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李延军,中共预备党员,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送电分公司项目经理,曾获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援藏帮扶先进个人等称号。
◆人物心语: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现场准备就绪,各处注意,大张力机启动!”11月25日下午,随着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送电分公司项目经理李延军的一声指令,位于云南省镇雄县的±800千伏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云3标第八区段导线展放工作正式开始。一根根截面为1250平方毫米的导线腾空而起,向远方伸展。
工作10年来,李延军扎根在电网施工最前线,先后参与7项特高压线路工程的建设工作。他将热爱融入工作,实现了从一线送电工到工程技术负责人再到项目负责人的转变。
年轻不能怕吃苦
2010年,李延军大学本科毕业后来到安徽送变电公司负责铁塔放样工作。为迅速适应工作要求,他坚持在皖电东送1000千伏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的钢管生产线上学习了近半年。他白天记问题、晚上查措施,确保自己能熟练掌握钢管检测规范和无损检测技术。
2013年3月,为更加系统地学习电网建设知识及施工方法,李延军主动申请到位于甘肃省瓜州县的±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直流输电工程3标段建设现场工作,成为班组中的一名送电工。建设现场环境恶劣,施工人员要住在简易工棚里。李延军克服生活上的种种不便,每天带着问题到现场,从拉绳子、组金具、挂绝缘子到读图纸、看弧垂,事事反复琢磨,直到摸清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2014年12月,带着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李延军前往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淮河大跨越段担任技术员。他详细勘查塔位所在地的周边环境,与同事反复讨论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编制出了适用于现场的施工方案。2016年1月,由于工作出色、技术精湛,李延军成为安徽淮南地区线路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多个技改项目,并用1年时间编制出了近50本主要施工技术方案,确保500千伏平肥5302线、500千伏平西5312线等12个项目如期投运。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越是年轻越不能怕吃苦。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学到技术。”李延军说。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6年12月,李延军主动向单位申请参加援藏帮扶工作。到了西藏后,他担任山南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乃东项目部经理。
当时,山南电网基础设施薄弱。架设输电线路、建设变电站、设计图纸与地方协调等工作都需要李延军把关。他参与的19项农网改造项目大多分布在海拔4300米的地区。刚到这里时,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多次住院。但为了当地百姓早日用上可靠电,李延军多次提前出院,投入紧张的工作当中。
2017年9月,110千伏浪卡子—洛扎输电线路工程贯通在即。该工程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为解决西藏高海拔地区人口用电问题建设的重点工程,投运后可使山南电网由单电源供电变为双电源供电。为确保工程建设进度,李延军住在了工地上,现场统筹调配施工班组,精准实施施工方案,带领施工人员克服了寒冷、缺氧、运输条件差、施工效率低等困难,最终提前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
在李延军援藏期间,他负责的乃东项目部共组立铁塔1900余基、新建变电站24座、架设导线700多千米。他还带领团队在海拔5548米的地方组立了110千伏输电线路铁塔,建设了35千伏普玛江唐乡变电站,帮助玉麦乡成功通电。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报名参加援藏帮扶的原因。玉麦乡成功通电后,我看到孩子们自发敬起的少先队礼,看到藏族同胞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感觉自己所做的工作格外有意义。”2018年4月,李延军将这段话写入了入党申请书中。
和同事共同进步
2019年9月,李延军和团队成员前往云南省镇雄县参与±800千伏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云3标建设工作。
云3标地处乌蒙山腹地,需要新建的153基铁塔全部位于山区,涉及线路交叉跨越269处,无论是具体施工还是建设协调都极其艰难。
李延军带领的项目团队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多数成员首次参与特高压建设项目。作为项目经理,李延军一直思考如何才能带好这个年轻的团队,凝聚团队力量,让团队发挥出“1+1>2”的效果。“我是项目负责人,除了要建好工程,还要和我的同事共同进步。”李延军说。
工程开工前,李延军带领项目部管理人员逐一踏勘153基铁塔所在地,收集了关于塔位地形、交叉跨越的第一手资料,提前制订单基策划、物资运输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尽快开工。
2019年10月28日,±800千伏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云3标正式开工建设。在日常工作中,李延军把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管理、工序科学衔接等方法和如何落实现场方案、把握现场细节等管理技巧都教给了团队成员。他将工作科学分配到人,合理安排同事利用项目空闲时间调休。
“工作中,他冲在前面,凡事身先士卒;生活中,他周密考虑,让大家无后顾之忧。”项目技术负责人万华翔这样评价李延军。
在李延军的带领下,项目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不断提升,负责的云3标建设进度在该工程云南地区标段中名列前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