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华 中共党员,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缆分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电缆工程班班长,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项,其中十余项获评国网天津电力及以上级别优秀成果,曾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能源楷模、国网工匠等荣誉。
●个人感悟
面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供电可靠性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电网员工,要创新解决电缆运维难题,确保天津城市供电命脉的安全稳定运行。
4月27日8时,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缆分公司年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砂轮转动声与钻头旋转声交错响起,该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电缆工程班班长张华在制作电缆及附件解剖操作平台。新型操作平台研发成功后,可确保电缆解剖位置和深度的准确性,并能根据电缆状态任意调整角度。
1997年,21岁的张华入职天津市高压供电公司。24年来,他一直在电缆检修岗位上恪尽职守,以技术创新提升工作效率,守护电网安全,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电缆检修员工。
勇于探索 矢志创新
4月14日,在国网天津电力电缆分公司的一次交流会上,张华提出一个电缆解剖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解剖分析电缆本体或电缆附件故障时,经常使用简单焊接的支架作为支撑,操作时极易发生电缆或附件扭动造成锯口不齐的情况。”这一技术问题成为他新的攻关方向。张华始终对工作保持高度敏感,每次发现问题,都会深入思考,找出解决办法。
去年年初,配合地铁建设,天津市新增大量电缆切改工程。张华在电缆切改现场发现,目前的套管方法单纯依靠人力,容易损伤电缆外护套,导致电缆机械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张华带队开展“电缆穿管车”课题研究。
从“电缆穿管车”课题项目立项开始,张华频繁出现在各个电缆切改现场,一方面观察不同操作人员手法上的细微差别给电缆外护套带来的影响,力求在操作手法上获得启发;另一方面翻阅机械、电缆施工方面的专业书籍,努力从专业书籍当中找到灵感。
张华从设计图纸入手,分析不同机械结构下电缆外护套的受力情况,单是修订设计方案就不止10次。之后,他一遍遍测试制作构件的材料。大量手动制作的零散构件摆满了年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操作台。
张华持续钻研业务。他通过装有4个万向轮和特殊构件的平板车,为切割电缆提供了一个可移动平台,将先前涂塑钢管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少穿管需要的人力,避免了电缆外护套在施工过程中受损。
近年来,张华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先后研制出新型防盗检修井盖,35千伏电缆内锥直插式电缆终端头专用胀钳、夹钳等20余项创新成果。
安全为先 提质增效
去年11月18日,为了确保在日常研究过程中可以合规、安全使用电焊机,张华考取了熔化焊接与热切割特种作业证。“安全生产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张华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在创新实践和专业工作中以提升现场操作的安全性为目标,持续加强安全管理。
去年年初,张华和团队队员承担了天津地铁7号线、10号线、11号线等7项重大电缆迁改工程的工程管理工作。同年6月,他们参加“奋战新征程 建功新基建”天津市重点劳动竞赛“加快推进重难点工程建设”专项比赛。
在开展电缆迁改工程管理工作中,他从生产安全入手,系统梳理了工程施工环节与标准规范,手绘作业指导卡,制作流程图、方案图、人员职责分工表等各类资料超过300页。
消除现场安全隐患也是他和团队成员工作的重点。张华组织团队成员逐项排查现场隐患,带头协调解决物资送货流程不规范问题,消除施工单位承载力不足、现场工器具不合格等多项安全隐患。
2020年全年,张华累计带队完成现场查勘100余次,审定施工技术措施及作业方案31项,开展工程验收80余次,全力保障施工安全质量,实现生产现场零事故。
张华还高度重视提质增效工作。在电缆施工过程中,张华凭借丰富的生产经验,主动应用自己研制的中压电力电缆加强防水型牵引头等创新成果,解决了电缆外护套敷设渗水、施工过程中外护套受损、有限空间内电缆试验距离不足等实际问题,提高了电缆敷设施工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上千万元。
团队协作 传承匠心
“调整一下加热设备的摆放位置。”2月5日,在地铁7号线电缆迁改工程现场,张华和创新团队成员研究讨论电缆盘加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冬季气温低,电缆本体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敷设前必须进行加热处理,但现有的加热手段并不理想。这一问题影响了现场施工进度。
对此,张华带领创新团队成员开始技术攻关。几名青年员工调查发现,加热效果差主要是因为现场搭设的简易工棚密闭性能差。目前,为电缆盘加热最常用的设备是煤气罐取暖炉,可是工棚一旦过于密闭可能出现人员煤气中毒情况。
为了破解难题,4月份,张华和创新团队成员研制出适用于冬季户外加热整盘电缆的装置。该装置采用定制的环形电加热毯将电缆轴整体包围,在电热毯外部加装反射隔温层,在内部加装促进空气循环的风扇,配上温度控制热电偶,可实现对整盘电缆的均匀加热。此外,该装置还配置了烟感断路设备,杜绝因电加热毯燃烧殃及电缆的情况。
多年来,张华养成了一种习惯:把工艺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提高电缆运检工作安全系数、提升附件安装质量和施工效率的手段。不仅如此,作为年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他在生产工作中言传身教,引导员工认识创新、熟悉创新、喜欢创新、习惯创新,将创新从个人习惯逐渐升级为团队习惯。
2019年冬,年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工作室培养出高级工4人、中级工3人、技能新星2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