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
2011年9月,南方电网公司在独龙江乡设立供电所。图为该所员工李永华到纹面老太太格莱娜松家,为她更换节能灯,之后与她一道坐在屋外聊天。
2011.10
2011年10月21日,独龙江供电所工作人员到独龙族老乡家进行农村安全用电宣传。
2012.10
2012年10月,独龙江“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告捷,独龙江乡全部行政村、自然村和户通电率均实现100%,结束了独龙族人民点煤油灯的历史。
2013.02
2013月2月28日,怒江供电局技术人员对独龙江公路隧道10千伏供电线路的接线方向进行微调整,以保护线路周边生态环境。
2014.05
2014年5月,当地村民为表达对供电人员的感激之情,为供电人员送上自家的土豆和爆米花。
2014.05
2014年5月,独龙江供电所员工在孔目电站引水渠入口清理从上游冲下来的木头。
2014.05
2014年5月10日,我国首个20千伏乡镇峡谷孤网在独龙江投运。
2014.10
2014年10月20日,云南电网公司帮扶云南怒江独龙江易地扶贫搬迁电网建设。
2018.09
2018年9月22日,独龙江供电所员工为独龙族群众开展安全用电隐患排查。
2020.12
2020年12月30日,独龙江20千伏孔目水电站两台柴油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独龙江乡微电网完成第一阶段改造升级工作。
2022.05
2022年5月11日,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将独龙江乡孤电网和主网相连。图为施工人员在建设施工中。
独龙江乡旧貌新颜
1989年投入使用的老麻必当电站机房。
以往常见的独龙藤篾桥。
2001年,独龙江乡旧貌。
2014年11月建成投产的新麻必当电站。
横跨两岸的独龙江钢板新桥。
如今的独龙江巴坡新村。
地处滇缅藏交界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地。一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心系独龙族群众,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对独龙江乡的帮扶措施,为独龙江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助力独龙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如今,独龙江乡彻底告别了“电力孤岛”历史,实现了独龙族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跨越,为建立繁荣发展、稳定和谐的新边疆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亮梦想,一个都不能少
“在独龙江乡整乡帮扶、整族脱贫所有项目中,南方电网的工作最到位、最扎实、最超前,对独龙族人民的贡献最大。”“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原县长高德荣曾如此评价。
“以前仅靠老麻必当电站的2台35千瓦小型发电机供电,电力不稳总跳闸,群众用煤石灯照明,烧水做饭全靠柴火……”回想过去的用电故事,曾任独龙江乡巴坡村委会主任王世荣感慨万千。
过去,独龙江乡是偏远、落后、贫穷的代名词,高黎贡山与担当力卡山犹如两道天然屏障,阻隔了独龙江乡与外界的通道,在独龙江隧道贯通前,这里每年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与世隔绝。到2008年,全乡还有34个村民小组、927户村民没用上电。
供电是改善深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基础设施。2008年,云南电网公司正式启动了独龙江乡无电人口户户通电工程。
受地形地貌限制,独龙江乡属于无电人口通电工程中风险高、难度大、户均成本高的地方。电力工作者们不得不“与山猴子比攀岩,跟蜘蛛学溜索”,通过人背马驮、溜索等方式,跨越高山峡谷运送和架设供电设施。“当地群众对于通电的渴望和摆脱贫穷的愿望一样强烈,他们主动帮忙抬电杆,只为能早日通电。”当时负责独龙江乡“户户通电”项目,现为怒江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经理罗秀山说。
“这样的施工对于独龙江电网建设来说太正常不过了。”罗秀山说,“据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就整乡而言,独龙江乡是国内电网建设难度最大、风险最高、户均成本最高的地方。”
“南方电网公司技术员来了后,电杆立起来,电线拉起来,老百姓开始用上电了。”曾任独龙江乡巴坡村委会主任的王世荣说,大家这才明白,原来电还可以烧水、做饭、取暖等,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2012年9月,独龙江“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告捷,独龙江乡全部行政村、自然村和户通电率均实现100%,结束了独龙族群众点煤油灯的历史。
连成一张网,为有源头活水来
“太阳会落山,月亮也会消失,只有南方电网的电一直在夜晚带来光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一位干部曾动情地说。
南方电网公司不仅致力于打造独龙江坚强电网,更始终铭记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为独龙族群众提供优质供电服务,为社会发展付出真心、倾注真情。
2014年,南方电网公司在独龙江乡建成投运20千伏峡谷孤网,同年11月,投资建成麻必当电站,改变了独龙江单电源供电的现状,形成了“北有孔目,南有麻必当”的“双电源”供电格局,为独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2018年,独龙江乡建成400千瓦柴油发电及200千瓦储能系统,实现水电、柴油发电、储能多能互补的微型智能电网。
