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电网公司科技强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将有力推动公司在新型电力系统、数字电网、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助力我国能源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根据《方案》,南方电网公司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预计到2025年,南方电网公司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达到1.5%,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2万个。
《方案》明确了南方电网公司科技强企5个重点领域工作,包括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六个一流”支撑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一流管理体系
一流人才队伍
一流科研水平
一流创新平台
一流创新成果
一流创新生态
五个重点领域工作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预计到2025年
●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达到1.5%,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2万个
●原创技术研究经费支出占科技项目经费比例不少于20%
强基础建平台 以科技赋能业务发展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以科技自立自强助推国家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南方电网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原创技术研发投入,持续提高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的投入比重。到2025年,公司原创技术研究经费支出占科技项目经费比例不少于20%。同时,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与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强化科技赋能支撑业务发展。依托重大工程建设,引领新能源组网、新型输电、先进储能、V2G等前沿技术实现突破,推动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持续健全,扩大产业领先优势。聚焦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运行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加快形成一批标志性技术成果,提升科技保供与优质服务能力。
建设高水平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明确各网、省两级创新主体赛道方向及主体间界面划分原则,南方电网公司将形成以网级科研主体为引领、新兴业务单位为重点、省级科研主体为支撑、联合研究机构为延伸的创新格局。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能有效支撑重大科研方向创新工作。同时,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用户单位、金融及专业服务机构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也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打造创新生态 激发人才活力
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通过联合研究院建设,加强与高校在科研攻关、平台共享、人才培养、成果培育、奖励申报等方面合作;依托龙头企业、创新中心、创新联盟等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实现更广泛的跨领域、跨行业、跨专业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建设成为新型能源体系自主创新国家队。不仅要扩大创新“朋友圈”,还要加强国际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依托澜湄国家电力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公司将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电力公司的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持续擦亮在特高压等领域核心技术品牌,推动原创技术、高价值成果“抱团出海”;高水平推动与粤港澳高校联合研究院的共建,构建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长效机制。
创新机制优是科技强企的重要特征之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在顶层设计方面,南方电网公司将加快推进创新管理体系优化升级,确保管理体系“架构化—流程化—数字化”有效落地,全力推动实现管理现代化。在创新资源统筹配置方面,公司将建立对直属科研单位、高层次人才、重大科研团队的稳定支持机制。同时,持续完善“揭榜制”“挂帅制”“赛马制”,试点开展重大项目“总师制”“PI制”和产业创新类项目“众筹制”等新型科研模式。
建设全球人才高地。加强对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承接公司科技项目的支持,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加快科技人才培养与使用,集中力量打造一流人才、一流能力、一流水平、一流成果的集聚高地。面向公司战略级专业技术专家设置“高层次人才专项”“科学家工作室专项”,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支持高水平科技人才参评两院院士,推荐到IEC、IEEEPES和CIGRE等国际组织任职,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方案》还提到,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建设与科技评价机制改革,彰显公司产业引领和融通带动作用,确保科技成果从“攻得出”到“用得上”,推动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的价值创造能力,驱动发展能力与安全保障能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未来三年里,南方电网公司将以“一流管理体系、一流人才队伍、一流科研水平、一流创新平台、一流创新成果和一流创新生态”的“六个一流”支撑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科技主动赢得南网发展主动,全力锻造“国之重器”,力争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全球能源创新高地,以科技强企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南网报记者丨黄雅熙 通讯员丨黄鲲 谢志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