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在海拔4000米的拉脊山上,座座铁塔架起条条银线。1月24日,在距离地面四五十米的电力线路上,几个小小的身影迎着寒风健步行走。
他们是青海电力检修公司的输电运检队伍,这条飞跃山涧的线路是750千伏塔拉—青南—西宁三回线路工程。作为±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输变电工程,该工程投运后将成为青海省内绿电输送的重要通道。
2020年,青豫直流工程投运,配套的清洁能源汇集送出工程及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从2020年4月起,这些“空中飞人”便开始投入新建线路验收工作,全年累计在外工作200多天,共验收输电线路19条总长1500多千米、铁塔3000余基。
与雨雪风雹“打游击”
1月24日,拉脊山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青海电力检修公司带电作业班成员早早地到达了线路验收现场。
当天是他们春节前走线验收的最后一天,任务量比平常要少一些。前一天天气好,他们便多验收了2基铁塔和2档导线。
要连续验收多条线路,加上经常遇到特殊天气,所以趁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抓紧多干一点。
青海检修公司带电作业班成员验收750千伏塔拉—青南—西宁三回线路
高原天气多变,突然降雨、降雪、降温、起大风、下冰雹等情况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很多时候,人在空中作业,狂风暴雨突袭,也只能咬牙坚持往前走。
夏秋季降雨多,他们上塔前便会穿上雨衣,以防高空走线过程中被突降的雨淋成“落汤鸡”。
9个月的验收,他们一直在跟大风、雨雪、冰雹、大雾等天气“打游击”,努力不让特殊天气等外部因素影响验收和消缺进度。
系好安全带,带好工器具,小伙子们个个包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每人戴了两层手套,包里还装了好几双。
“一是为了御寒,二是由于走线全程手握导线,手套特别容易磨破,一天下来需要换四五双。”带电作业班班长王杰解释了戴两层手套的原因。
一切准备就绪,带电作业班成员金世强、姜栋奎、王维国开始麻利地登塔,仅用了三四分钟就爬到了塔头。他们手扶着塔材分别移动到相应位置,开始检查塔材及各种零部件。
“不要一直站在一个位置,活动活动脚,别冻麻了。”王杰仰头盯着塔上三人的一举一动,大声提醒着检查要点:“仔细检查电气部位有没有缺螺栓、缺销子的,一定要看清楚引流板、引流线的连接情况。”
寒风依然凛冽,铁塔上时不时发出金属撞击的声响。
空中作业不怕风吹雨打
检查完铁塔,三人开始小心翼翼地“走钢丝”,通过绝缘子串从铁塔来到导线上。每人负责一相导线,检查导线有无磨损、断股和元器件缺失等问题。
六根导线组成一相,呈六边形排列。他们手握上面的两根导线,脚踩下边的一根或者两根导线,在有限的导线间距中只能半弯着腰一直往前走。
青海电力检修公司带电作业班成员在高空行走验收输电线路
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扬起漫天沙尘。王杰朝空中喊道:“先停一会,等大风过去再走。”
空中的三人立刻停下脚步,趴下身子,双臂紧紧抱住上面的两根导线,人在风中随着导线摆动,就像在荡秋千。
王杰介绍说,在高原进行高空作业稍有不慎便会面临险境,走线过程中经常会突然有一股大风扑过来。这个时候如果检修人员正好走到线路中段,导线很容易翻转,将人倒挂在空中。
风停后,三人继续往前行进。因为长期从事高空作业,这些小伙子已经掌握了保持平衡的技巧,即使导线摆动也能从容应对。
山区地形复杂,两基铁塔之间或跨越大沟、或跨越断崖。地面上的监护人员走的路程,可能要比高空上的作业人员多好几倍。王杰凭借多年的线路检修经验,找到最省时省力的路径,踏冰河、越沟壑,跟随三位兄弟。
每天早晚给家里报平安
拉脊山无人区沿线几十千米都没有手机信号。
1月24日早上出发前,姜栋奎给父母发了条消息:“今天去山里验收,没有信号。联系不上别担心,下午出来后给你们发信息。”
连续驻扎野外验收,与家人聚少离多,对带电作业班成员来说再平常不过。
在外高空作业免不了会让家里人担心。2020年8月份的一天,刚参加工作的姜栋奎和同事们去完全没有信号的山里验收,父母给他打了十几个电话都没打通,直到下午有了信号才联系上。电话接通后,姜栋奎刚开口叫出了“妈”,电话那头的母亲失声痛哭。听到母亲的哭声,他心里满是愧疚。
从那以后,姜栋奎每次出发前都会告知父母去向,让他们放心。
验收途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2020年5月的一天,冶有文爬到塔顶,看到上面有一个鸟窝,一只小鹰瞪着眼睛惊恐地叫着。鸟类活动会影响线路安全运行,按照验收规程,他必须要拆除鸟窝。但看到窝里还有这只巴掌大的小鹰,冶有文便跟工作负责人商量等小鹰大一点飞走后再把鸟窝移走。10天后,冶有文再次回到这里,看到小鹰已离巢飞走,才移走了鸟窝,消除了缺陷。
在验收巡检途中,他们还曾多次救助草原雕、狐狸、鸽子等野生动物。
13时,经过连续三个多小时的高空行走,三人完成了这次高空验收的全部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