然而,随着电力逐渐供不应求,“两个电站、微网运行、发供一体”的独特供电模式已不适应发展,加上建设成本高、运维难度大,电力供应汛枯矛盾突出,“联网”成为了保供电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选择。
2019年,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线路工程启动建设,这条翻越高黎贡山、全长52公里的联网线路实现了独龙江乡与南方五省区大电网联网,独龙江乡供电有了“双电源”,老乡们再也不用掐着功率用电。
一步跨千年,电力搭桥梁。独龙江乡党委委员刘会东对此深有体会:“充足的电,为独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而在独龙江乡的超市老板李良云最直观的感受则是:有了电,独龙江的旅游业发展非常快,随着来独龙江乡旅游的人增多,他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
“为了独龙江乡4000多名群众用上电、用好电,我们累计投资2.8亿元,用户户均投入近16万元。”南方电网公司基建部总经理李庆江说。
终生无悔,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去独龙江,人们习惯用“进”字。在人们印象里,通常只有去这三个地方才用“进”字——进京、进藏、进独龙江。
十多年前首次跟随施工队伍进入独龙江之后,云南电网公司新闻中心专责陈波这些年来了不下十次,他说,独龙江的路,是挂在绝壁上的悬空天梯,是横在江面上的溜索和吊桥。对已经习惯这里的电网员工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2011年9月,南方电网公司在独龙江乡设立了供电所,为独龙族群众提供发电、输电、配电、故障报修处理等全过程供电服务。“让身处高山深谷的独龙族群众享受与大都市居民一样的供电优质服务。”这是独龙江供电所员工共同的心声。
独龙江供电所成立十余年,先后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南方电网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集体一等功等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几代独龙江电力人坚守的付出。
为了让独龙江乡的村村寨寨用好电,该所党支部带领独龙江供电所全体员工攻坚克难,翻山越岭、溜索架线,在独龙江乡崇山峻岭和悬崖陡坡上冒着生命危险开展工作,从来没有人退缩,没有一个人当逃兵,对于他们来说“坚守”就是光明使命,独龙江乡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们是比“山猴子”还要快的送电人,高压线上的“蜘蛛侠”。
坚守也是独龙江供电所党支部代代传承的精神力量。有着20年党龄的王仁山同志,在独龙江坚守了31年,从满头乌发到依稀白发,年华伴着独龙江的发展进步而悄悄流走。怒江贡山供电局在提升员工“三感一力”过程中,提出要让坚守在独龙江的员工进得去也出得来。2020年,贡山供电局党总支征求王仁山意见,要把他调出独龙江但被他婉言谢绝。王仁山说:“作为一名有20年党龄的党员,我在独龙江信守誓言,终生无悔!”
独龙江乡人民政府宣传干事潘锦秀曾写道: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极为特殊的独龙江乡,电力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照亮这峡谷的暖阳,庇护着这里的人们,电力人和独龙族群众一起守望独龙江。这份深情,植入骨髓、融入血液,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独龙江电网就像独龙江的水,连接着千家万户,润泽心田,收获着岁月的饱满。
独龙江乡供电大事记
● 1971年6月
独龙江乡第一座电站——独龙江电站投产发电,主要为当时的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巴坡村供电。
● 2005年11月中旬
独龙江乡孔目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 2006年10月20日
孔目电站建成投运,顺利向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和7个村民小组送电,结束了独龙江乡不通电的历史。
● 2009年
南方电网公司投入2000余万元对孔目电站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 2010年10月
云南省发改委、能源局,怒江州委、州政府,云南电网公司明确了独龙江乡“发供一体化、独立网运行、站所合一”的建设管理模式。
● 2010年8月
独龙江乡无电人口通电工程正式开工。
● 2010年11月9日
云南省能源局和云南电网公司将独龙江乡列为扶贫点。
● 2011年9月
南方电网公司在独龙江乡设立供电所,为独龙族群众提供发电、输电、配电、故障报修处理等全过程供电服务。
● 2011年10月21日
独龙江供电所实现20千伏电压向肖切村送电,这是南网首条投运的20千伏农村地区线路。
● 2012年10月
独龙江乡实现了户户通电,开启一个民族的光明之旅。
● 2014年5月10日
独龙江建成了我国首个20千伏乡镇独立电网。
● 2014年11月4日
投资建成麻必当电站,独龙江乡形成了“北有孔目、南有麻必当”的“双电源”供电格局。
● 2018年
独龙江乡建成了400千瓦柴油发电及200千瓦储能系统,实现水电、柴发、储能多能互补的微型智能电网。
● 2019年
南方电网公司完成新建和改造20千伏线路11.2公里,低压线路11.93公里,改造“一户一表”89户。
● 2020年12月30日
独龙江20千伏孔目水电站两台柴油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独龙江乡智能微电网完成第一阶段改造升级工作。
● 2022年5月11日
云南电网公司35千伏独龙江联网工程正式投产。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陈克迁
策划统筹:殷伍金 邱宇 闫晓光 陶洁 南网传媒全媒体采访团队:陈克迁 刘杰 牛国栋 通讯员:陈波 张强 朱斌 殷浩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