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果:致力于输变电工程机械化施工设备研究,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级质量管理成果奖3项、省部级质量管理成果奖3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发表SCI、EI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9篇,出版教材3本,参与编制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3项。
“机器人已到达地线,准备向模拟断股位置移动。”4月6日,辽宁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建设师、陈震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陈震在该公司榆树台基地内的500千伏实验线路(非带电)现场,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对自主研发的地线断股自动处理机器人开展模拟实验。
工作24年来,陈震参与维护的输变电工程施工设备和工器具累计8.6万余台次。他走遍辽宁送变电公司在全国各地承建的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处理施工设备突发故障,保障设备安全运转。
1999年,陈震成为东北电业管理局送变电工程公司的一名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员。当时用于架线施工的牵张设备均从国外进口,可更换的配件少、设备维修难。2001年,陈震参与500千伏辽长吉哈佳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时,一台进口的牵张设备出现故障。国外的厂家维修设备需要8万美元,还需用半年时间。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陈震决定自己来修这台设备。他用3个晚上翻阅相关资料,摸清设备的机械运行原理。拆开设备后,陈震发现故障原因是受力轴安装的同心度不准确。他和同事们将设备上的轴承孔重新镀锌、打磨,仅用10天就修好了这台设备。
此后,陈震从进口牵张设备的国产化改造入手,一步一步实现了更多施工设备的国产化改造和研发。2012年9月,辽宁送变电公司成立陈震职工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带动下,更多同事投入到输变电工程机械化施工设备的创新研发中。
2021年,陈震在辽宁电网500千伏红沿河核电站—瓦房店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查看机械设备应用情况时,看到施工人员在高空开展导线压接作业。如果有一个能在空中精准压接导线的自动装置,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就能进一步降低。基于此,陈震和创新工作室成员许乃文、董明等人到多个架线施工现场调研,开始研发“导线多工步自动压接机”设备。
实现压接机的自动化和轻量化是研发的难点。“现在的液压压接机需要人工操作提供液压动力。能不能把这个步骤改为自动操作?”在一次研讨会上,许乃文提出了改造建议。陈震听取建议后和工作室成员一起设计图纸。他们在压接机的液压站中增加液压回路、液压阀及控制元件等,实现了液压动力自动供应。“导线多工步自动压接机”设备具有自动断线剥线、移动压接、远程实时监控等多种功能,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今年,该设备已经应用于辽宁送变电公司承建的部分工程建设现场。
在陈震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研发的相关成果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7项。(于博 张益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