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对大数据的利用,创新数据成果应用,提升数据资产价值,以大数据思维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在电网前期大数据平台中,220千伏三屿输变电工程整合政府规划、国土等多项规划数据,构筑项目管理大数据,实现项目风险提前研判,建设难点精准把控,项目投资精确到位。”11月8日,在浙江温州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前期工作例会上,项目前期副主管李大任和同事借助电网前期大数据平台,稳步推进前期工作。
目前,数据已成为企业和社会资源配置新的驱动力。温州供电公司加快数据战略研究成果应用,深入开展数据价值挖掘,构建全员数据应用生态系统。
电力通信网更智能
电力通信是电网智能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电力通信网如同智能电网的中枢神经。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电力通信网的规模日益庞大,网络结构愈加复杂。
温州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经理柴谦益说:“十年前,温州供电公司通信网络通信站点仅有86个,光缆长度1884千米,而今年通信站点已达471个,光缆长度6184千米。传统的运检模式远不能满足通信网规模增长的需求。”
2016年,柴谦益带领同事们创新研究基于全业务数据中心的通信网智慧管理和实践,充分挖掘数据资产潜在价值,推动管理方式的创新与转型。研究团队通过多途径跨平台采集汇总通信网基础数据、运行数据等,进行大数据融合分析,更精准地掌控通信网,实现智慧管理。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多个专业提供技术支撑:为通信网规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包括网络带宽分析、设备支撑能力分析等;为信息通信调度提供决策依据,包括故障定位和模拟仿真等环节;为运行检修提供状态监测,将检修模式由原来被动的“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变。
一年多来,温州供电公司通信网紧急缺陷数量大幅减少,抢修与临时检修数量下降36%。
前期数据信息更精细
说起电网前期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李大任感触很深:“平台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水利规划等整合至电网前期信息大数据体系中,实现‘多规合一’,为电力规划编制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形成最佳方案,避免出现与其他专项规划‘错位、打架’的情况。”
2017年,温州供电公司顺应“互联网+”、智慧能源、电力体制改革等外部环境的转变,运用大数据思维,构建了电网前期信息管理体系,为电网规划、前期提供辅助分析支撑,切实有效地缩短电网前期工作的时间,提升了前期工作质量。
管理体系中的“电子沙盘”直观展示网架情况,工作人员“全方位、零死角”排查电网在运、在建、待建、规划项目情况,将变电站、线路廊道按规划图、竣工图整合至高清地图,形成“全地貌、全方位”视角,使整个温州高压电网情况一目了然、直观清晰。
借助“电子沙盘”的高清可视性,工作人员可确定站址和线路周边的实际情况,形成初选方案,省去了以往设计时地图拼接、电网信息收集等步骤,减轻了设计人员现场重复踏勘压力。
风险警示图则可有效规避建设“红线”,使项目在源头上消除“邻避问题”“颠覆因素”得以实现。资料数据库确保前期审批无遗漏,建立法律法规文件“电子图书馆”,实现“一图到底”的管理模式。智能报表快速统计电网信息,项目信息在相关模块准确维护,并且实现一键式报表导出,大幅提升前期工作人员日常统计、报表报送的效率和准确度。
应用该管理体系后,项目前期和工程前期有效衔接,前期审批文件过期、重复审批问题基本杜绝。另外,项目更具直观可视性,更方便与属地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在该管理体系下,可研编制时间基本可控制在1个月左右,较以前减短了50%。
智能巡检更专业
温州供电公司变电站值班员王奔在大学期间喜欢编程,工作后也喜欢琢磨新鲜事物。2017年,王奔和他的同事们基于巡检机器人技术自主开发巡检“魔力眼”,以非结构化图像自动解析为核心,实现了非结构化数据自动识别、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融合分析的功能。
变电站一次设备长时间暴露在室外,诸多不利因素将会加速电力设备的老化、氧化和腐蚀。如不及时巡视发现和消除这些潜在缺陷,就有可能引发成为各种故障,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王奔说:“恶劣天气环境给变电站运维人员巡检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我们温州台风多发,季节性雷暴雨多,如果巡检机器人能代替人工做大数据采集并高效处理,那该多好。”有想法就有行动,“魔力眼”就此诞生。
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近年来不断发展,已成为设备巡视的重要手段之一。“魔力眼”通过机器人户外巡检采集设备图片、红外测温等海量图片,借助智能巡检机器人AI平台的图像识别技术,提取采集的图像异构数据,将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最后对转化的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
“魔力眼”具备主变渗漏油研判、电压致热型发热识别、设备沉降判断三类识别功能及发热趋势预判功能,可以识别出主变出现渗漏油及呼气阻塞、一次设备出现地基沉降、电压致热等情况,还可以对接头发热进行趋势预判,发现设备的安全隐患。
“魔力眼”应用于变电巡视工作后,自动实时感知温州101座变电站2000余台主要设备5万余个状态量,并能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实现运维辅助决策智能化。通过开发“魔力眼”,温州供电公司在图像识别、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融合等领域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
