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网> 电网人物

国网工匠李澄:立足岗位专心专注 创新攻关项目难题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30 15:36:04 作者:章岑 刘云杰 郑宁宁

  ●工匠绝活  从业30年来,李澄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57种智能电网系统产品,涵盖变、配、用电等多个环节。他研发的智能网荷互动终端应用于国内首套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占领江苏近95%的用户侧市场;研发的智能低压分路监测单元实现技术授权,许可厂商18家;参与的项目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个人曾获国网工匠、“苏电工匠”等称号。

  在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两张3米长的桌子上摆满了国内外的电力专业书籍,还有两台电脑。一位中年人在电脑前不停地敲着代码。他就是该公司技术总监李澄。

  “实验室是最让我感到舒适的工作环境,在这里我总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把它们以代码的形式敲出来,然后转换成图纸,做成一个个电路板,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李澄说。最近,他正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基于5G的配电网分布式快速保护”项目试验。该项目可显著缩小配网故障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节省运维成本,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

 自写系统破解调试难题

  1992年大学毕业后,李澄进入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成为一名专业调试人员。

  进入职场,李澄稳扎稳打,跟着前辈跑遍了江苏省各个发电厂、变电站,学习厂站调试业务。多数发电厂、变电站地处偏远,一个厂站的调试工作短则需要几个月,长则需要一两年时间。调试人员每天都要连续监测发电机励磁等设备,必须做到无死角、无断点全域监控。10年里,他先后参与了江苏省10多个500千伏变电站与30台大中型机组的调试工作,未出现一次纰漏。

  2002年,李澄接到调试宜兴抽水蓄能电站的任务。调试期间,他发现原有的自动控制系统软件程序与设备不配套,调试时不仅出现了逻辑不严密的情况,还存在程序漏洞,调试工作无法继续开展。

  推翻!重新开始!李澄说,与其修修补补,不如自己重新设计一套程序解决问题。他在现场“安营扎寨”,将现场设备仔细研究了好几遍,充分考虑并测试了各个设备间的差异性后,开始着手编写程序。最终,借助李澄设计的自动控制程序,调试任务圆满完成。

研发系列设备助力变电站改造

  凭借那次自主设计,李澄在江苏电网调试专业站稳了脚跟。此后,他更加痴迷于创新。2002年,李澄开始转型,将主攻方向从调试技术转向了产品研发。此后,他带领团队研发了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配套设备、智能网荷互动终端、低压分路监测单元等产品。其中,智能配电变压器终端仅用5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从研发到量产应用,产品应用于全国各地;适用于配电网支线运行状态监测的智能低压分路监测单元填补了国内配电网低压数据监测的空白,并快速实现成果转化,相关技术已向18家企业授权。一项项成果在推进江苏低压配电网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江苏首个11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无锡圆石变电站计划开建。当时,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在国内刚刚起步。凭借多年的变电站调试和自动控制产品研发经验,李澄担任了该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的研发负责人。“数字化变电站跟传统变电站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涉及的内容几乎都是全新领域。”李澄说。其中,该站采用的IEC61850国际化规约属江苏省首次工程化应用。不同厂家的设备间适配极其复杂,要将纸面上的标准落实到现场应用,面临的问题众多。他只能带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研发任务,李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我一闭上眼,脑子里全是研发问题。那段时间,我查阅了400多篇国内外文献,把有用的内容都抄了下来,整理了5本笔记。”他说。

  最终,李澄带领团队做了5个版本设计方案的更替,用13个月完成了电网所(PSI)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配套设备的研发。2006年12月30日,该设备在圆石变电站成功投运,实现了全站主设备和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及保护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此后,他带领团队进一步升级换代PSI设备,从PSI4000、PSI5000、PSI6000到PSI7000,一干就是15年。不断迭代更新的PSI设备大幅提高了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适应性和扩展性,助力变电站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建设。目前,该系列产品已应用于江苏30余座数字化变电站,相关技术获得公司专利奖1项、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18项。

 带好队伍培育专业人才

  “工作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工作。”这是李澄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这些年,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先后指导培养了13名徒弟。此外,他牵头创立了李澄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比学赶超,研发的智能电网产品、参与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公司专利奖、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李澄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只有一墙之隔。平时,他就窝在工位上敲代码,累了就到实验室转转,指导徒弟们制作电路板。电路板越小,使用起来就越灵活,但制作难度自然也越大,要求也越高。“正常电路板误差范围在毫米之间,还要厘清线路之间的距离,避免相互之间有信号干扰。我们在工作之余最爱做的事就是比赛制作电路板,看谁做板子最规范、最快。”李澄的徒弟王江彬说。

  2016年,李澄团队接到了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建设项目的终端研发任务。他带领团队成员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工作,用3个月完成了一年的工作量。当年6月,国内首套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顺利投入运行。该系统可通过毫秒级、秒级精准负荷控制手段,保障电网在应急场景下的瞬时、短时平衡,为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建立起了坚强防线。

  后续,李澄带领徒弟王伏亮等人对系统终端进行了持续优化升级。该终端在江苏省内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累计投运2800余套,覆盖省内95%的工业用户及储能电站等。在李澄的指导下,王伏亮先后主导参与了30余种智能电网产品的硬件研发工作,现已成为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硬件研发专业骨干。(章岑 刘云杰 郑宁宁)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