犯错的机会也就降低了。”国网吉林电力财务部主任张明辉用颇为直白的两句话,点明新体系在降低风险、提升资金安全方面的功用。

在新的资金管控体系下,国网吉林电力新设7个省级电费账户,119个市、县公司电费账户全部撤销;统设1个省级集中支付账户,撤销分公司支出账户,子公司只保留1个基本账户并实施省级集中管理。“如此一来,资金收支业务同步上移至省公司层面,市、县公司不再经手资金收付业务,市、县企业产生的业务风险点大幅减少,基层账户管控人为舞弊和误操作风险显著降低。过去由于账户层级多、数量多而导致的资金监控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张明辉说。

而在省公司层级,为了发挥资金安全监测系统作用,国网吉林电力的财务管理人员先后梳理了38项收支业务流程,设定929项内控要点,将其中580项嵌入系统,并设置稽核校验规则及流程在线控制,固化系统审批节点,规范审批流程,实现了支付业务全程在线流转,彻底消除了人为干预风险。同时,该公司还通过资金分级授权、3N+1密钥审批,采用签字板、人脸识别、U Key密码多重加密等方式,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增强了新型资金管理体系安全等级。

“如今,我们是以固化在流程中的防控逻辑和技术措施,来保证资金收支安全,同时保障业务流程合规性。”国网吉林电力资金管控中心专责陈雪莹介绍,“以物资购买为例,设备到货后需要对纸制发票、到货验收单和采购订单进行‘三单匹配’核验,以往是由财务人员人工核对,现在则是在线上由管控系统根据内控规则对‘三单’进行快速比对。信息核对全流程都是以内控规则和关键信息为核心,这样就彻底杜绝了信息比对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资金流贯穿企业管理始终,抓住资金管控,就是抓住企业管理的牛鼻子。”这是国网吉林电力干部员工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基于此,国网吉林电力依托资金流、业务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协助纪检监察部门对基层单位开展资金安全廉洁风险管控。“我们以业务流为基点,识别资金安全廉洁风险业务;然后以信息流作为控制风险发生的硬措施,在系统中设置危机预警;以价值流为资金安全风险防控最终结果,评价风险控制有效性。”张明辉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新型资金管理体系借助智能交费系统使原来“以月为周期”的用电交费方式变为“以日为周期”,实现了电费“日清日结”,从而让企业营销、财务部门能够及时跟踪处理每日结算中发现的资金安全隐患,降低了电费风险。

同时,新体系还具备资金“按日排程”功能,可以将收入和支出预测细化到日,直观反映出每日预测资金的收、支、余情况,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合理安排资金支付时序及规模,实现精益收入预算来源、精细支出预算编制,避免了资金链断裂风险,也让资金的使用更加安全。

靠系统监督助力颗粒归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抄收员夹着皮包上门收电费,90年代以来是省、市、县三级收费,电费回收风险一直是供电企业挥之不去的烦恼。”国网吉林电力营销部主任郭云峰说,“如今在新型资金管理体系下,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我们建立了‘一级账户、三级管理’的省级直收模式,让电费颗粒归仓更有保障。”

撤销市、县电费账户后,国网吉林电力统一设立7个省级电费资金账户,电费资金实现“一级统一批量清分,三级穿行校核对账”,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清晰、简单,确保了资金归集更加集约、电费回收更加安全;同时,通过销根业务自动匹配入户,跨营财系统自动推送实收数据,减少了人工干预虚假入账风险,电费管理“跑、冒、滴、漏”等隐患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在新的资金管理体系推广之后,我们不再需要手工分拣收费。”来自通化供电公司营销集约管控中心电费账务班的柏汉卿对自身工作的变化有最直观的感受,“系统能够自动将电费分拣入户,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电费回收的确更加安全可靠了。”

国网吉林电力财务部迟浩作为省级资金管理人员,对于新体系的强大功能感受更深,他说:“传统电费收缴过程中,收缴痕迹不透明,呆死坏账、违规操作等风险始终存在。借助资金安全监测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全过程线上流转、实时监控,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业务链条,杜绝了人为抵顶应收账款、电费资金体外循环等电费收缴中的违规行为。”

在新体系构建过程中,国网吉林电力还在营销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建立起接口通道,嵌入了一套“信用白名单”机制,将用电企业信用审核固化到营销SG186系统,从而将用电企业信用审核关口前移。不在“白名单”上的企业票据,将会被系统提示,执行分级授权审批,采取更严格的跟踪监督,由此,将企业客户的电费回收风险降至最低,保障资金收入安全可靠。

从源头把关实现支出安全

在传统报销和资金支付模式下,员工需要手工填写繁琐的纸质单据,领导审批、财务审核以及资金支付都依赖于大量的线下核对和手工签字,并通过银行账户分别进行资金支付。这种模式不但效率低,审核质量难以保证,还存在极大的资金管理风险。

“新型体系建成后,全面推行原始凭证电子化、结构化,所有凭证经过标准化采集、加密存储,系统实现自动分拣识别,工作效率上去了,人为差错率大大降低。”国网吉林电力资金集约管控中心刘翠说。

国网吉林电力将财务系统与税务系统对接,通过应用原始凭证电子化、结构化技术,实现对发票的识别、验真、查重、认证,彻底杜绝了假票入企和重复报销问题。

但员工报销系统的支出,并不是企业支出的最大头。

“通过分析企业历年费用支付情况,我们发现88%的费用都是通过合同支付的,强化合同的订立和履约管控,对于规范企业经济行为,规避经营风险,提升资金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国网吉林电力经法部王洪涛说,“因此,我们按照‘无决策不预算、无预算不合同、无合同不履行、无合约不支付’的合规管理思路,将经法和财务系统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消除无预算、超预算签订合同,补签、倒签合同等管理风险。”

实施经法与财务集约联控后,国网吉林电力各层级起草合同时,经法系统会自动调用财务预算进行“预算强控”;当发起支付时,财务系统也会自动调用合同信息进行“合同强控”,从而实现法、财的深度融合、关联强控,从源头把住资金支出安全关。

物资采购领域,也是新型资金管理体系管控的重点。

“原来,供应商数据信息来源有很多,还可以进行修改。”国网吉林电力物资公司专责蔡雪梅说,“资金省级直付后,全面收回ERP系统手工编辑供应商信息权限,停用财务管控系统供应商数据,一律通过MDM申请、变更供应商付款信息,保证了供应商付款信息的唯一性和有效性。”

只有实现主数据同源管理,才能够保证数据质量。国网吉林电力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MDM主数据管理平台作为唯一源头,实现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系统同源管理,严格规范供应商相关信息的维护审批流程与合规控制,确保了数据的真实、准确。

关键词: 电力, 吉林电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