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动汽车> 新闻

西安:“异军突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

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3-06-21 09:56:29 作者:张京品 刘潇 雷肖霄

  继2022年勇夺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之后,今年以来,西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西安市政府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西安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9.1%。

  用“异军突起”来形容西安近些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表现,毫不为过。作为西部城市,西安何以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其背后的发展密码值得探究。

头部企业牵引

  西部新能源汽车重镇快速崛起

  数据最有说服力。谈论西安快速崛起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的话题,就绕不开比亚迪这家头部企业在西安的高速发展。

  西安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称,2022年西安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占全国份额14.1%。这意味着全国每7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西安造。

  具体而言,在2022年西安生产的101.52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贡献了99.5万辆,占比97.9%,这一数字不仅占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186.35万辆总销量的一半多,也推动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7.5%,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一。

  可以说,西安已成为比亚迪继深圳总部外,发展质量最高、布局产业最全、增长最快的全球战略性基地。西安市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联盟秘书长罗建安认为,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初步形成了“东有特斯拉,西有比亚迪”的产业格局。

  比亚迪的总部在改革开放最前沿,为何地处西部内陆的西安成为其重要生产基地?

  比亚迪西安负责人介绍,这与20年前比亚迪和西安的第一次牵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3年1月,在电池研发领域蒸蒸日上的比亚迪,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迈出了跨入汽车行业的第一步。比亚迪的第一款车型福莱尔,就是当年秦川福莱尔直接换标后上市销售的。因此,西安可谓是比亚迪最早的乘用车生产基地。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是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所属西安秦川机械厂基础上,于1997年3月29日改制而成,主导产品是从日本铃木公司引进的“西安奥拓”经济型轿车,后因亏损严重经营困难,将77%的股份转给了比亚迪。

  根据新华社2003年播发的一则“比亚迪重塑秦川汽车”的企业动态,秦川汽车有限公司新任董事长王传福强调,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的行动是为5至10年后的盈利做准备。对比亚迪而言,收购秦川汽车的真正意义在于建立一个汽车电池产业化的平台,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将决定比亚迪的未来。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主任陈轶嵩说,回顾比亚迪在西安的发展历程,可以说这是一场企业与城市互相成就的双赢佳话。“或许很多人认为,西安赢得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是因为押对了比亚迪这张牌,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地方政府培育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兴技术的重要性。”

政策支持牵引

  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西安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近些年来,西安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前瞻性的布局,西安市特别是高新区在政策、人才、技术、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了比亚迪发展强有力的支持,比亚迪则在西安布局了乘用车、商用车、电子、汽车金融、轨道交通和动力电池等全产业链业务,推动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西安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2022年,西安汽车产业全年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全年汽车产量达到125.55万辆,同比增长96.48%。《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将西安打造成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目前,西安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加倍努力。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西安新能源汽车以62.8%的同比增速持续领涨。

  坐落于西安市南部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园的比亚迪汽车生产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单体企业之一。在这里,平均每一分钟便可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而在西安市北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新城,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也已建成吉利全球首个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超级智能“黑灯工厂”,成为国内整车企业的首个零碳工厂。此外,陕汽集团制造的新能源重卡,也让西安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更加多元。

  陈轶嵩说,尽管西安汽车产业发展在创新研发能力、零部件配套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有很多短板,但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整车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配套企业以众迪锂电池、三星环新为代表,均在全国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023年随着吉利在陕基地新能源产品开始发力,以及比亚迪四期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西安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引擎和重要增长极。

  据了解,西安市成立了由市级领导挂帅的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提升工作专班,出台了《西安市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安市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提升方案》等扶持政策,提出构建安全可控、层级合理、供给全市、配套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以整车需求为牵引,做强动力电池,做大电机、电控,破解“卡脖子”瓶颈及短板弱项,形成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内外加持牵引

  新能源汽车之都加速奔跑

  西安市提出,打造我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细数西安在相关领域的布局,其行动之早、政策之足、力度之大,有目共睹。

  早在2013年,西安便获批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此后印发了《西安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4—2015年)》,逐步加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创造新能源汽车友好环境。在过去10年间,西安持续进行政策扶持,不断改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在使用环节给予新能源汽车更多便利条件,并提出力争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的目标。

  据了解,西安是全国最早开始实施新能源出租车运营的城市之一,并提出2022年起,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如今,行走在西安街头,悬挂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随处可见,成为这座新能源汽车之都加快转型的生动注脚。

  2023年3月出台的《西安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扩大生产促进消费若干措施》,被认为是西安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再次加持。

  文件指出,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并上牌的消费者进行补贴,最高单车补贴6000元。悬挂新能源号牌的新能源汽车不受工作日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限制。允许新能源汽车借用市内公交专用道行驶。在依法施划的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停放新能源汽车,2小时以内免费。今年4月27日,2023年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同时启动了西安市新能源汽车进机关、下企业、入园区团购推广活动。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近年来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用,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从这里走向世界。

  “钢铁驼队”也在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驰骋新丝路。4月21日,261辆在陕西制造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是陕西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

  据商务部欧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一季度,中国对中亚国家汽车出口额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尤其是中国新能源车受到中亚民众青睐。

  记者从西安海关了解到,2023年1月至4月,陕西与中亚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值达到1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8.4%。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1.3亿元,增长125倍。

  《西安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扩大生产促进消费若干措施》明确指出,鼓励汽车企业开展外贸业务,参加境外专业汽车展会,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增加开行频次,充分发挥优势,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等新兴市场,扩大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

  “高质量开行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构筑起一条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带动了产业集聚和产能转移。”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博尔说,“我们将持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拓,助力国产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张京品 刘潇 雷肖霄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