借助“魔力眼”,该公司非结构化数据自动识别项目由原来4项增加到7项,识别覆盖率由23.1%提升至97.4%,实现了对变电站主要设备识别全覆盖。“魔力眼”1天可以完成人工识别690天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缺陷发现的时效性、准确性,取得可观的效益。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浙江温州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对大数据的利用,创新数据成果应用,提升数据资产价值,以大数据思维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在电网前期大数据平台中,220千伏三屿输变电工程整合政府规划、国土等多项规划数据,构筑项目管理大数据,实现项目风险提前研判,建设难点精准把控,项目投资精确到位。”11月8日,在浙江温州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前期工作例会上,项目前期副主管李大任和同事借助电网前期大数据平台,稳步推进前期工作。
目前,数据已成为企业和社会资源配置新的驱动力。温州供电公司加快数据战略研究成果应用,深入开展数据价值挖掘,构建全员数据应用生态系统。
电力通信网更智能
电力通信是电网智能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电力通信网如同智能电网的中枢神经。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电力通信网的规模日益庞大,网络结构愈加复杂。
温州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经理柴谦益说:“十年前,温州供电公司通信网络通信站点仅有86个,光缆长度1884千米,而今年通信站点已达471个,光缆长度6184千米。传统的运检模式远不能满足通信网规模增长的需求。”
2016年,柴谦益带领同事们创新研究基于全业务数据中心的通信网智慧管理和实践,充分挖掘数据资产潜在价值,推动管理方式的创新与转型。研究团队通过多途径跨平台采集汇总通信网基础数据、运行数据等,进行大数据融合分析,更精准地掌控通信网,实现智慧管理。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多个专业提供技术支撑:为通信网规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包括网络带宽分析、设备支撑能力分析等;为信息通信调度提供决策依据,包括故障定位和模拟仿真等环节;为运行检修提供状态监测,将检修模式由原来被动的“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变。
一年多来,温州供电公司通信网紧急缺陷数量大幅减少,抢修与临时检修数量下降36%。
前期数据信息更精细
说起电网前期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李大任感触很深:“平台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水利规划等整合至电网前期信息大数据体系中,实现‘多规合一’,为电力规划编制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形成最佳方案,避免出现与其他专项规划‘错位、打架’的情况。”
2017年,温州供电公司顺应“互联网+”、智慧能源、电力体制改革等外部环境的转变,运用大数据思维,构建了电网前期信息管理体系,为电网规划、前期提供辅助分析支撑,切实有效地缩短电网前期工作的时间,提升了前期工作质量。
管理体系中的“电子沙盘”直观展示网架情况,工作人员“全方位、零死角”排查电网在运、在建、待建、规划项目情况,将变电站、线路廊道按规划图、竣工图整合至高清地图,形成“全地貌、全方位”视角,使整个温州高压电网情况一目了然、直观清晰。
借助“电子沙盘”的高清可视性,工作人员可确定站址和线路周边的实际情况,形成初选方案,省去了以往设计时地图拼接、电网信息收集等步骤,减轻了设计人员现场重复踏勘压力。
风险警示图则可有效规避建设“红线”,使项目在源头上消除“邻避问题”“颠覆因素”得以实现。资料数据库确保前期审批无遗漏,建立法律法规文件“电子图书馆”,实现“一图到底”的管理模式。智能报表快速统计电网信息,项目信息在相关模块准确维护,并且实现一键式报表导出,大幅提升前期工作人员日常统计、报表报送的效率和准确度。
应用该管理体系后,项目前期和工程前期有效衔接,前期审批文件过期、重复审批问题基本杜绝。另外,项目更具直观可视性,更方便与属地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在该管理体系下,可研编制时间基本可控制在1个月左右,较以前减短了50%。
智能巡检更专业
温州供电公司变电站值班员王奔在大学期间喜欢编程,工作后也喜欢琢磨新鲜事物。2017年,王奔和他的同事们基于巡检机器人技术自主开发巡检“魔力眼”,以非结构化图像自动解析为核心,实现了非结构化数据自动识别、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融合分析的功能。
变电站一次设备长时间暴露在室外,诸多不利因素将会加速电力设备的老化、氧化和腐蚀。如不及时巡视发现和消除这些潜在缺陷,就有可能引发成为各种故障,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王奔说:“恶劣天气环境给变电站运维人员巡检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我们温州台风多发,季节性雷暴雨多,如果巡检机器人能代替人工做大数据采集并高效处理,那该多好。”有想法就有行动,“魔力眼”就此诞生。
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近年来不断发展,已成为设备巡视的重要手段之一。“魔力眼”通过机器人户外巡检采集设备图片、红外测温等海量图片,借助智能巡检机器人AI平台的图像识别技术,提取采集的图像异构数据,将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最后对转化的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
“魔力眼”具备主变渗漏油研判、电压致热型发热识别、设备沉降判断三类识别功能及发热趋势预判功能,可以识别出主变出现渗漏油及呼气阻塞、一次设备出现地基沉降、电压致热等情况,还可以对接头发热进行趋势预判,发现设备的安全隐患。
“魔力眼”应用于变电巡视工作后,自动实时感知温州101座变电站2000余台主要设备5万余个状态量,并能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实现运维辅助决策智能化。通过开发“魔力眼”,温州供电公司在图像识别、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融合等领域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
借助“魔力眼”,该公司非结构化数据自动识别项目由原来4项增加到7项,识别覆盖率由23.1%提升至97.4%,实现了对变电站主要设备识别全覆盖。“魔力眼”1天可以完成人工识别690天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缺陷发现的时效性、准确性,取得可观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