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氟化硫,几根试验滴管,试验仪器……冰冷的实验器材组合在一起,成了陈林聪的一方天地。
陈林聪是海南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海南电科院)生产经营部主任,2011年开始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着电力化学油气分析检测、技术研究等工作。
7年来,他接手了一个又一个解决电网运维问题的科研项目,一次次现场采集、一次次参数设置,他把无数个日日夜夜埋首于实验室中,不出成果不罢休。
苦钻研,从初学到精通
陈林聪始终保持对新技术、新方法强烈的学习欲望,不断消化吸收并积极在实践中运用,解决生产难题。
作为一名电网一线的科研人员,陈林聪打交道最多的是六氟化硫。六氟化硫是新一代超高压绝缘介质材料,被广泛用于大容量变压器和高压电缆。如果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电器设备的绝缘性就会降低,极易出现运行故障。
2014年,海南电科院为各基层单位变电站进行运行状态监测。六氟化硫红外测漏作为一项新的检测手段,首次被派上了“战场”。作为该工作的负责人,陈林聪在这之前也仅仅是经历过一次简单的仪器使用培训,缺乏检测实践。
抱着对新技术的期待,他扛起摄像机般的红外检漏仪,带领团队跑遍试点单位的所有变电站,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
“最初我们查找一个气体泄漏点,往往耗时半小时甚至更久,眼睛盯着取景器都看花了,久了眼泪也不自然地冒出来。后来有了经验,寻找一个泄漏点只需5分钟,并且不用停电,检测很方便。”陈林聪说。他运用这项技术已经为基层查找近百处气体泄漏点。
敢突破,申请专利19项
陈林聪是一个爱钻研的人,科技项目研究中不轻易言败。2012年,刚入企没多久,陈林聪就被派去重庆大学参与研究工作,研究项目是“基于多种特征气体组分关联的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当时项目组在六氟化硫分解物的检测方法上遇到了瓶颈,为了不影响研究进度,他主动接下了设备调试、检测方法改进的任务,在重庆大学开始了蹲点研究,一蹲便是一个月。
新方法的开发并不容易。预想中的分解物没有顺利检测到、关注的分解物出峰时间重叠、气体定量结果起伏不定……问题接踵而来。
“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完美的检测方法一直没有找到,有时确实让人沮丧”,对技术的钻研劲支撑着他不断改进方法。白天,他一次次调整方法参数,不断请教同行专家;晚上,他“疯狂”在网上查找相关的技术资料,仔细研读消化,寻找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
最后他成功地开发出定性定量准确、全新的六氟化硫气体检测方法,并申请了专利。
“现在这个方法可以一针做出14种杂质,这也意味着试验过程中,他要一种组分、一种组分地建立标曲,做实验,才能把14种杂质建立到一个标曲上,难度非常大。”海南电科院化环所员工李欣然说,陈林聪的专研劲让大家佩服不已。
现在,海南电科院在六氟化硫气分析领域始终处在国内先进行列,陈林聪利用这项新技术多次服务于海南电网的生产运维工作,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陈林聪在科研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他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了专利19项,发表论文10篇,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不退缩,筹建省级重点实验室
2014年,海南电科院向海南省科技厅申请组建“海南省电网理化分析重点实验室”。作为筹建组成员之一,面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陈林聪丝毫不退缩。他主动到有经验的单位实地调研,了解重点实验室建设经验;对标重点实验室设立标准,仔细梳理软硬件现状,查找差距,弥补不足。经过两年的努力,“海南省电网理化分析重点实验室”获得海南省科技厅批复同意设立,成为央企在海南的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在此基础上,2016年,他又牵头组织开展实验室的CNAS认可工作。他作为新手,他和同事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加班加点编制相关文件。最终,实验室顺利通过现场评审验收。
陈林聪说:“科研的道路是无止境的。当前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供电稳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只有提升用电设备的检测能力,提升电网的维护运行水平,才能满足人民对电力越来越高的要求,护航万家灯火。”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六氟化硫,几根试验滴管,试验仪器……冰冷的实验器材组合在一起,成了陈林聪的一方天地。
