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六艘大船停在北江之上,这是位于广东清远英德黎溪段的江面。江面上空,一条丝线连着两岸耸立的百米输电高塔。岸边,身着电网制服的工作人员早已就位,不时瞥一眼手表上的时间。
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在这一天进行跨江架线作业,工程线路共20标段,北江跨越属第19标段。架线作业时,线弧下垂最低点距江面不到10米。过往高大船只无法通过,封航不得不为。
封航前,工程业主方超高压公司与当地海事、航道部门沟通,处理完成多项手续。超高压公司昆柳龙直流工程项目部广州分部副经理黄维介绍,最终定下每天8—18时封航,开放午间12—14时让船只通行。
3月23日,封航架线第五天,最后的导线跨江工序开始。早上7时,施工人员在封航前一个小时到现场,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要抓紧时间,提升施工效率。”施工方广东电网能源发展公司输电第四分公司项目经理吴锡敏介绍,工程计划8月份具备送电能力,“放线不能拖慢进度。”
电力放线作业工序经过长年发展,如今可以完全机械化操作。简单来说,线路段起终点设置张力机、牵引机,先通过无人机拉起一条轻绳,穿过座座输电铁塔,从起点到终点。在终点用轻绳接起重绳,再从空中返回起点。由于绳子拉力有限,每次只能用轻绳接重绳,反复来回更换绳子增加重量,最终完成最重的电力导线放线。
具体到这次特高压导线架设,现场送电架设工人范华伟介绍,从最开始无人机拉直径1.5毫米小绳,到最后拉横截面积720平方毫米的导线,共需完成7个来回。
11时30分许,记者从东岸眺望对岸看到,有银色物体沿着连接两座高塔的钢丝绳缓缓移动。通过无人机从高空跟踪拍摄的屏幕画面看得更加清晰,原来是一个小装置同时拉着6条导线。
两塔相距929米。随着装置越来越逼近东岸,6条导线越来越长,越来越沉,线垂落的最低点距离江面已经很近了。
“目测应该就5—8米吧。”现场一名作业人员指了指不远处的黎溪大桥,“比桥面低得多,船肯定没法走。”
约15分钟后,导线到达东岸高塔。随后,垂下的导线在机械作用下拉伸抬起。保障午间航道解封时船只顺利通过。
让导线抬升的机械,记者在东岸的另一基输电高塔下找到了答案。那里,机械操作人员坐在张力机、牵引机前,通过对讲机与江岸现场指挥人员沟通,控制放线速度和导线拉伸高度。
吴锡敏介绍,近千米的跨江放线距离占整个放线段四分之一。当天下午,施工人员完成4036米的全线放线作业。
18时,江面解封,船只开始多了起来,水乡又恢复了往常的喧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