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停放位置要考虑好,注意斗臂的活动范围,不要因为停放位置影响操作。”1月4日上午,在河南省郑州市淮河路大学路附近一处带电作业现场,郑州供电公司“雷锋号”电力抢修队队员、配网不停电作业高级专家王云龙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指导几名年轻队员开展现场作业。作为郑州供电公司近年来人才成长的典型代表,王云龙积极响应单位“老带新”号召,参与帮带培养工作。
郑州供电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高级专家王云龙(中)与青年员工一起改造作业工具。韩彦 摄
2022年,郑州供电公司认真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围绕示范引领、机制护航、源头培养等3个方面持续发力,为广大干部员工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为企业和电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依托平台打造电力工匠队伍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让劳模、专家、工匠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郑州供电公司在带电检测、继电保护、计量等专业打造了一批专家团队,形成了一支涵盖多专业领域的工匠队伍。该公司积极发挥工匠人才的引领示范效应,定期组织他们参与技术帮扶、定向培训、打造专业团队等活动,开展“老带新”工作。
郑州供电公司持续为工匠队伍提供支持,逐步完善劳模工作室功能建设,发挥工作室的平台作用,鼓励工匠人才带领青年员工建立技术过硬、结构合理、能打善战的专业人才梯队。
郑州供电公司将人才培育、梯队建设放在改革发展的优先位置。为了确保工匠队伍可持续发展,该公司建立了优秀青年员工储备库,健全以培养锻炼、适时使用、管理监督、动态调整为主要模式的优秀青年员工全过程培养机制,构建了以挂职挂岗、技术帮扶等方式为主的优秀青年员工培养锻炼体系,加快推动优秀青年员工成长成才。
2021年,王云龙凭借精湛的技能水平,被河南省总工会评为“中原大工匠”。他主动发挥工匠引领作用,指导劳模工作室的青年员工提升技能,开展创新,带领他们参加各类竞赛、比武。他说:“单位为我搭台子,我为青年指路子。”如今,王云龙劳模工作室里有不少成员走上了职务、职员、专家等不同发展道路。
创新机制公开竞聘选人用人
“对基层班组管理要敢于创新、敢于亮剑,以绩效考核为基础,建立末位淘汰的指标考核体系,实现多劳多得。”在2022年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分团讨论会上,郑州供电公司优秀青年员工代表韩剑鹏说。2021年,在郑州供电公司组织开展的供电所所长岗位竞聘中,韩剑鹏通过了业绩评价、理论实测、演讲答辩等一系列综合考评,成为郑州供电公司首位“90后”供电所所长。韩剑鹏的脱颖而出用事实证明,岗位竞聘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郑州供电公司主动打破原有用人模式,将竞聘上岗作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为员工搭建了全方位展示平台,持续扩大选人视野、拓宽识人渠道,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推动了人员在流动中保持活力。
在机构调整中,郑州供电公司适时拿出部门负责人、一般管理技术人员、班组长、供电所所长等重要岗位推行公开竞聘,并在竞聘中创新引入民意测评、人格特质测试等方式,变“相马”为“赛马”,实现重要岗位全部竞聘上岗。2022年,该公司研究制订了职能部门一般管理人员配置规范,组织开展了多轮次一般管理技术岗位公开竞聘,并在基层单位、县公司全面推行岗位竞聘。
近两年,郑州供电公司累计开展了30余个部门、基层单位的岗位竞聘工作,全面营造了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市县两级常态化联合培养技术骨干
为进一步提升县级供电公司员工专业能力水平,郑州供电公司充分发挥市级供电公司设备体量大、设备类型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对县级供电公司新员工展开为期一年的市县供电公司联合培养,提升县级供电公司的培训水平,开阔新员工眼界。
郑州供电公司还建立“青年员工工作坊”,根据青年员工所学专业和兴趣特长划分若干小组,通过2年基础培训、2年成长培养、3年成才培优进阶式培养,依托“一师两会三抓”“双导师护航”等举措,构建“分层级、分类别、差异化”的培养体系,利用7年时间将新兵锻造成专业核心骨干,切实提升青年员工理论技能和创新创造能力,不但让县级供电公司的技术能力得到提升,也让人才队伍更加充实。
以巩义市供电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实施“青年员工工作坊”工作,帮助新入职青年员工成长,实现从“萌芽期”到“骨干期”的无缝衔接。经过市县供电公司联合培养,巩义市供电公司青年员工近年来发表了多篇优秀论文,取得质量管理成果方面的多个奖项,并多次在省、市级专业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为营造“人尽其才、全民成才”的良好生态,郑州供电公司着力构建职务、职员、专家并行互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优秀员工提供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近5年来,郑州供电公司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17项专业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80名青年员工获得省公司级及以上竞赛奖项,其中15人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技术能手称号,32人获得省公司技术能手称号,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韩彦 杨潇 王茂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