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公司作业人员在500千伏鼓峰线进行直升机带电作业。图为起飞瞬间。 周明华 摄
巨大轰鸣声中,一架贝尔429直升机用绝缘索将地面电力检修人员吊起,飞至距地面约100米高的高压线上方将人放下进行带电消缺作业。近日,广东电网公司机巡作业中心在江门市新会崖门500千伏鼓峰甲线进行了直升机带电作业。这是该公司继今年9月在中山500千伏襟桂线首次进行直升机带电作业后,在开展常态化直升机带电检修作业方面取得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此次为连续作业,多处缺陷一次搞定。”该公司机巡作业现场负责人蒙华伟介绍,本次直升机带电检修处理的500千伏鼓峰甲线一周前刚完成直升机精细化巡线,检出多处防振锤松脱移位、间隔棒螺栓松脱、导线断股等现象。此次带电作业共派出带电工2名,涉及6个塔位,共处理缺陷20余处,历时仅3小时,与以往人工带电作业需要花费数天时间相比,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提高带电作业效率
开展直升机带电作业是广东电网公司提高线路巡检效率,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可靠的有效手段。“相比人工爬塔、走线、运输,实施直升机带电作业可以快速、成批量地发现线路缺陷,发现后根据需要就近消除缺陷,节约大量时间,大幅提升效率,而且提高了安全性。”广东电网公司机巡作业中心主任彭炽刚介绍,在以往电网常规巡检中,有的缺陷消除需要停电操作,而使用直升机作业可以等电位进入,不用停电,保证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而且相比传统的带电作业,利用直升机带电作业效率更高。
按照传统的做法,带电作业人员要背着沉重的工具包,再从塔下用绳索传送绝缘梯等装备才能进入电场,再经过空中“走钢丝”才能到达作业点,不仅耗时长,对作业人员的体力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蒙华伟说:“一般情况下,传统的方法带电更换一个500千伏线路间隔棒,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如果线路在山上,时间就要翻倍,而直升机带电作业只需要20来分钟就能搞定。”
此次500千伏鼓峰线上进行直升机带电作业的是来自广东电网公司旗下输变电公司的蒋川东、何坤,之前他们在中山500千伏襟桂线进行了成功“首飞”,这两位90后均已从事带电作业6年,具有丰富的带电作业检修经验。“跟上次带电作业相比,这次感觉熟练了好多,效率也更高了。”何坤表示,此次作业仍采用直升机悬吊式作业法,比原来的爬塔方式效率提高很多,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体力用于检修消缺。
科技创新“倍给力”
随着电网线路资产规模日益庞大,高压输电线路和铁塔越来越多,传统依靠人工为主的电网线路巡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电网精益化运维管理的需要。广东电网公司重视科技创新,敢为人先,大力推进“机巡+人巡”协同巡检,已经逐渐形成了直升机、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飞行器等多机种、覆盖直属19个地市供电局的机巡作业矩阵,建立了“机巡中心有人直升机精细化巡检+机巡中心固定翼无人机通道巡检+地市局多旋翼无人机辅助单点及故障巡检”的多机型协作模式,解决了全面覆盖输电线路巡视的需求。
在机巡作业数据管理方面,该公司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智能化机巡在电网缺陷整治、电网规划建设、电网巡视维护、应急抢修等领域的应用,打造全自主的机巡数据分析能力示范基地。立体测图、3D建模、多拼相机应用、大型无人机巡检、有人直升机带电作业、机器人、数字化通道运维等多项新技术应用,作业效率、质量大幅提升。
在技术创新上,该公司积极引进机巡作业新技术,不断丰富作业手段。密切跟踪机巡作业数据采集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及应用,利用光电吊舱集成可见光视频摄像机、红外热成像视频摄像机、数字照相机等多种传感器,不断提升现有光电吊舱技术性能。
另外,利用固定翼摄影测量技术、激光雷达解决位置相关缺陷隐患识别,根据实测线路空间位置信息建模,分析预测不同工况下的缺陷隐患。运用新技术实现线路缺陷隐患巡视全覆盖,解决传统作业手段无法及时有效发现线行通道问题。其中,在技术层面上目前采用的激光雷达、倾斜摄影等新技术进行巡线工作,属于跨行业和高新技术的首次运用。
(杨雅洁)
>>数据
截至10月底,广东电网公司今年直升机作业里程累计23753公里;
使用固定翼无人机进行大规模通道巡检,在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覆盖率达到56%;
建立了无人机驾驶员资质培训机构,是国内电力行业第2家获批AOPA培训资质的单位,迄今为止累计培养教员6名,驾驶员、机长510名;
2016年首次应用无人机完成新建输电线路竣工验收,效率相比人工提升了6倍。