陈林聪是海南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海南电科院)生产经营部主任,2011年开始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着电力化学油气分析检测、技术研究等工作。
7年来,他接手了一个又一个解决电网运维问题的科研项目,一次次现场采集、一次次参数设置,他把无数个日日夜夜埋首于实验室中,不出成果不罢休。
苦钻研,从初学到精通
陈林聪始终保持对新技术、新方法强烈的学习欲望,不断消化吸收并积极在实践中运用,解决生产难题。
作为一名电网一线的科研人员,陈林聪打交道最多的是六氟化硫。六氟化硫是新一代超高压绝缘介质材料,被广泛用于大容量变压器和高压电缆。如果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电器设备的绝缘性就会降低,极易出现运行故障。
2014年,海南电科院为各基层单位变电站进行运行状态监测。六氟化硫红外测漏作为一项新的检测手段,首次被派上了“战场”。作为该工作的负责人,陈林聪在这之前也仅仅是经历过一次简单的仪器使用培训,缺乏检测实践。
抱着对新技术的期待,他扛起摄像机般的红外检漏仪,带领团队跑遍试点单位的所有变电站,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
“最初我们查找一个气体泄漏点,往往耗时半小时甚至更久,眼睛盯着取景器都看花了,久了眼泪也不自然地冒出来。后来有了经验,寻找一个泄漏点只需5分钟,并且不用停电,检测很方便。”陈林聪说。他运用这项技术已经为基层查找近百处气体泄漏点。
敢突破,申请专利19项
陈林聪是一个爱钻研的人,科技项目研究中不轻易言败。2012年,刚入企没多久,陈林聪就被派去重庆大学参与研究工作,研究项目是“基于多种特征气体组分关联的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当时项目组在六氟化硫分解物的检测方法上遇到了瓶颈,为了不影响研究进度,他主动接下了设备调试、检测方法改进的任务,在重庆大学开始了蹲点研究,一蹲便是一个月。
新方法的开发并不容易。预想中的分解物没有顺利检测到、关注的分解物出峰时间重叠、气体定量结果起伏不定……问题接踵而来。
“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完美的检测方法一直没有找到,有时确实让人沮丧”,对技术的钻研劲支撑着他不断改进方法。白天,他一次次调整方法参数,不断请教同行专家;晚上,他“疯狂”在网上查找相关的技术资料,仔细研读消化,寻找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
最后他成功地开发出定性定量准确、全新的六氟化硫气体检测方法,并申请了专利。
“现在这个方法可以一针做出14种杂质,这也意味着试验过程中,他要一种组分、一种组分地建立标曲,做实验,才能把14种杂质建立到一个标曲上,难度非常大。”海南电科院化环所员工李欣然说,陈林聪的专研劲让大家佩服不已。
现在,海南电科院在六氟化硫气分析领域始终处在国内先进行列,陈林聪利用这项新技术多次服务于海南电网的生产运维工作,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陈林聪在科研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他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了专利19项,发表论文10篇,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不退缩,筹建省级重点实验室
2014年,海南电科院向海南省科技厅申请组建“海南省电网理化分析重点实验室”。作为筹建组成员之一,面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陈林聪丝毫不退缩。他主动到有经验的单位实地调研,了解重点实验室建设经验;对标重点实验室设立标准,仔细梳理软硬件现状,查找差距,弥补不足。经过两年的努力,“海南省电网理化分析重点实验室”获得海南省科技厅批复同意设立,成为央企在海南的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在此基础上,2016年,他又牵头组织开展实验室的CNAS认可工作。他作为新手,他和同事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加班加点编制相关文件。最终,实验室顺利通过现场评审验收。
陈林聪说:“科研的道路是无止境的。当前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供电稳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只有提升用电设备的检测能力,提升电网的维护运行水平,才能满足人民对电力越来越高的要求,护航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