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底,宁波全市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25.69万辆,各类充电桩(枪)超过了19.5万台(把),全市的车桩比为1.32:1,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对于不少新能源车车主来说,充电难的“里程焦虑”仍然存在:老旧小区充电桩建设难、高速公路服务区在节假日期间充电排队时间长、乡村公用充电桩少……
新能源车车主 “里程焦虑”仍然存在
“小区大门口建了社区充电站,晚上下班回家给汽车充上电,到第二天上班时就充满了,以前都是要等在车边,现在小区门口有了这个充电站,太方便了!”前几天,在鄞州东湖花园大门口,新能源车车主刘先生对小区新建的充电站表示满意。该充电站选取小区公共停车位,建有10台交流充电桩,解决了小区新能源车车主充电难问题。从去年10月投用以来,这个充电站月平均充电量1978.8千瓦时,累计充电时长达3250小时。
“我们结合行业痛点,以移动端为载体,实现小程序、APP与充电站的智能交互,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实现一键充电,有效降低了车主的‘里程焦虑’。用户通过可视化界面可实时了解充电站使用情况。”该充电站的建设方均胜群英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侯璐介绍,公司旗下“均悦充”智能充电生态品牌服务可针对小区、园区、写字楼、商圈、院校、市政机构等目的地场景,制定充电解决方案。
宁波市级充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市级充电设施平台已累计接入公用和专用充电站点2370座、充电桩(枪)2.72万台(把)、换电站48座,总功率119.2万千瓦,供电公司为16.8万户个人自用充电桩提供了电力接入服务,车桩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尽管如此,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里程焦虑”在宁波依然存在。记者采访部分车主和相关人士了解到,主要问题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仍然不能满足公众需要。公共场所停车场、老旧小区等主要场地的充电设施普及率有待提高,充电设施分布不均匀。目前,我市电动汽车充电桩主要分布在区(县、市)中心区域,乡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充电桩数量较少。另外,目前充电桩功率普遍不大,充电时间较长,与燃油车加油的快捷性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老旧小区及一些安置房小区充电桩安装难落地。这些小区的个人专用车位很少,大多数住户无法安装自用充电桩,还有部分车主虽拥有专用车位,但因极少数居民对电动汽车充电安全性存在认识偏差,导致物业公司未能出具意见而无法安装自用充电桩。加上老旧小区和安置房小区停车位少、可改造场地不多、“油车占位”、现有电力容量难以满足快充桩接入需求等因素,故经营性公共充电桩建设也难以开展。
此外,在充电设施管理方面尚有待提升。目前我市很多充电桩是依附于停车场而建的,现场基本没有专门的充电桩管理人员,油车占位、已充满电的车占位等现象影响充电设备的充分利用。
构建市域停车、充电“一张网”
今年以来,宁波新能源汽车持续热销。根据市统计局发布的信息,前三季度,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速达24.7%。加上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年底的利好因素,宁波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保持良好势头。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充电设施网络建设成为继‘水、电、气’之后又一个关乎民生保障的新型基础设施工程,也是各大城市将着力发展的产业领域。”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总体来看,宁波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成效显著,特别在以东环、南环、北环及机场路高架合围的城市核心区内,截至目前,公共充电服务圈半径已缩小至0.5公里,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布局、均衡发展,形成全覆盖、更高效、更便捷的充电网络,推动全市停车、充电“一张网”建设。
前不久,在海曙区环城西路南段95弄白云庄小区路侧,8个充电桩车位全新亮相。该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群充群控智能充电系统,具备智能高效、高兼容性、高防护性等创新优势,单枪最高输出功率可达250千瓦。
“这些充电车位的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后续还将进行高压线缆接电施工,预计年内可以完工投用。”项目建设方宁波城投所属生态环保集团公司战略投资部负责人林洁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首个路侧直流充电设施项目,可为周边小区居民及过路新能源车车主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有效缓解老旧小区“充电难”问题。未来我市将以本项目作为试点,探索路侧停车充电设施建设新模式,依托既有路边停车泊位资源,打造“路边停车、充电一体化”的示范项目,为后续同类项目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记者了解到,当前,生态环保集团公司正积极谋划运营商平台“宁波市域智能充电一张网”,打造城市级“5分钟充电圈”新基建项目,通过整合国有存量资源及市场化资源,选取公共停车场、路侧停车位、闲置土地等场所,建设充电桩、充电站、新能源驿站、储能、光伏、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池等项目,打造宁波市域5分钟智慧充电网络“甬城智充”项目,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以满足新能源车车主随停随充的民生需求,助力宁波打造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杆。
在海曙区菱池街和白杨街,即将建成的大型光储充综合能源驿站即将建成。记者看到,这里配电站、充电站、光伏站、储能站、液冷超充站、活力休闲站一应俱全。据介绍,这两个驿站为“宁波市域智能充电一张网”的组成部分,投用后可为区域提供电动汽车充电及休闲配套服务,实现“数字新基建&多站合一”,实现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融合互动,将发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目前,“智能充电一张网”项目投运充电场站13座、充电枪578把,累计充电量超100万千瓦时。根据项目整体进度要求,预计今年年底完成1000把充电枪的建设和统一运营。
同时,为做好配套设施保障,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助推全市完善“531”公共充电服务网络,力争打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最后一公里”。项目完成后新能源车车主可享受“区(县、市)服务半径5公里、环城区服务半径3公里、城区服务半径1公里”的便捷充电服务。
争当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模范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宁波充电设施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期,各类投资主体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尽管国家及省市均有相关标准规范,但对于充电基础设施生产制造、安装建设、运营维护企业的管理及充电设施现场运行监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压实各方的责任、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体系,稳定充电设施建设管理企业的政策支持预期。要大力推进城市充电基础设施与停车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理,争取提高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逐步满足城市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按照计划,市能源局今年内将完成关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管理办法的前期立法调研工作,争取明年出台该办法,支持并推动我市充电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
如何确保宁波充电设施建设既能实用惠民,又能引领潮流?业内人士认为,应多措并举,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发力:
科学合理规划。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宁波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若干意见》等构建和完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相关文件,指导我市今后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并指明发展目标、发展方向。“规划重在细化落实,如针对充电桩进小区难的问题,政府希望多建站,带动新能源汽车普及,但实际上很多小区由于新能源车占比少,运营商投建充电站阻力较大。这需要政府提前谋划布局,给予前期支持。”“均胜群英”总经理侯璐说。
加强政策支持。一些运营商表示,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引导资金和企业投入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用地补贴等,以提高其投资建设积极性。
完善技术标准。“各方应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充电桩技术标准的统一,提高充电设施的兼容性,方便用户使用。针对充电行业发展过程中用户充电难的痛点,政府部门、投资主体和运营方三方应协同共建,共同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保集团公司总经理王伟认为,一方面政府部门需加强行业监管及完善管理指导措施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另一方面,运营商和主机厂可协同完善充电服务,以实现资源共享、成本共摊,通过差异化服务形成竞争优势,探索新盈利模式,同时加大电池技术研发力度,发展超充、高压快充等方式提升补能效率,优化用户充电体验,让用户充电更加方便快捷。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杨绪忠 实习生 黄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