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500千伏仁和变电站内,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既定轨道返回充电房,准备下一次巡视。它刚在烈日下完成两小时的红外测温巡视任务。此时,远在数十千米外的瓶窑运维站主控室内,运维人员蔡志浩正通过智能辅助平台核查机器人传来的测量数值。在更远的浙江电力检修公司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员杨爽打开智能运检分析管控系统,查看当前浙江电网的整体运行情况。这是浙江500千伏及以上电网无人值守模式下电网运维管控的一个缩影。
4年前,浙江电力检修公司率先实施50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模式,有效加强智能巡检模式的实效化应用,逐渐建成“生产指挥中心+运维站”两级生产应急指挥体系。
组建指挥中心,生产更高效
目前,浙江电网42座500千伏变电站中的31座为无人值守运行模式。为使生产业务更高效,浙江电力检修公司组建生产(应急)指挥中心,打造集运维、检修及应急抢修为一体的生产业务指挥机构。
7月12日,生产(应急)指挥中心的杨爽通过远程视频巡视系统,核实数百千米外的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确认各基层运维站信息报送是否正确。“500千伏塘岭变电站远程巡视情况正常,信息报送正确。”核实完毕后,杨爽向该中心负责人王艇汇报。汇报的每一项数据内容将录入智能运检分析管控系统,并以日报、周报等形式发送至浙江省电力调控中心及各基层运维站。
“生产(应急)指挥中心除了汇总全省主网信息外,还会通过保护信息和录波联网系统,获取第一手资料,就好比我们有了‘千里眼’,坐镇指挥中心便可知晓所有信息。”王艇介绍。
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为浙江500千伏及以上电网培养了大量运维人才,部分骨干成为一线业务专家。同时,浙江电力检修公司依托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实现浙江500千伏及以上电网的生产指挥集约化、生产过程互动化、业务监控全息化、信息展示可视化要求。
智能化运维,数据更精确
在无人值守模式下,浙江500千伏及以上电网生产运转体系和变电站日常运维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运维人员与巡检机器人,谁的运维效率更高、更准确?”5月30日,在温州500千伏瓯海变电站的一场“人机大战”中给出了答案:人工测温数据采集速度略快,但机器人测温更准,能一键生成报文,比对历史数据后能准确定位隐患。
在检修工作人员眼中,机器人能准确完成红外测温、状态监测等巡视任务。湖州500千伏含山变电站已率先通过“单轨制”试运行。机器人“单轨制”是变电站无人值守运维模式最重要的转变之一。它是指机器人独立承担巡检任务,不再是以往“人巡+机巡”的“双轨制”模式。这种模式下,人力成本大大降低,运维人员可将更多精力放在智能巡检机器人“可替代”业务的开发与实践上,与设备厂商共同提升机器人的实用化效率。
除机器人巡检,浙江电力检修公司还推进变电站辅助系统升级,整合视频监控等辅助系统,全面掌握无人值守变电站内设备运行异常的各项数据,最大限度发挥其辅助运维功能。
两级抢修,安全有保障
无人值班模式的推广与提升,让浙江500千伏变电站的运维效率从平均每站13人配置缩减至4.5人。多出来的人干什么去?
经过4年的探索与实践,浙江电力检修公司开展运维人员转岗培训,培养各基层独立的检修队伍,把每个基层运维站打造成独立的管理单元。变电站有了自己的检修队伍,不仅打通了运行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更满足了无人值守变电站发生故障1小时应急抢修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与运维站检修队伍形成“生产指挥中心+运维站”的两级抢修力量,为无人值守变电站提供安全保障。
“500千伏天宁线开关跳闸,根据保护动作行为及录波波形判断,故障点为开关合并单元,请抢修人员立即前往现场确认。”7月10日,浙江电力检修公司生产(应急)指挥中心组织了一场联合应急演练,值班员在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前,远程完成故障定位和抢修方案制订,为及时恢复送电争取了时间。40分钟后,宁波天一运维站检修队伍赶到现场确认设备故障,经过半小时故障隔离,恢复送电。
今夏,浙江电力检修公司制订20个专项应急预案,以满足无人值守模式下的变电站应急需求,从而实现无人值守模式下,应急预案设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