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发布会上表示,经综合研判,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和销售将实现稳定增长。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这不失为一剂“定心丸”。开年以来,“国补”退出、1月产销数据下滑、特斯拉大幅降价,一度令“唱衰”之声四起,产能过剩、需求疲软、产业进入“红海”、“价格战”将至等等论调不一而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遭遇一波信心低谷。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然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且推动产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因而短期回调并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趋势。
首先,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导向没有改变。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上述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对于购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尽管“国补”已经到期退出,但“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长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政策仍在延续。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引导各地在牌照、充电、通行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继续扩大二手车流通,加快建设完善全国性的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开年以来,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仍在源源不断推出。
其次,汽车产业长期趋势也没有改变。2022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7%和93.4%,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事实上,自2012年我国出台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来,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7%,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达到了1596万辆。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放眼全球,世界各国车企也加快了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步伐,2月14日欧洲议会通过2035年“禁燃”时间表更是具有标志性意义,全球汽车业全面转向新能源已是不可逆的趋势。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优势没有改变。据业界专家介绍,我国不仅在动力电池和智能化技术创新方面持续保持领先,而且在曾经的产业链短板如充换电基础设施、商用车、动力电池回收等领域加速赶上,尤其是新车型的研发和推出速度更是令人咋舌。有媒体记者感慨,如今新能源汽车开始出现类似计算机领域快速迭代的现象,芯片升级、电池换代、平台更替,分分钟让老车主成为“版本孤儿”。
不可否认,我国新能源汽车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正是在这样长期向好的预期中,行业企业对今年产业发展的信心依然充足。据透露,工信部今后还将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加快新体系电池、汽车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加快5G车路协同的技术应用,促进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的协同发展。这无疑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亮点纷至沓来让汽车这一巨大产业如同进入新一轮“恒纪元”,在融合吸纳各种新技术实现产业跃迁的同时,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的重要动能。(吴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